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李煜
??? 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又號鐘峰白蓮居士,即位后改名煜。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后主。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茍安于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歲生日,宋太宗恨他 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命人在宴會上下牽機藥將他毒死。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 后主前期詞作風格綺麗柔靡,還不脫“花間”習氣。國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軟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正是“國家不幸詩家幸, 話到滄桑語始工”。這些后期詞作,凄涼悲壯,意境深遠,已為蘇辛所謂的 “豪放”派打下了伏筆,為詞史上承前啟后的大宗師,如王國維《人間詞話 》所言:“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語句的清麗,音韻 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后的了。 后主本有集,已失傳。現(xiàn)存詞四十四首,其中幾首前期作品或為他人所作,可以確定者僅三十八首。
??? 李煜李煜是多才多藝身,又是多福多苦命。
??? 說他是多才多藝身,是因為他工書善畫,能詩擅詞,又精通音樂。他玩什么,都能玩出名堂。他的書法,自成一家,創(chuàng)造出了“聚針釘”、“金錯刀”、“撮襟”等體式。他作畫,“遠過常流,高出意外”(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他創(chuàng)作的樂曲,也很“奇絕”,亡國前創(chuàng)作的《念家山》、《念家山破》等樂曲,流行很廣,“宮中民間日夜奏之,未及兩月,傳滿江南”(邵思《雁門野說》”。他還會點武藝,像李璟,弧矢箭術(shù)都不賴。多才多藝、精通音律的李煜,寫起小詞來,自然是駕輕就熟。他能創(chuàng)造出《虞美人》之類的絕妙好詞,一點也不奇怪。
??? 說他多福,首先是因為他原本無緣也無心做世子、當國主,卻一不小心,當上了世子,做上了國主。他是李璟的第六子,當世子、做國主原本沒有他的份兒。可憨人有憨福。他的長兄弘冀早就被立為世子,可弘冀莫名其妙地暴死,其他四位兄長又都早夭,這樣李煜就成了“老大”,于是在建隆二年(961),順利地被立為世子。同年,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登上國主的寶,擁有了至高無上的地位。
??? 后主登基的時候,宋太祖趙匡胤已建言了宋王朝,統(tǒng)一了北方。只是大宋要一個個地收拾其他小國,一時還顧不上平定南唐。于是李后主有李會茍延殘喘,做了十五年的小國之君。宋太祖曾說:“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李煜居然在宋太祖的臥榻之下,小心翼翼地睡了十五年。這也算是有福氣吧。
??? 他的福氣,還不止這些。事業(yè)、愛情都美滿,才是真正圓滿的人生、幸福的人生。李煜的愛情,也挺幸福的。先后兩個王后,都是天姿國色,而且多才多藝,跟他又情投意合。大周后,小字娥皇,精通書史,善解間律,特別擅長演奏琵琶。既會譜曲,又能填詞,可惜沒有詞作流傳下來。她還是一位時裝和發(fā)型設(shè)計師,曾設(shè)計“高髻纖裳及首翹鬃朵之妝”,人人仿效。有這樣一位可人兒作伴侶,叫后主片不心滿意足?小周后,是娥皇的妹妹,也是“警敏有才思,神彩端靜”,風情萬種。后主與小周后婚前的愛情,更具有刺激性,更令他心蕩神怡。如果說大周后要是引發(fā)了后主對音樂的興趣愛好,間接促進了后主詞的創(chuàng)作,那么小周后與后主婚前的頻頻幽會,則是直接為后主的詞作提供了素材。后主詞中的“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就是寫與小周后的戀愛經(jīng)歷。
菩薩蠻
花明月黯籠輕霧,今霄好向郎邊去!
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 李后主算不上好國主,卻是一個優(yōu)秀的詞人,有著藝術(shù)家的天真和坦誠。身為國主,連自己的戀愛故事也不隱瞞,公開寫到詞里讓人傳唱,這是多么坦率多情!也許是他覺得這場戀愛太愜意太美滿,以致于情不自禁,跟情人約會之后就把約會的情景用詞記錄下來,作為刻骨鉻心的永恒紀念。
??? 據(jù)馬令《南唐書》記載,在大周后病重期間,后主就與她的小妹相戀。娥皇死后,后主娶她小妹為繼室,世稱小周后。這首詞就是寫他與小周后婚前的一次約會。
??? 詞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讓小周后自述約會的過程,表現(xiàn)她的多情與主動。后主真誠坦率之中,也有狹義獪的一面。他不說自己相約對方,而是說她如何主動大膽。在這場不太合乎當時倫理規(guī)范的戀愛中,他似乎是被動的。當然,他們愛得非常意愿。名人的戀愛故事本來就吸引人,風流帝王的戀愛故事更有魅力。這首詞的魅力,倒不僅僅是因為名人效應,藝術(shù)上也相當成功。幾個細節(jié)和動作,就把人物寫得活靈活現(xiàn)。手提繡鞋,刬襪潛來,見出女子的謹慎心細,生怕被別人發(fā)現(xiàn)。“偎人顫”,傳神地寫出她與情郎見面時既緊張又驚喜的神態(tài)。詞是專門抒情的詩體,但有些詞抒情時隱含著故事,或者說是因事言情,在講故事時表達情思。詞中這種因事言情的物法,韋莊是最先使用的。他的《荷葉杯》上片回憶當年與情人約會的故事:“記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識謝娘時。水堂西面畫簾垂。攜手暗相期。”把約會的時間、地點、過程交代得一清二楚。詞中這類故事到底是講詞人的經(jīng)歷,還是別人的事情,雖然很難判斷,但總有一種逼真感、現(xiàn)場感。這種像是親身經(jīng)歷的感情故事更能引起讀者聽眾的興趣。到了宋代,歐陽修和柳永的詞也常常使用這種手法,在濃濃的情思中隱含著模糊的故事。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
秋風庭院蘚侵階。
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
晚涼天凈月華開。
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 此詞為入宋后抒寫幽閉時心情。
?? “往事只堪哀”,是說想起往事就悲哀,而不是說想起悲哀的往事。后主被俘入宋后,總是難忘故國的“往事”。《虞美人》詞說“往事知多少”;《菩薩蠻》詞說“往事已成空”,可見他的“往事”是指過去歡樂“往事”。如今觸目皆悲,所以想起歡樂的往事,更倍增傷感。開篇流露的是幸福的失落感,接下來表現(xiàn)的是沉重的孤獨感。庭院長滿了苔蘚,可見環(huán)境的極度荒涼冷清。室內(nèi)也是死氣沉沉。珠簾不卷,既是無人卷,也是無心卷簾。戶外荒涼,觸目腸斷,不如呆在室內(nèi)消磨時光。可長期龜縮幽閉一室,內(nèi)心的孤獨還是不能排解。他在期盼人來,期盼著與人交流、傾訴,可等待“終日”,不見人來,也無人敢來。據(jù)宋人王铚《默記》記載,后主在汴京開封的住處,每天都有“一老卒守門”,并“有旨不得與外人接”。李煜在汴京,實質(zhì)是被軟禁的囚徒。他明明知道沒有人愿意來看望,也沒有人敢來看望,卻偏偏說“終日”有“誰來 ”。他是在失望中期盼,在期盼中絕望。這就是李后主的心態(tài)。
??? 在極度孤獨中度日的李煜,打發(fā)時光、排遣苦悶的最好方式是回憶往事。金劍沉埋于廢墟,壯氣消沉于荒草,復國的機會與可能是一點兒也沒有了,只好任命吧!就這樣過一天算一天吧!
??? 上片寫的是白天,下片寫晚上,晚涼天靜,月華普照,全詞的境界閃出一絲亮色,主人公的心情也為之開朗。可這月亮已非故鄉(xiāng)之月,就像建安時期王粲《登樓賦》所說的“雖信美而吾土”。于是他由月亮想到當年月光照耀下的秦淮河畔的故國宮殿。但玉樓瑤殿已非我有,明月照得再亮,也只能徒增傷感。后主總是這么執(zhí)著地留戀過去,故國成了他解不開的情結(jié)。故國情結(jié)是他后期詞作的一大主題,也是他打發(fā)孤獨寂寞時光的一副強心劑。但故國情結(jié)并不能解脫心中的屈辱與痛苦。他靠回憶過去打發(fā)時光。可是一旦從過去的往事中回到現(xiàn)實,又痛苦不堪。這樣周而復始,后主深深地陷入了無法解開的心理怪圈。
??? 由王子、君主到臣虜,李后主的人生經(jīng)歷了巨大的反差。正如唐圭璋在《李后主》評傳》中所說:“他身為國王,富貴繁華到了極點,而身經(jīng)亡國,繁華消竭,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極點。正因為他經(jīng)歷過這種極端的悲樂,遂使他在文學上的收成也格外光榮而偉大。在歡樂的詞里,我們看見一朵朵美麗之花;在悲哀的詞里,我們看見一縷縷的血痕淚痕。”
??? 然而富貴繁華也好,悲哀血淚也好,這些都違背了李煜的本愿。他的最初理想是做一個遠離塵寰逍遙山林的隱逸之士。在《即位上宋太祖表》中,李后主說的很明白:臣本于諸子,實愧非才。自出膠庠,心疏利祿。……思追巢、許之余塵,遠慕夷、齊之高義。意思是說:當君主并不符合自己本來的志愿。自己的理想只是追步巢父、許由的后塵,做一個像伯夷、叔齊式的隱士。他為自己取了許多別號,自稱“鐘山隱士”、“鐘鋒隱者”、“鐘鋒隱居”、“蓮峰居士”,省稱曰“鐘隱”。可知他心神向往的,完完全全是超越塵俗的山林生活啊!
??? 正是:林花謝了春紅, 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posted on 2006-05-19 15:23
崛起的程序員 閱讀(197)
評論(0) 編輯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