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年的普元還很小,也還很脆弱,在面向構件的新軟件體系的道路上普元也才僅僅邁出了開始的幾步。但是我們相信在茫茫的軟件世界中,中國還是有獨特機會,普元就像是星星之火。為了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普元還將付出5年、10年或者更長時間的努力,但是沒有什么將可以阻止我們前進的步伐!
2
年多以前當搜索剛剛流行的時候,在Googel中敲進普元兩個字,出來的多半是和某種鋼材相關的信息,今天出來的58000多條信息中關于普元軟件的基本上在前30頁都是。普元用了2年多的時間,把普元和面向構件技術緊密地聯系起來,普元也成為軟件構件化的代名詞,成為世界領先的構件領域專家企業。
很多人可能還不清楚為什么我們公司的名稱是“普元”兩個字。這個聽起來像廟宇名字一樣的“普元”是什么意思呢?
“
普”意指普遍的,“元”代表基本元素,所以合起來的解釋就是“普遍存在的基本元素”。就像物理世界存在基本粒子為代表的基本元素一樣,我們認為在軟件世界也存在基本元素,這些普遍存在的基本元素的集合是有限的、是可數的,因此就決定了我們可以用一組基本信息元素構建復雜而龐大的信息系統,就像物理世界復雜系統(如分子、蛋白質、器官、人)都是由一組基本元素(電子、中子和質子)組成的一樣。在此哲學思想的指導之下,我們就可以構筑一個面向構件的新軟件體系。在這個新的體系中,復雜的軟件系統將最終可以分解成為這些簡單的元素(基礎構件)。
就像物理學家幾百年探索物理世界,尋找物理世界的本質一樣,普元在探索信息世界,尋找軟件世界的本質。今天的軟件形態就像19世紀的物理學的分支熱力學,基本上屬于現象學的。人們觀察并總結了溫度、壓力等概念,并且找到了一些規律。一直到基于分子運動的統計力學出來以后,人們才明白溫度乃是分子運動強度的表現,壓力是強度和密度的集合表現等等。由于歷史的原因,今天軟件的分類如CRM,ERP等等都是從用戶的視角來進行的,無論是開發商還是用戶都還沒有擁有一個構造分析的視角,能夠用分析的視角看待軟件體系只有在面向構件的時代才真正成為可能。
這個基于有限構件集合的新軟件體系必將取代舊的無序的基于代碼的傳統軟件體系,黃博士的書《軟件的涅磐》就是闡述這個思想。
企圖用構件的思想來攻克軟件世界的并不是普元的原創,為什么這樣的機會留給了普元?為什么軟件大國美國沒有去做?軟件大鱷IBM沒有做?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提問。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兩個方面的視角,一是技術的視角,另一個是商業的、市場的視角。
從技術的視角來看,軟件構件思想雖然已經提出近四十年,但是昂貴技術的壁壘和由此所帶來的標準壁壘使得這樣的思想無法在通用的領域商業上成為可能。就像理論上我們今天可以用核聚變技術把海水變為電能一樣,商業上利用海水來發電還是遙不可及的。即使是在10多年以前,人們對軟件的功能企圖不過是相對簡單的客戶管理、生產流程管理、內部審批等等內容,基本限于部門級別的使用,少數也可以在公司范圍內使用。一臺大型主機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美元,交換機也非常昂貴,軟件接口沒有標準,市面流行著35種電腦之間的通訊協議,在10多年前的那個時代這些也就足夠了。
隨著互聯網的出現,我們迎來了電子商務和一個數億人參與的信息互動時代?;诓块T的非標準的軟件系統不能再滿足人們對信息系統的要求了,同時技術價格的在不斷的急劇下降,互聯網電子商務的全民互動時代強制了標準的迅速建立,TCP/IP統治了網絡通訊協議,軟件標準也在逐步形成。當2001年4月普元把J2EE技術,WebService技術,XML技術和構件技術作為未來的標準技術集成在一起的時候,應該說我們是先驅者之一。那個時候由于應用性能問題,這些技術在實踐中還是非常謹慎采用的,并非主流。因此,可以說互聯網的普及使得軟件構件技術獲得生命。
從市場的視角來看,美國的大老們到今天還在為解決過去幾十年所留下的大量的數以萬億美元計算的企業信息系統改造而操心,因為那是今天最大的一塊餅,美國人拖上印度人一起在努力的分割這一塊傳統軟件市場的最后一塊蛋糕。他們無暇顧及這個在美國還需要多年時間才能夠變得可觀的市場。美國也曾經由若干企業在面向構件技術的路上走了幾年,最后應為市場的原因而倒閉和拍賣,發達國家的主流客戶的機房里都已經堆滿了歷史上遺留的各種信息系統,從商業的角度看今天誰也不愿意為一個新的軟件體系買單。
因此,這個機會留給了在中國的普元。今天中國的企業軟件市場不過是世界市場冰山一角,僅占全球市場的3%左右。中國企業的信息化程度也不過僅有5%,未來的十年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在未來的5到10年將成為全球信息化的主流市場之一,中國將為信息化付出數萬億人民幣的代價。然而,我們相信這一切將在新的以面向構件為核心的新軟件體系下進行。中國沒有龐大的遺產系統包袱,以現實的、商業的理由來看中國無法采用現有的、傳統的國外軟件體系,必須重新建設。
《軟件中國的機會》就是在闡述這個思想。
五年的實踐,我們通過市場的驗證,證明了面向構件的軟件思想是正確的,軟件構件化商業上的應用是實際有價值的。
五年的普元還很小,也還很脆弱,在面向構件的新軟件體系的道路上普元也才僅僅邁出了開始的幾步。但是我們相信在茫茫的軟件世界中,中國還是有獨特機會,普元就像是星星之火。為了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普元還將付出5年、10年或者更長時間的努力,但是沒有什么將可以阻止我們前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