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鳥哥的Linux私房菜》(豆瓣),并認真學習了如何使用Linux,這里做個小筆記。
注:以下內容網上很多,而這里是我自己的個人使用筆記,供以后查找和使用,也希望能對一些初步使用者有點幫助。
Windows7下安裝Ubuntu 10.04 LTS
1). 刪除卷
格式化一個盤作為Ubuntu安裝分區(如何刪除卷,計算機管理 -> 磁盤管理,選擇需要格式的盤,右鍵刪除卷)
2). 安裝EasyBCD
安裝Ubuntu這部分請參考 Dual-boot Windows 7 and Ubuntu 12.04 on a PC with UEFI hardware,ubuntu 11.04在win7下安裝無損硬盤安裝雙系統的圖文教程 這篇文章中寫的也很詳細,圖文并茂,而且我試過,都沒有問題。說說安裝過程中可能需要注意的幾個地方:
a) sudo umount -l /isodevice
這個不清楚,網上都要做,我也做了,我覺得現在這個版本(10.04LTS)應該解決了這個問題,以后有機會可以試試不加這個會如何。
b) 分區
我選擇的是手動分區, 整個區大概有18G,swap 分區1G(我內存2G),/ 分區為 8G,剩下的都給了 /home 分區(也可以自動分區)。
c) 部分參考配置
1
2
3
4
|
title Install Ubuntu
root (hd0,0)
kernel (hd0,0)/vmlinuz boot=casper iso-scan/filename=/ubuntu-11.04-desktop-i386.iso ro quiet splash locale=zh_CN.UTF-8
initrd (hd0,0)/initrd.lz
|
Ubuntu的使用
1). 修改啟動項
a) 設置Windows7為首啟動項
1
|
sudo mv /etc/grub.d/30_os-prober /etc/grub.d/06_os-prober
|
b) 更新啟動項
2). 修正grub等待時間
參考這個 Ubuntu 9.10 修改Grub啟動項等待時間
1
2
|
sudo gedit /etc/default/grub
sudo update-grub
|
修改 GRUB_TIMEOUT=10,默認10s,修改為自己想要的吧(e.g. GRUB_TIMEOUT=3)
3). 修改Num Lock(小鍵盤)自動啟動開啟(亮)
參考這里 Ubuntu Linux下開機自動打開數字鍵的方法(Numlock)
1
|
sudo gedit /etc/rc.local
|
在”exit 0”前面加上
1
2
3
|
for tty in /dev/tty[1-9]*;do
setleds -D +num < $tty
done
|
4). 更新源
查看這里 Ubuntu 10.04更新源大全
很清楚,很簡單,為了更快地下載速度,我選擇網易
這個步驟可能在上面安裝的時候也做一下比較好,因為安裝的時候,下載比較慢(比如語言包)。待測試,下次再安裝的時候,我來試試。
5). 查看配置
這個是為了以后買預裝Linux系統的電腦準備的。記住一些常見的就可以了。來源 Linux終端模式下查看電腦硬件配置情況
1
2
3
4
5
6
|
lsb_release -a #查看系統版本
uname -a #查看系統信息
cat /proc/cpuinfo #查看cpu信息
lspci #查看主板信息
free #查內存
df -h #查硬盤
|

6). 安裝Chrome
簡單,下載chrome(deb包),一般默認就會使用“軟件管理器”打開,即可安裝,或者使用sudo dpkg -i xxx.deb 命令。
安裝好了,當然要卸載默認的瀏覽器了——Firefox。個人選擇chrome,是覺得比較輕便,隨著現在的更加穩定(比如同步收藏夾什么的),現在已經變得很方便了,在不同的機器里用同一個賬號幾乎不會感覺到有什么差別的。
7). 安裝wine
a) 安裝
安裝應該很簡單,關鍵是一些配置,比如關于中文字體方面的可能麻煩的,可以參考 Ubuntu Wine Wiki 和 Wine完全使用指南——從基本到高級
b) 中文亂碼
還是沒搞定,本想通過wine來安裝一個Evernote和QQ的,不過還是有很多問題,現在也只能通過瀏覽器,以后很必須的時候再想辦法了,e.g.安裝個虛擬機。
8). 解決切換到Windows7系統后,時間錯誤的問題
我從Ubuntu切換到Windows7后,發現時間是不正確的,修改方法參考 解決Winddows和Ubuntu的時間差
1
2
|
sudo gedit /etc/default/rcS
#找到這一行:UTC=yes,把 yes改為no
|
9). 修改hosts
這個你懂得是干什么的,推薦一個比較常更新的hosts:http://code.google.com/p/smarthosts/ ,通過這里你可以下載 hosts,推薦使用 chrome(上面已介紹),強制使用 https,比如 google,YouTube。 如果修改hosts,請查看 Ubuntu 修改hosts
1
2
3
|
sudo gedit /etc/hosts #修改hosts
#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添加合適的hosts記錄
sudo /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 #保存后重啟網絡
|
10). 查看某個文件的完整路徑
這個就是一個簡單的shell編程,unix-like系統只有pwd顯示當前目錄的命令,而沒有顯示一個文件的完整路徑的命令,實際上,有這樣的需求也是小部分,很少機會會需要使用到,但是我碰到了,想辦法解決,后面在同事的幫助下就寫了一個shell腳本,就很容易辦到了,關于linux shell,推薦看看 Linux Shell編程入門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touch pwf
vi pwf #進入編輯模式,粘貼下面的代碼后保存
#pwf start
#!/bin/bash
echo `pwd`/$1
#pwf end
chmod 744 pwf #使其有執行權限
# 如果想像pwd那樣到處可以執行這個命令(pwf)的話,那么請把pwf所在的文件夾配置到path下。
# e.g. ./pwf test.txt ==> /home/bin/test.txt
|
11). 如果想刪除Ubuntu系統,那么如何做了
比較簡單,參考這篇文章就可以搞定了,MBR Fix - Fix MBR problems,win7,ubuntu雙系統刪除ubuntu。
1
|
MbrFix /drive 0 fixmbr /yes
|
12). 快捷鍵
完整的Ubuntu里的快捷鍵可以看這里:Gnome快捷鍵 ,不過為了方便使用和習慣,我加了幾個常用更便捷的快捷鍵。Ubuntu 的默認顯示桌面的快捷鍵是 Ctrl + Alt + D組合鍵,還是挺復雜的,我想修改成像windows一樣Win + D,這樣就比較好用;Ubuntu 的打開終端的快捷鍵是 Ctrl + Alt + T組合鍵,想修改成類似windows風格的—— win + R 這個快捷鍵。
修改如下:
打開終端輸入: gconf-editor,到“Apps->Metacity->Global keybingdings” 出找 “show desktop”編輯值為d即可(win鍵在Ubuntu中名為);找到“run_comman_termina”編輯值為r即可使用 win + R 來打開終端了。

如果想要更好的定制ubuntu的話,gconf-editor 里面有很多有用的東西,比如地址導航欄修改為顯示路徑等…
13). 使用vim替換vi
vim比vi強大多了,vim屬于vi的超集,而且能夠解決很多習慣的問題,所以還是有必要使用vim替換vi的。簡單地話,可以直接使用“alias vi=vim”命令即可,不過這樣只能在這次啟動的時候有用,下次啟動后,這條就無效了,如果想下次還能使用,那么就需要修改用戶自啟動配置文件.bashrc,具體的修改如下:
1
2
3
4
5
6
7
|
sudo apt-get install vim-gtk #安裝vim,Ubuntu默認好像沒有安裝vim
cd ~ #用戶 home 目錄
vi .bashrc #后添加下面的alias語句到最后一行(或者合適的位置)
alias vi=vim
source .bashrc # 立即生效
|

14). 后臺運行
在一些情況下,需要長時間的執行一些命令,正常情況下,linux執行命令的時候,會等待命令執行的結果(成功或失敗),那么這個時候你可能就需要等待很長時間了,此時就可以把這些命令放到后臺進行,也很簡單,直接在命令后面加上 & 符號就可以了,在配合 fg, bg, jobs -l 等命令,就很輕松的干其它事情了。更詳細的請參考 Linux 技巧:讓進程在后臺可靠運行的幾種方法
15). 使用root用戶
終端下執行命令的時候經常需要root用戶的情況下,可以sudo su
在命令開始就使用root用戶,或者sudo passwd root
直接在Ubuntu中使用用root帳號,設置密碼后就可以用使用root賬號了
16). 修改為英文
10.04 版本還是有點問題,修改后,home文件夾下的類似“下載”文件夾還是中文,下次安裝的時候記得默認選擇英文語言
17). ubuntu下終端路徑只顯示當前目錄
參考 ubuntu下終端路徑只顯示當前目錄
18). 固定ip
開通ssh服務后,如果ip經常變動的話,就會很不方便。固定ip就會更會的提供服務。
參考ubuntu 12.04 以固定 IP 地址連接網絡并配置DNS
/etc/network/interfaces
1
2
3
4
5
6
|
auto eth0
iface eth0 inet static
address 192.168.1.105
netmas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1.1
dns-nameservers 202.96.134.133 202.96.128.166
|
19). 使用4位空格代替vim中的Tab
參考vim tab鍵默認4空格
~/.vimrc
1
2
3
4
5
6
|
vi ~/.vimrc
# .vimrc可能不存在,使用個人目錄下的好處是避免強制別人使用你的vim配置
# 添加下面配置
set ts=4
set expandtab
set autoindent
|
20). 注: 上面的有部分命令都是以root用戶執行的,如果權限不夠,請加上sudo
如果有什么建議或問題的話,可以通過微博 @李順利Me 或 Email:leeshunli@qq.com 聯系到我,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順利
2012年4月14日
最后更新于2013年1月13日
博客中的一些下載已經放到了百度云了,請根據需要下載。【點我去百度云下載】
最后弱弱地說一下,如果可以的話,轉載請提供出處(
),謝謝。
posted on 2012-04-26 10:35
李順利 閱讀(3978)
評論(1) 編輯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