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ace.doit.com.cn/17236/viewspace-2729.html

其歷史順序應該SCSI->FC(用于SCSI)->ISCSI;
最初是從SCSI開始的,它也是存儲領域最為廣泛的協議;SCSI的命令和數據,可以直接在SCSI接口中傳輸,也可以通過封裝進行傳輸,比如用USB,1394,FC,以及iSCSI等方式。
由于在傳統的SCSI接口中,其傳輸的距離有限;因此用FC來擴大傳輸距離就應運而生,從而封裝SCSI的FC接口流行起來,物理上它只是加上的FC的電路,其核心的SCSI部分基本不做修改,因此軟件上移植SCSI HBA到FC的HBA實現難度并不大。  
同樣,由于FC的成本和傳輸距離問題,iSCSI橫空出世,它用TCP/IP協議來封裝和傳輸,物理上加上TOE電路(或者用軟件來實現這部分),同樣其 核心仍然是SCSI的處理,方式和FC查不錯。至于iSCSI的流行,這和軟硬件廠商的推廣(需要在存儲的各個應用環境中都加入iSCSI的支持),以及 市場的接受程度相關。
從物理上來講,對于FC和iSCSI需要特殊的IC來完成處理;而軟件上,改變會比較小,在windows下面,PCI RAID卡、FC卡、iSCSI卡的驅動,都是采用Port/MiniPort驅動架構,其中Port driver(是硬件無關的)由微軟提供(在2003以前叫SCSIPORT,現在叫StorPort,在windows的系統目錄下可以看見這該驅 動),而Miniport包含了上面所說的三種卡,其架構都一樣,只是要針對各種卡做對應的處理而已。對于其他的操作系統,這3種卡的軟件處理方面也是類 似的。因為最主要的差別都在物理傳輸上,所以基本在硬件上完成;而軟件上,都是以處理SCSI命令和數據為核心,然后圍繞傳輸接口做相關的處理。
個人對iSCSI,比較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