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參加了BEA UG的活動。其中第二場是BEA羅振東先生的BPM講解。因為公司一直就是做工作流的,所以對BPM這個概念一直是非常的關注,但是一直也是搞不太清楚Workflow與BPM的關系,總是以為BPM是對WorkFlow的一層包裝而已,是新瓶裝老酒。在聽羅振東先生演講的過程中,我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認識。
一句話說:
BPM是建立在EAI基礎上的工作流。和工作流不同,BPM關注的是一個很完整概念上的業務流程,這個業務流程可能需要橫跨多個IT系統,這些系統通過某種方式暴露出流程中所需要的服務(webservice是一種選擇),BPM推動這個流程的流轉。同時,相對于以往的工作流單純的流程流轉,BPM提供了更多,包括流程仿真,過程分析、過程優化等等。意思就是,在某個流程運行一段時間以后,BPM會基于數據提供對該流程的分析(數據挖掘?),從而能夠基于這些分析提供對上層管理決策的支持。有點像運籌學。
那么,一個工作流廠商是否可以很容易的研發出BPM的產品?答案是不行。看看哪些BPM的廠商,無一不是在EAI方面有很多經驗的大公司。所以,BPM實施的關鍵還是要建立在EAI實施的基礎上。至于BPM和SOA,如果以前的系統是基于SOA架構的,那自然EAI起來是會更加容易,BPM理所當然是擁抱SOA的。(BEA的產品沒用adapter)
那么當前工作流的發展方向呢?個人認為可以從BPM的功能里找到一些線索,那就是流程仿真,過程分析、過程優化。比如一個請假申請流程,統計一下,在哪個節點的辦理效率最低,哪些節點在實際中不是必須等等,當然這些都是工作流本身基于流程的數據進行的獨立的分析,有點決策的意思在里面。
呵呵,個人的一些淺見。希望多批評。
http://m.tkk7.com/ronghao 榮浩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posted on 2007-03-26 14:27
ronghao 閱讀(2297)
評論(1)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工作流jbp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