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inx 是一個非常輕量的 Web 服務器,體積小、性能高、速度快等諸多優點。但不足的是也存在缺點,比如其產生的訪問日志文件一直就是一個,不會自動地進行切割,如果訪問量很大的話,將導致日志文件容量非常大,不便于管理。當然了,我們也不希望看到這么龐大的一個訪問日志文件,那需要手動對這個文件進行切割。
在 Linux 平臺上 Shell 腳本豐富,使用 Shell 腳本加 crontab 命令能非常方便地進行切割,但在 Windows 平臺上就麻煩一些了,剛才弄了好長時間,就在這里記錄整理一下。
轉載請保留此原文鏈接:http://m.tkk7.com/frankiegao123/archive/2010/06/01/322490.html
日志文件切割要求
由于 Nginx 的日志都是寫在一個文件當中的,因此,我們需要每天零點將前一天的日志存為另外一個文件,這里我們就將 Nginx 位于 logs 目錄中的 access.log 存為 access_[yyyy-MM-dd].log 的文件。其實 logs 目錄中還有個 error.log 的錯誤日志文件,這個文件也需要每天切割一個,在這里就說 access.log 了,error.log 的切割方法類似。
Linux 平臺切割
在 Linux 平臺上進行切割,需要使用 date 命令以獲得昨天的日期、使用 kill 命令向 Nginx 進程發送重新打開日志文件的信號,以及 crontab 設置執行任務周期。
先創建一個 Shell 腳本,如下:
#!/bin/bash
## 零點執行該腳本
## Nginx 日志文件所在的目錄
LOGS_PATH=/usr/local/nginx/logs
## 獲取昨天的 yyyy-MM-dd
YESTERDAY=$(date -d "yesterday" +%Y-%m-%d)
## 移動文件
mv ${LOGS_PATH}/access.log ${LOGS_PATH}/access_${YESTERDAY}.log
## 向 Nginx 主進程發送 USR1 信號。USR1 信號是重新打開日志文件
kill -USR1 $(cat /usr/local/nginx/nginx.pid)
上面這個腳本中的最后一行必須向 Nginx 的進程發送 USR1 信號以重新打開日志文件,如果不寫的話,Nginx 會繼續將日志信息寫入 access_[yyyy-MM-dd].log 的那個文件中,這顯然是不正確的。
腳本完成后將其存入 Nginx 安裝目錄的 sbin 中,取名為 cut-log.sh,之后使用 crontab -e 新增一個定時任務,在其中增加執行這個腳本:
0 0 * * * /bin/bash /usr/local/nginx/sbin/cut-log.sh
到這里 Linux 下切割 Nginx 日志就完成了,可以將 crontab 設置為距當前時較近的時間測試一下,否則在零點出問題就不好了
。
Windows 平臺切割
要在 Windows 平臺上做這件事情就有點麻煩了。在 Windows 中沒有原生的命令能夠獲得昨天的日期,Windows 中的計劃任務設置我感覺也沒有 Linux 的 crontab 用得方便,再有批處理命令也沒有 Shell 腳本功能強大。總之,逐一來解決這些問題吧。
新浪博客上有一篇文章nginx for windows日志切割,但這篇文章有兩個不足之處:切割后的日志文件不是以昨天的日期命名;需要停止 Nginx 服務。為了切割日志停止服務,我認為有所不值,如果訪問量較小的話問題不大,但是訪問量較大的話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為了彌補這些缺陷,我們對這個批處理文件進行了改進。
要 Windows 平臺上使用 Linux 的 date 命令以獲得昨天的日期,我們可以到SourceForge上去下載UnxUtils這個工具。UnxUtils 是個非常強大的工具集,將大多數的 Linux 命令都移植到 Windows 平臺上來了,比如:ls, grep, wc 等等 120 個命令,當然了其中也包括了我們需要的 date 工具。將這個工具解壓到一個目錄中,假定是 d:\common-path\UnxUtils 目錄中,將那些工具所在的 d:\common-path\UnxUtils\usr\local\wbin 添加到系統的環境變量 PATH 中,可以加到最后去。由于 Windows 平臺中有 date 內置命令,因此需要將 UnxUtils 的 date.exe 改名為其他的,比如改為 udate.exe。用 cmd 打開控制臺,輸入:
D:\>udate -d "yesterday" +%Y-%m-%d
2010-05-31
D:\>_
如果能正確輸出昨天日期的話,那么這一點我們就搞定了
。
接下來需要寫一個批處理文件,假定我們的 Nginx 是放在 d:\httpServer\nginx-0.7.64 目錄中的,我們就在這個目錄中建一個 cut-log.bat 的文件:
@echo off
rem 獲取昨天的日期,存入 YESTERDAY 變量,udate 參數中的 % 需要改成 %% 進行轉義
for /f %%a in ('udate -d "yesterday" +%%Y-%%m-%%d') do set YESTERDAY=%%a
rem 設置 Nginx 的主目錄
set NGINX_PATH=d:\green\httpServer\nginx-0.7.64
rem 設置 Nginx 的日志目錄
set LOG_PATH=%NGINX_PATH%\logs
rem 移動文件
move %LOG_PATH%\access.log %LOG_PATH%\access_%YESTERDAY%.log
rem 進入 Nginx 的主目錄
cd /d %NGINX_PATH%
rem 向 nginx 發送 reopen 信號以重新打開日志文件,功能與 Linux 平臺中的 kill -USR1 一致
nginx -s reopen
echo on
這個批處理寫好后,將其加入 Windows 的計劃任務中,設置為每天零時執行。需要注意的是,在執行 nginx -s reopen 命令時,當前目錄必須位于 Nginx 的主目錄中,否則會找不到日志文件在哪個目錄中(估計 Nginx 默認采用相對路徑尋找),這也就是批處理中需要進入盤符和 Nginx 主目錄的原因了,因為任務計劃執行時并不是在 Nginx 的主目錄中。
結束語
這里主要介紹了一下 Linux 平臺和 Windows 平臺上切割 Nginx 日志文件的方法。Linux 中可以直接使用一些內置的命令完成,而在 Windows 中需要裝載 UnxUtils 工具,不過這個工具集非常有用,比如使用其中的 tail 命令,我們在 Windows 中也能很方便地在控制臺中使用 tail -f 實時地查看日志文件的輸出。
更多參考
posted on 2010-06-01 23:21
菜菜寶寶 閱讀(1245)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