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圖像信息的超強記憶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
??? 今天無意中在網(wǎng)上看到一段培養(yǎng)記憶能力的培訓視頻使我深有感觸。里面提到的有關記憶的一些觀點我認為很有道理,值得思考和借鑒。
??? 一。人腦對于不同信息記憶的強度是有區(qū)別的,從強到弱是:圖像、聲音、文字
??? 我的理解是,對于圖像、聲音的記憶能力是人類從動物進化到現(xiàn)在數(shù)千萬年進化的結果,是與生俱來的。而文字是人類對事物的抽象;是知識、經(jīng)驗的載體,實際上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所以大腦記憶的難度相對較大。
??? 例如,我們多年之后很難再記住兒時學過的課文,但卻很容易的在不經(jīng)意間記住兒時生活的環(huán)境,〈泰坦尼克號〉中的劇情,甚至是小時候看過的動畫片的人物,雖然我們從來都沒有復習過那些畫面。
??? 二。壓力對于記憶的影響,記憶時壓力越小記憶的效果越好。(與興趣和情緒是相通的)
??? 為什么我們以前在學校學習時,感興趣的那些科目會學得既輕松又好,而且不容易忘記。我想是因為我們對于感興趣的東西總是樂于去學習,學習的時候是快樂的,所以壓力很小,更有利記憶。而對于那些我們不太愿意學習而又必須學習的那些內(nèi)容,在學習的時候我們會強迫自己學習,所以會產(chǎn)生很大的壓力從而大大降低了記憶的效果。
??? 這里我個人的例子是,我以前在上學的時候一直對學習英語不感興趣,所以即便花了差不多一半的課余時間來學習它,卻仍然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一個例子,我在認識一個新朋友時,總是會刻意的去記住他的名字,但往往更多的情況是我們下次遇到他知道和他打招呼卻不記得他叫什么了。呵呵,是不是很奇怪呢?為什么我沒有刻意的去記他的臉,而卻記住了呢?我想這里有兩個問題,一是我對于圖像或直觀的信息更容易記住。二是我對去記他的名字不是很感興趣,而記住他的名字是出于禮貌和尊重,其實如果不考慮這些的話,其實下次見面可以“喂,這位兄弟。。。”來打招呼,因為我實際上已經(jīng)認識他了。
??? 雖然我在以前就了解我們對圖像的記憶能力最強,可是僅僅是了解,一直沒有產(chǎn)生像今天這樣的理解。即便是今天,記憶能力對我的工作和學習仍然是很重要的,所以才會引發(fā)我的很多想法。以英語學習為例,老師曾經(jīng)說過,就是“聽、說、讀、寫”,我想在這個方法里面是不是也運用了我們對于聲音的突出記憶能力來幫助我們學習。那我們是不是也能嘗試一下更多的利用對圖像的記憶能力呢?比如說記單詞,我們可以在記憶的時將單詞在大腦中放大并形成圖像來進行形象記憶呢?如果以詞根和常用詞為基礎來形成圖像,復雜的單詞再用基礎單詞來進行組合同時形成圖像是不是會更能發(fā)揮我們的記憶力呢?當然這并不是說可以縮短我們所花的時間,可以走捷徑。但我試過,至少可以讓我在記憶時感覺不到什么壓力。而且記得更牢。還有,在閱讀英語文章的同時如果加上情景的想像,也能使學習更輕松。
???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一些感想,接下來就是要實踐了,呵呵,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嘛~
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見或想法,歡迎回帖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