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注意:
1.重寫equals()和hashCode()
當真正需要了解兩個引用是否完全相同時,使用==。但是,當需要了解對象本身是否相等時,使用equals()。實際上是要比較兩個不同對象的內容在意義上是否等價,除了String類和封裝器類(已重寫了equals()),需要重寫equals().Object內的equals()的方法只使用==運算符進行比較,因此,除非重寫equals(),否則只有當兩個引用引用相同的對象時,這兩個對象才被看做是相等的。另外,如果要使類對象能夠用作散列表的鍵(或者任何數據結構中用于搜索和/或檢索對象的元素),則必須重寫equals(),使兩個不同實例能夠被看做是相同的。
我們一般這樣重寫: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if(o instanceof Moof) && ((Moof)o).getMoofValue() == this.moofValue)) {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false;
}
}
上面執行了兩個操作:
1)確保所測試對象的類型是正確的!用instanceof
2)比較我們關心的屬性
注意: equals()、hashCode()和toString()方法都是公有的。下面這種重寫是無效的,
class Foo {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
}
一定還要注意參數類型。下面方法是對equals()方法的重載,而不是重寫。
class Foo {
public boolean equals(Foo b) { }
}
一定要非常熟悉重寫規則,要能夠識別類中對Object方法的重寫、重載還是非法重新聲明。在Foo類中,equals()方法把參數從Object修改為Foo,因此,它是一個重載方法,除非從你自己的代碼(它知道這個新的不同方法,而且碰巧被命名為equals)中調用,否則,它不會被調用。
java API中,在equals()方法內定義了一種約定。java約定是一套應該遵守的規則,或者說是想提供其他人所期望的“正確”設計時必須要遵守的內容。有5點:
1.自反性: x.equals(x)應該返回true;
2.對稱性:當且僅當y.equals(x)返回true時,x.equals(y)才返回true。
3.可傳遞性
4.一致性
5.任何非空引用值x,x.equals(null)應該返回false.
如果使用equals()方法,兩個對象被認為是相等的,則它們必須具有相同的散列碼值。因為Object類的默認散列碼總是為每個對象產生一個唯一號,即使重寫的equals()方法認為兩個或多個對象是相等的,也是這樣。所以,為了安全起見,如果重寫equals(),一定也要重寫
hash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