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ssh開發web應用時,需要對生成的各個類文件進行組織,下面就對一個可行的目錄方案進行介紹:
譬如應用中有一個用戶管理模塊,則在公共包下建立一個user包,如該公共包可以為com.simon.oa,
在user包下包括如下子包
1、controler包
該包放置各種struts的action。
2、dao包
該包放置各類dao(data access object),也就是放置對數據庫訪問的實現類,在用myeclipse中的“Hibernate Reverse Engineering”進行反向操作時在某一個目錄中就會生成對應某個表的DAO,生成后可將該DAO拖到dao包中。在某些應用中將DAO作為接口,在該接口中包括所有對數據庫的操作方法,然后在dao包建立一個hibernate包,在hibernate包中放置對DAO接口的實現,譬如:UserDAO接口有一個實現類為UserDaoImpl,將該類放置到hibernate包中,實際的開發傾向于后一種方式,因為對這個DAO接口可以實現spring的IoC操作。(不知道myeclipse對此是怎么考慮的,這個問題讓我糾纏了很久,誤將DAO理解成一個能夠進行實際操作的類,而不是一個接口,以后開發要注意)
3、model包
該包中放置hibernate反向工程生成的bean和該bean對應的.hbm.xml文件。
4、service包
該包放置業務操作類,譬如用戶服務類,一般情況將該用戶操作類提取一個接口,然后在service包下生成一個impl包,在impl包中才放置用戶操作接口的實現類。該用戶接口實現類中調用DAO接口對數據庫進行操作,而調用該實現類的方法在struts的action中。
5、vo包(value object)
vo包中的中包括struts中使用的POJO及actionform等信息。
VO: Value Object
DTO: Data Transfer Object
個人理解VO和DTO是類似的東西,原則上VO和DTO只有Public Fields,主要用于進程之間數據傳遞的問題,VO和DTO不會傳遞到表示層,在業務層就會被吸收。但看到很多人在建立VO和DTO時,也含有Setter,Getter屬性和一些其它的輔助方法,這也無可厚非,我自己也不能確定這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