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Collection Framwork中的類的確是最重要的基礎api,實現任何算法,基本上都很難離開它。
因此理解這堆“集合(Collection)類”很有必要。聲明一下,以前一直都是叫它們集合類,但是好像Think In Java的作者鄙視了這個說法,嚴格的說應該叫Container類,而后看了它整整一章書以后,覺得還是人家說的有道理。
它說這個container類庫,包含了兩大類,Collection和Map,而Collection又可以分為List和Set。當然這些抽象概念都被定義成了接口。
話說,這樣的分類的確是嚴格按照類之間的繼承關系來說得,但是俺總覺得很別扭,真動手的時候,還是很難選擇。當然,Anytime and Anywhere使用ArrayList絕對都能解決問題,但這樣做畢竟太農民了一點。
所以,我自己有了一些想法。先回歸到最基本最基本的數據結構的層面,管你是Collection還是Container,反正描述的都是一堆東西吧。數據結構第一章講了一個結構:在物理上連續分配空間的順序結構,叫順序表(希望記性是好的),而離散分配空間的,應該叫做鏈表,最常用的就是單鏈表。這兩個東西,其實就是很多復雜數據結構的基礎,還記得嗎,當時就是講完這些東西,才開始講棧、隊列、二叉樹、有向無向圖的。所以,這個順序結構是很基礎的。而在JAVA中,順序表對應的就是List接口,而一般順序表就是ArrayList(有效進行隨機index查找);而單鏈表就是LinkedList(有效進行插入和刪除),兩個的優劣當年都講爛了,這里就不說了。
有了這兩個結構以后,JAVA就不提供Stack和Queue單獨的類了,因為,用戶可以用上面兩個類輕易的去實現。
那Set和Map有怎么跟List連上關系呢?
我認為可以把它們看成是無序和單一的List(Map只是兩個有映射關系的List罷了)。
Set和Map無序和單一的特性,決定了它們天大的需求就是根據關鍵字(元素對象)檢索。so,為了效率,必須hash。
有了HashSet和HashMap。
同時,如果非要保持住元素的順序,有了LinkedHashSet、LinkedHashMap。
結論:
假如你的需求是
1:往Container中放的對象是無序且單一的;
2:經常要檢索。
用HashSet或HashMap吧。
ps:這兩個條件其實是一回事,因為如果是不單一的話,你去檢索它干嘛。
如果進而需要保持元素的順序,不要讓他順便iteration,那就選擇LinkedHashSet和LinkedHashMap。
假如你的需求不滿足以上1&2,那你放心,List肯定能幫你解決,你只要稍微想一下是ArrayList好還是LinkedList好。
題外話:
關于Hash,務必記得要讓自己的元素對象override hashCode()和 equles() 方法,要不你直接可以洗了睡。
關于所有這些Container,務必記得有個輔助類叫Interator,遍歷盡量要用它。
關于一些老的Stack、Vector、HashTable,聽說以后不要用了哦。收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