這篇文章首發在我們學校的BBS上,討論本科生教育方向,以及基礎科學和上層應用在本科生教育中的關系、地位等問題?,F轉與此。
摘要:本篇文字討論的是大學本科生教育的方向,重點是科學與技術二者在本科生教育中的地位及關系??茖W是基礎,技術是應用。技術以科學為基礎,科學以技術為表現。而我們目前的情況,是過分的強調了科學的基礎性作用,而忽略了技術的實際應用作用。由此造成了本科生畢業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的尷尬局面。由于這不是少數人的情況,所以也就不單單是學生自身的問題,而是與我們整個本科生教育的方向有關。為了讓本科生畢業能有一技之長,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因而能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不成為敗者,我建議學校,學院,考慮一下這個問題。
以上摘要是給一些沒有時間看我下面的討論的人的一些字,也就是本篇的一個大體意思。如果諸君希望就此評論,那么還是希望看完我下面的文字。
?
先來說說我對科學與技術這兩個概念的理解。說具體一點拿我們學院的課程為例,我認為如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等課程,可以稱之為科學。而單片機應用,DSP課程設計這樣的課程可以稱之為技術。我們目前的狀況,就是非常重視基礎知識的教育,所謂科學,而對上層應用即實用技能的培養做得不夠。我們的必修課很重,學校,學院,一直到我們學生自己,都很重視這些課程。而如單片機應用、DSP這樣的技術性課程卻是一帶而過。當小學期看到土建的人在自己設計畫一張很大的圖紙的時候,我們卻依然如以往在教室里聽課。于是當我們四年大學上完了要畢業的時候,回頭問自己學到了什么,只能是說,我學到了基礎。
?
當然了這樣的情況在學生里面不是絕對的。也有一部分人很早就能夠以我們的基礎課程為基礎獨立動手做一些東西出來。據我所知那些參加過電子電工設計大賽(這個具體名字我記得不清楚了,大概是這樣)的同學就很不錯。他們是我們學生里面的優秀者,出類拔萃者。但是,這樣的人在我們學生,或者自大一點說在我們這樣的大學里面的學生中,不應該是如此的少數的優秀者。我們大多數人都應該能夠至少掌握一兩門實用技術,能夠在找工作的時候當作招牌亮出來。但事實卻正好相反。
?
五一前,中軟公司到我們學校來做講座。講的是IT業中軟件開發者的職業規劃等等。在講座后我了解到,公司準備“從娃娃抓起”,在學校辦一系列的技術性講座,為公司培養合格的,能夠快速參與到實際工作中的人才。這件事情對我的觸動很大,也可能是促使我今天早上沒吃早點就在電腦前開始敲這篇文章的一個主要的原因。這件事情,充分說明了我們學校的教育方向,和公司所需的人才的知識體系結構之間,存在著多么大的阻抗。說得難聽一點,看看我們學校已經把公司逼到了什么地步。學校培養出來的人,竟然大多數都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這是我們學校莫大的悲哀。
?
我們學校的最后能夠上研究生的人數,在總人數中的比例是比較高的了。但是雖然如此,但我們可以看到,本科畢業進入社會去工作的人,也就是不上研的人,依然是大多數。從部分02級的同學那里了解到,直到現在,依然有好多考不上研,也不能保研的同學還沒有找到工作。問他們你會做什么,于是默然。不論在任何時候我都承認這些同學的確自身存在問題沒有把大學上好,但是,如此多的人處于這樣的情況,讓我不得不想到除學生自身問題之外的其他因素。
?
再說考研。我現在大三,宿舍七個人,除我之外六個人都說自己要考研。其中大部分也都在為自己的這個理想而奮斗著。 在我看來,考研人群中有以下兩個類型的人存在:
?
一種是現在畢業了到社會上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的人,于是考研吧,再在學校混幾年。
另外一種是為了那張虛無縹緲的證書,表面上是隨大流講述著考研是趨勢的人們。
?
于是再問考研的人們,問學校,問老師,這考研的人里面,有多少是真正希望能夠掌握更高一個層次的科學,或者說希望自己專心去做研究的?我所提到的兩種人,是少數(這是保守的說——怕考研保研上研的兄弟姐妹們罵我),但是由于考研的人的基數太大,所以最終的數量也就不小了。
?
上面講述的這些事情,我想都在說明著我們的本科生教育存在著某些問題。也就是我在開篇時候提出的,科學與技術在本科生教育中所應受到的重視程度嚴重偏離正常情況,一頭過重一頭過輕的問題。
?
當然了,辯證的看待這個問題,也不能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技術上,技術最終要以科學為基礎,如果單純重視實用技能培養,很容易造成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最終導致本科生把本科當成了??苼砩稀S纱宋业挠^點是二者要同時抓,輕重是可以有的,但不能如現狀,差異如此大。我們要重視基礎課程對將來要上研或者進一步的作一些研究工作的人的重要,但同時,也不能忽略一些技術性課程,所謂上層應用,對我們本科生中的大多數的要走向社會走進公司的人的重要性。
?
最后說一點我不是在責問學校,學院,而是希望我們能夠再一次以前所未有的重視的目光來看到這個問題。我也明白學校的難處。在同一科學基礎上的技術應用種類千差萬別,我們無法做到面面俱到,我們只能把基礎都講授好,上層的應用學生自己去看著辦好了。所謂有了基礎,學什么都不成問題。但是一方面,由此導致了我們的畢業生和公司所需人才之間的阻抗。另一方面我們來考慮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我們可以開設幾個技術層次的少數幾個主流方向的類似于技術培訓的,很重要的課程。所謂觸類旁通,讓學生知道了我們所學的基礎科學在這門技術中是怎么應用的,那么將來要轉到另外一個技術應用中去,難度就要小得多了。我相信一個懂得計算機基礎,并且精通C++的人,想要轉行到Java去,其難度不是很大。但悲哀的是,做個比喻,我們學校都是在講述數據結構,編譯原理之類的基礎,而沒有教會學生如何把這些基礎應用的技術中——學生根本C++都不會,何談轉向。只能是把學校本應該完成卻未完成得任務,全部轉嫁給公司的就業前培訓了。
?
當然了,對于我們做學生的,在這樣的狀況下,學校沒有很主動的帶領我們做好我所說的上層應用,那么我們自己就要多努力了。我深信我們學校,我們學院的軟硬件條件還是很好很好的。只要自己想,那么動手去做一些東西的機會還是很多的——為將來打算一下吧。
?
末尾,說的大一點,看我們的大學發展方向。所謂研究型大學,是不是真的就只重視基礎科學研究了,而不在顧及我們這些無法或者不適合作研究工作的學生的未來?
?
僅以此文,替所有找工作難的本科畢業生,致所有可能能夠影響我們的教育方向的領導們,望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