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程序也有幾個年頭了,對程序中變量、方法、目錄之類的東西命名,總要花點時間--讀書的時候不認真,對不起在上面講課的老師。對一些命名規則也了解一些,也努力那去做,不過,表意的關鍵字就沒有什么規則好參照,只有自己找資料根據業務找最接近的單詞來表述,每每這個時間,就想要努力學習英語。
今天看了幾個政府的網站,點到其中的鏈接,看了半天,愣是沒看明白那鏈接中路徑表達的是什么意思,英語太差,慚愧!后來看到網站中欄目分類的名稱,一個個的對一下,原來是每個漢字的拼音首字母的組合,一個字,累!爾后看到網站上還標明“中文簡體版”、“中文繁體版”、“英文版”。點進繁體版看看,繁簡轉換得不錯,但鏈接的路徑描述還是那樣,看來是技術處理的不錯;點進英文版瞧瞧,內容跟中文版的完全不一樣,是另做的一套網站內容,這時的鏈接路徑描述還可以看出是什么意思來。
今天這事,我想到以前接觸的一些項目,其中的表意命名也是這么處理,甚至數據庫的字段名也按這個“規則”處理,我想他們工作的時候也是煞費了一番苦心呀。以前還看到一個牛人寫的程序,程序中的命名全是漢字,在他的那個編輯器中,還一點問題沒有,而且也能跑起來,但把代碼一移到其他人的編輯器中,就“萬里江山一片紅”--漢字命名的全報錯,后來那GG一拍屁股走人,他的代碼沒人能接過來,只有“咔嚓”,項目頭頭無奈、老板心底流血。
如果在程序中用漢字作變量不出問題的話,估計漢字命名會很風靡。但電腦是洋人發明的,它認識它媽媽的語言很親切,對于漢字,它也經常頭痛,怎么辦呢?要用它,就得遷就它--這是我們中國程序員的無奈。
計算機是死的,人是活的,說不定哪天,中國出了一牛人,讓計算機認識漢字跟認識英文一樣暢通無阻,那時中國程序員就有福了!這只是個期望,現在還沒有出現這種情況,我們還沒能改變計算機,只有改變自己--跟兩個人談朋友一樣,總得有一個人改變,讓兩個人相處的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