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作以來,我就養成了睡前讀書的習慣,這一年在武漢,實在買不到一些好書,每次回北京總要帶很多書過來,最近再次面臨回京購書的局面,在回京之前總不能閑著,于是從去年看過的書中亂翻,以第一感覺來決定自己最想重讀那本書,結果選中了溫博格的《成為技術領導者-解決問題的有機方法》
兩年前,當一位同窗好友集齊全套的溫博格系列的時候,我曾很不屑的說他:一個人寫那么多書,質量顯然沒保證,買他作甚?現在看來,當時確是井底之蛙了,溫博格的書中少有瑕疵,尤其是后期作品,讀來總是讓人意猶未盡。
過去的幾年里,我看過很多書,無論是早期GOF的設計模式,Martin Fowler的企業架構系列,還是Rod的J2EE開發厚厚的兩卷本,甚至我最喜歡的POSA系列,雖然都會給人技術方面成長的感覺,但最好情況下也只是讓我感覺到技藝的變化。
而管理方面的書籍,則大多走入兩個極端,要么是學院式的分析解構,要么是江湖術士式的技巧集合。就像過去我曾很喜歡DEBORAH G. ANCONA的那本組織行為學和曾士強的中國式管理,但現在看來,DEBORAH關注組織多過于關注團隊,而曾士強則過于強調中國人的心理情結,實用歸實用,但可能不太適合技術人員的口味,讀他的書讓人感覺有些厚黑,讓我常常想到一句俗語:人老精,鬼老靈。
而溫博格的寫作方式,如同Ken在英文版序中所說,會引起大量的思考,對溫博格的文字的思考,思考對溫博格文字的思考,以及對自身思考的思考....通過溫博格的書,讓我體會到的事是,讀書,有時候是為了實用,而的有時候,則純粹是為了過癮。
本書中溫博格的MOI模型,實際上不是一個行為指導手冊,而是帶來了更加宏觀和可思考的空間,讓你對自己在團隊中的行為更加有目的性,也更加有效。我仍然記得兩年前,上述同窗好友在某技術論壇發表的一篇名為《任務分解和任務分配》的帖子,現在看來,在該貼中提出的Effective Communication仍然太過于關注技術視角了,而現在,我則更加注重人文關懷,包括對技術架構。這一點,在本書第十章得到了精彩的闡述。
下面的內容,來自于本書第三章摘錄
各種各樣的想法是解決問題的核心,沒有想法就不可能找到解決方案,但想法太多又會雜亂無章,領導者需要對想法的交流進行有效的管理。以下是領導者常用的12種典型的管理想法交流的方法以及點評。
??? >? 為團隊提供一個聰明的想法。盡管這是最顯而易見的領導者行為,而且有時新的想法的確會起到關鍵性作用,但事實上真正全新的想法是非常罕見的。比發掘一個新的聰明想法更重要的是創建一個合適的環境,是能夠解決問題的想法一旦提出就能被大家意識到。
??? >? 鼓勵和借鑒有用的舊想法。盡管有些領導者不愿意承認,但他們實際上是根深蒂固的模仿者。最優秀的領導者不僅承認這一點,而且將其視為一門藝術而精心培育。
??? >? 認真完善團隊成員提出的想法。大部分解決問題型領導者在完善一個想法上花費的時間比提出這個想法多上百倍的精力。
??? >? 放棄自己的想法并支持團隊采納的想法,但只有當每個成員都充分了解你的想法時才予以放棄。放棄或保留你的想法是相當簡單的,難的是要做到理智和公正。
??? >? 盡管時間壓力很大,仍然不要吝嗇花時間聽其他人解釋他們的想法。迫于時間壓力,大部分想法沒有經過充分理解就被否決了,事實上,其中一些想法可以為我們節省的時間是花在了解錯誤想法上時間的上百倍。
??? >? 檢驗別人提出的想法。在任何給定的環境中,絕大部分的想法都是沒用的,但到底哪些才是有用的呢?領導者要做的就是分析和檢驗這些想法。
??? >? 為了保持想法的交流,不要輕易否定團隊成員的想法。盡管檢驗這些想法是非常重要的,但幾乎沒有什么想法會危險到使我們來不及重新考慮一下我們的第一反應,就必須立刻否定。
??? >? 如果你不得不否定一個想法,那么一定要明確,你所否定的只是這個想法,而不是提出這個想法的人。解決問題型領導者一直清楚地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想法對每個問題都有幫助,但他們更知道,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是有用的。
??? >? 在給出你的想法之前要先對它進行檢驗。沒有人可以聰明到提出所有建設性的想法,而一個喋喋不休地發表自己未經仔細考慮的想法的人卻能有效地阻止其他人給出自己的想法。
??? >? 當時間和人力吃緊時,不要再考慮新的想法而應該專注于現有的想法。
??? >? 鼓勵團隊成員放棄以前曾經成功過,但并不適用于現在情況的想法。
??? >? 如果一個已被否定的想法對問題的其他部分有價值,就應該重新采納它。其實沒有絕對不好的想法,之所以“不好”只是因為它們出現在不適當的地點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