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介紹的是關于nio在文件讀寫方面的簡單應用,具體底層實現原理,并未深究。
新的輸入/輸出(NIO)庫是在JDK 1.4中引入的。它與原來的I/O庫最重要的區別是數據打包和傳輸的方式的不同,原來的 I/O 以流 的方式處理數據,而 NIO 以塊 的方式處理數據。按塊處理數據比按(流式的)字節處理數據要快得多。但是面向塊的I/O缺少一些面向流的I/O所具有的優雅性和簡單性。
示例代碼:使用IO和NIO讀取一個文件中的內容
從以上示例代碼中,我們可以看到對于nio非常重要的兩個核心概念:通道與緩沖區。
(1)通道 Channel是對原I/O包中的流的模擬,可以通過它讀取和寫入數據。拿NIO與原來的I/O做個比較,通道就像是流。 通道與流的不同之處在于通道是雙向的。而流只是在一個方向上移動(一個流必須是InputStream或者OutputStream的子類), 而通道可以用于讀、寫或者同時用于讀寫。 因為它們是雙向的,所以通道可以比流更好地反映底層操作系統的真實情況。特別是在UNIX模型中,底層操作系統通道是雙向的。
(2)緩沖區 在NIO庫中,所有數據都是用緩沖區處理的。在讀取數據時,它是直接讀到緩沖區中的。在寫入數據時,它是寫入到緩沖區中的。任何時候訪問NIO中的數據,您都是將它放到緩沖區中。 緩沖區實質上是一個數組。通常它是一個字節數組,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種類的數組。但是一個緩沖區不僅僅是一個數組。緩沖區提供了對數據的結構化訪問,而且還可以跟蹤系統的讀/寫進程。 最常用的緩沖區類型是ByteBuffer。 一個ByteBuffer可以在其底層字節數組上進行get/set操作(即字節的獲取和設置)。 ByteBuffer不是NIO中唯一的緩沖區類型。事實上,對于每一種基本Java類型都有一種緩沖區類型: ByteBuffer CharBuffer ShortBuffer
文件的讀寫
nio讀取文件涉及三個步驟: (1) 從FileInputStream獲取Channel。 (2) 創建Buffer。 (3) 將數據從Channel讀到Buffer 中。
文件的寫操作與讀操作類似。
下面我以文件的拷貝為例,展示一下nio的讀寫過程:
關于nio更加詳細深入研究請參考:http://zhangshixi.javaeye.com/category/101360
posted on 2012-01-03 17:28 AthrunWang 閱讀(387) 評論(0) 編輯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