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bn8ez"></rt>
<label id="bn8ez"></label>

  • <span id="bn8ez"></span>

    <label id="bn8ez"><meter id="bn8ez"></meter></label>

    如鵬網 大學生計算機學習社區

    CowNew開源團隊

    http://www.cownew.com 郵件請聯系 about521 at 163.com

      BlogJava :: 首頁 :: 新隨筆 :: 聯系 :: 聚合  :: 管理 ::
      363 隨筆 :: 2 文章 :: 808 評論 :: 0 Trackbacks
    自1999年以來,我國高校開始大規模地擴招。作為熱門專業之一的計算機專業,更是走在各專業學生數量擴張規模的前列。

           大多數中國高校計算機專業目前的培養體系,大都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建立并完善起來的,面對著21世紀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進步和中國經濟和社會狀況的變化,這一教學體系面臨著巨大的沖擊,弊端開始顯露。
           引發問題的關鍵之處在于:教學主體(指在校學生)整體狀況的變化。

    一、我國高校計算機本科教育的現狀分析
          
           目前在校的計算機本科生中,其主體是被稱為“80后”的年輕一代,獨生子女占絕對多數。這一代的大學生,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而成長,家庭經濟條件的改善使他們比以前的大學生擁有更好的學習環境,從小接觸到更多的信息,受到更多的正規教育,而且思想活躍,接受與學習能力強。

           然而,這一代的大學生也有自己的問題。由于許多學生從小在比較富足的環境中成長,又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父母長輩過度的呵護,生活一帆風順,走的都是父母和老師事先安排好的道路,加上社會風氣的影響,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依賴性強、自制力弱、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

           學生主體狀況的改變,會直接影響教學方法與方式的選擇。

           根據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2006年對2004級本科生所作的不計名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許多學生都出現了對計算機專業缺乏興趣的狀況,有的學生打算畢業時轉行,有的表達出對未來的迷茫與對激烈就業競爭的憂慮。有不少學生抱怨:我都到了計算機專業3年級了,還不會寫程序……

           事實上,據筆者了解的情況,不止北京理工大學,其他高校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情況也大致相同,這種狀況具有相當的普遍性。

           我國高校采用的是通過全國統一進行的高考選拔學生的體制,為了讓孩子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家長為此是“不惜花費一切代價”也要讓孩子的成績好。在這種需求的強勁推動下,中國普遍形成了從小學到高中的應試教育,將對學生其他素質的培養放到了次要的地位。學生在這種強制性的潮流面前,沒有任何的自主權,只能被“押著”上了高考的“戰車”,其心中的反抗心理是不難想象的。

           從小學到高中,家長和老師幾乎為學生“包辦”一切,甚至包括為他們選擇所讀的專業。筆者是2004級學生的班主任,在新生入學時做過調查,全班28個學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學生回答他們選擇計算機專業是出于“喜歡計算機”。事實上,說喜歡計算機的學生中,大部分只是喜歡互聯網,喜歡游戲,覺得計算機“好玩”,是個熱門專業,就業后收入高,……,真正了解計算機專業內涵的學生是少之又少。可以這樣說,大多數學生的專業選擇是盲目的,許多學生在入校時對計算機專業的認識是“一張白紙”。這就為日后出現的問題打下了伏筆。

           我國許多高校計算機系課程教學體系是在擴招之前形成的,近年來雖有所調整,但總體框架并未變化。從各門專業課程的設置來看,大都要求對學生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索的能力,這是一種以培養計算機科學的研究者為目標的“精英教育”。應該說,在擴招之前,這種體制的確培養出了許多人才。

           然而擴招之后各方面情況都發生了變化。最明顯的就是由于學生規模的迅速擴大,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原來可以比較密切的師生交流現在難以為繼,出現了動輒上百人的大課,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為了快速地補充師資,各高校大量將計算機專業碩士和博士畢業生直接補充到教師隊伍中來,教師的平均學歷指數雖然上升了,但總體平均的水平并未隨之有相應的提高。反過來則有下降的趨勢。新進的教師中大多從學校到學校,很少或沒有業界經驗,因而在教學中也只能從“理論”到“理論”,難于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是一張白紙,教師是“紙上談兵”,其結果是計算機專業開設的理論課打掉了多數學生的興趣。

           計算機科學與數學等傳統的學科不太一樣,其實踐性非常強,許多重大的計算機理論與技術創新都有一定的應用背景,是由實踐推動發展的。

           目前的計算機專業教學過于偏重理論基礎的培養,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上顯得比較弱,結果實踐能力的匱乏嚴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當他們想到畢業后所面臨激烈的就業競爭時,其憂慮甚至恐懼的心理是可以想見的。由于大多數學生過去的生活一帆風順,缺乏足夠的人生經歷,挫折承受能力不強,面對挑戰,有些學生就采取了逃避的態度,于是高校中“網絡游戲”成為不可治的頑癥,毀掉了許多學生的學業。

           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IT業是發展最迅猛的行業之一,快速發展的整個行業對人才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幾乎所有的IT企業都“求才若渴”,在招聘上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財力,卻痛感要找到一個合乎企業要求的人才是如此地困難。另一方面,每年又有大批的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據報道,2006年全國有124萬大學畢業生無法當期就業,在大學生占總人口比例仍非常低的中國,在經濟快速成長制造出大量就業機會的時代,在發展迅速對人才需求量很大的IT業,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就業難居然成為了一個問題。

           大學應服務于社會,應為國家富強與社會進步提供巨大的推動作用,然而,現狀表明:我國各高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作為當前最大的為IT業提供人才儲備的大本營,其教育成效并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可渴求。

    二、高校計算機本科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我國高校計算機本科教育面臨的一個帶有全局性的問題是:大學計算機教育是要培養計算機行業高級技術管理人才和科學研究者,還是要培養出大批合格的軟件工程師?

           這本質上是大學教育的本質性問題:大學教育是精英教育還是大眾教育?

           在高等教育發達的美國,象耶魯等世界一流名校,其策略是非常明確的:四年本科階段給本科生提供大量的選修課,培養其基本素質,增加其對社會的適應力,以培養通才為主要目的,到碩士階段進入才進入與特定行業密切相關的職業訓練階段,博士階段的培養目標是科學研究者。

           耶魯這樣的大學,很明顯是一種“精英”教育。但美國數千所高校中,除了哈佛、耶魯等名校之外,還有大量的社區大學,在數量上占絕對多數,它們完成的卻是“大眾教育”的工作。

           美國高等教育的成功經驗,對我們有很大的借鑒作用。但中美之間有著巨大的歷史、文化和社會背景差異,不能簡單地將美國的體制全盤照搬到中國。

           筆者認為,目前我國大學計算機本科教育的主體是—大批入學時對計算機專業知之甚少的學生,因此應實事求是,走“大眾教育”這條路,以培養業界合格的工程師為主要目標,滿足業界對人才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礎之上,給少數優秀的學生以較大的自由發展空間。

           根據我們的調查,經過兩年左右的大學學習,真正喜歡上計算機不足學生總數的10%,大多數學生的狀況都是“不能說討厭,但也不是喜歡”,居于一種茫然的狀態。筆者與許多成績不理想學生進行溝通,發現他們之所以不喜歡計算機,多由于所學理論課程枯燥無味、脫離實際而導致。在現有教育體制之下,這些學生幾乎不可能有機會轉換專業,他既不喜歡所學的課程,但又不得不學習,教學效果差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這些認為不喜歡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中的相當部分,是不是真的無法成為一名合格甚至優秀的軟件工程師?

           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的教學體系能否幫助學生培養出對計算機專業的興趣。

           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強烈的興趣,學生就會主動地去學習,在興趣面前,各種枯燥的理論也都呈現出另一種面貌。

           培養學生興趣就是實踐。事實證明,學生通過實踐對計算機技術產生興趣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目前,大學生中沉迷于網絡游戲的現象日益引起教育界的重視,仔細分析一下游戲設計者的思路,可以對我們大學計算機教育如何引發學生的興趣有著很大的借鑒作用。

           我們來分析一下網絡游戲的一些特點。

          (1)游戲通常有許多關卡,開頭的關卡很簡單,過關很容易,以后每一關都比前一關難,每一關都比前一關更有挑戰性,正是這種由于游戲的這種持續性與挑戰性,玩家在整個玩游戲的過程中其潛在的爭強好勝的天性被激發,他們通過不斷完成日益困難的任務,獲得了很大的成就感,這正是許多學生沉迷游戲的原因之一。
          
         (2)另一方面,人是需要朋友的,而許多網絡游戲就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場景:同玩一個游戲的玩家在一個虛擬的環境中相互合作,滿足了人的情感需求。
         
         網絡游戲的設計方法,給我們設計計算機專業的實踐環節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注重持續性,由淺入深,組建團隊協作的學習與實踐環境。

          在整個實踐環節中,教師起著一個關鍵的引導作用。
         1940年代,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在《大學一解》一文中提出了“大魚帶小魚”的教學理念:

        古者學子從師受業,謂之從游。孟子曰:“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間嘗思之,游之時義大矣哉。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

           學校是江河湖海,老師是大魚,學生是小魚,小魚跟著大魚游,小魚在游的過程中也成了大魚。
          
           在計算機教育而言,游就是實踐。實踐包括科研實踐與開發實踐。對于計算機本科生教育而言,應以開發實踐為主。

           這里面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理論課學習與開發實踐的關系問題,處理得不好,會顧此失彼。

           筆者認為:理論與實踐是相輔相成的,對于絕大多數學生而言,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真正地理解與掌握理論。

           比如比較抽象的《數據結構》課程,許多學生學完了之后并不知道里面介紹的樹、圖、堆棧等概念有什么作用,而讓學生去親自設計并開發一個真實的四則運算器程序之后,學生不僅鞏固了原先學過的C++、Java等編程語言,也熟悉了業界流行的開發工具如Visual Studio和Eclipse等的使用方法,還弄明白了數據結構到底有什么用……,一舉數得,這就是“實踐促進理論學習”的例子。

           筆者將計算機本科教育中的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總結為“珍珠與項鏈”關系:

        可以把計算機專業開設的《編譯原理》、《操作系統》等理論課比喻為一顆顆的珍珠,而實踐就是那根將珍珠串成項鏈的絲線。一串項鏈的價值,大于單個珍珠價值總和。

           因此,高校計算機本科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就是實踐。

    三、高校計算機教育實踐環節的實施建議

           一個重要的改革方向是壓縮必修課的數量。現在的普遍情況是大學二三年級安排的必修課太多,而且許多課程在教學方式上并未擺脫高中教學那種滿堂灌的方式,加上大量的閉卷考試,這實際上是鼓勵學生為追求高分而死記硬背,無利于學生培養出真正的能力,應減少專業課的閉卷考試,而采用課程設計、上機考試、撰寫論文、課堂討論等多種方式,增大開放式課程考核的比重。然而,采用開放式課程考核方式也有一些問題,比如抄襲問題在目前的學生規模之下難以避免,另一個出現的問題是評分主觀性強,尺度難于把握。一般來說,對于實際開發能力比較出色的學生,他們是歡迎采用開放的考核方式的,其余的學生則更希望采用傳統的考試方式。為此,可以嘗試采取一種“一課兩制”的教學方案,即一部分學生采用傳統的卷面考試方式,而另一部分學生則采用開放式的課程設計方式,由學生自由選擇。

           另一方面,計算機科學涉及相當廣闊的領域,每個學生的情況千差萬別,在課程安排上不能軟件硬件課程一起上,眉毛胡子一把抓,這不僅會加重學生的負擔,而且在短時間內安排多門難度較高、抽象復雜的專業課(比如三年級學生一個學期要學七八門計算機專業課程,絕大部分采用閉卷考試),學生很難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理解并掌握大量的知識,其結果是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通過實踐去逐步地消化這些知識,將這些課程煮成了“夾生飯”。筆者認為應根據計算機學科的內在發展規律提供大量的選修課供學生自主選擇,學校和教師為學生選課提供足夠的指導與幫助。在這點上,國內許多大學都先后實施了本科生的全面選課制,為本科教育改革走出了重要的一步。

           人們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發現,學生對于具體的知識易于掌握,而要掌握抽象程度較高的知識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在教學內容安排上就遵循從簡單具體再到抽象復雜的認知規律。

           那么,應如何安排實踐環節,讓實踐滲透到計算機專業四年本科的教學體系中?

           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需要許多教師與教育專家的共同探索。

           就筆者看來,可以采用以下的模式:

           在計算機專業的一年級,學生處于從高中到大學的過渡階段,實踐的內容主要是“用”,即讓學生使用現成的各種軟件工具培養興趣,并和他們正在學習的理論課程結合起來。比如計算機專業一年級學生通常都需學數學(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等),這時可以同步開展學用數學工具軟件(比如MathLab)的教學實踐。又比如,C語言是許多學生第一門學習的高級語言,這時可以同步安排LINUX操作系統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試著在LINUX這種C語言最適合的“原生環境”中編程,直接拉近學生與現代軟件開發技術前沿的距離,并為以后學習《操作系統》等專業課程打下良好基礎。

           筆者認為,應該在計算機專業低年級(大一或大二),讓每個學生都掌握一個主流的開發工具和語言,在目前而言,Java和C#是兩個很好的選擇。通過在低年級開設Java/Eclipse或C#/Visual Studio等選修課,可以讓學生直接接觸到當前主流的軟件開發(或硬件設計)技術,不讓其與當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脫節,同時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培養出基本的開發能力,為他們在高年級(大三大四)接觸到更抽象復雜的課程(比如《數據結構》、《編譯原理》、《軟件工程》、《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數據庫原理》等)時,讓給理論有一個落腳點,就不會出現“紙上談兵”,“空對空導彈”的問題。

           除了在課程安排上要注重突出實踐,另一個也很有效的教學環節就是促進團體學習環境的形成,可以嘗試組建學生科技活動中心、創新基地、各種專業興趣小組等,一旦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學習與實踐氛圍,于正常的課程教學之外,這些組織對學生能力的增長幫助尤大。

           在創建團隊學習與實踐環境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可以采用從我國古代歷史悠久的書院體制,形成密切的師生關系,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培養精英人才,非常有效。

           總之,在當前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各方面都在發生巨大變化的時代,高等學校的計算機專業教育必須進行必要的變革,不進行這種變革,就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渴求,不管對國家還是對學生個體,都是一種巨大的人力資源浪費。而在這一變革中,大力加強實踐環節在整個計算機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將是一個重要的手段。

    from:http://www.5xue.com/modules/bbs/viewthread.php?tid=114897&extra=page%3D30
    posted on 2008-07-28 22:45 CowNew開源團隊 閱讀(238) 評論(0)  編輯  收藏

    只有注冊用戶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網站導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高清| 色老板亚洲视频免在线观| 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 亚洲精品国产情侣av在线| 四虎在线成人免费网站|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毛片 |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专口 |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动漫| 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 亚洲午夜免费视频| 又爽又高潮的BB视频免费看|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综合日韩亚洲精品色|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抽搐一进一出gif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亚洲M码 欧洲S码SSS222| 日本免费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黑人大战亚洲人精品一区| 最近最新MV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直接进入免费看黄的网站| 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亚洲av| 成全视频免费高清 | 久久aa毛片免费播放嗯啊|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线观看动态图|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啊|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99re这里有免费视频精品| 精品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二区三区免费播放心|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高潮| 亚洲AV第一成肉网| 亚洲白嫩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