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系統
# passwd:修改口令
# exit:退出系統
2. 文件
# cp:復制文件或目錄,參數:-a遞歸目錄,-i覆蓋確認
# mv:改名移動
# rm:刪除,參數:-r遞歸刪除
3. 目錄
# mkdir:創建目錄
# rmdir:刪除空目錄
# cd:改變工作目錄
# pwd:查看當前路徑
# ls:列目錄,參數:-a所有文件,-c按時間排序,-l詳細信息
4. 文本
# sort:排序
# uniq:刪除重復行
5. 備份壓縮
# tar:檔案,參數:-c創建新檔案,-r追加到末尾,-t列出檔案內容,-u更新文件,-x釋放文件,-f使用檔案文件或設備,-M多卷,-v詳細報告,-w每步確認。例tar cvf text.tar *.txt
# gzip:壓縮解壓縮,參數:-d解壓,-r遞歸壓縮
# unzip:解壓縮,參數:-d目錄,-x解壓縮
6. 權限
# chmod:改變權限,r可讀,w可寫,x可執行。0表示沒有權限,1表示可執行權限,2表示可寫權限,4表示可讀權限,然后將其相加。例如,如果想讓某個文件的屬主有“讀/寫”二種權限,需要把4(可讀)+2(可寫)=6(讀/寫)。
# chgrp:改變所屬用戶組
# chown:改變屬主
7. 管理
# wall:發送信息到全部登錄用戶
# write:向某個用戶發送信息
# mesg y:設定允許別人給自己發送信息
# sync:緩存同步校驗
# shutdown:關機,參數:-r重啟,-h關機不重啟,-f快速關機,-c取消關機
# free:查看內存
# uptime:顯示系統運行時間
# df:磁盤占用空間,參數:-a顯示所有文件系統
# du:磁盤使用情況
# dd:拷貝并格式轉換
# fdformat:低格軟盤
# echo:顯示文字
# cal:日歷
# date:系統日期和時間
# clear:清屏
8. 我的回憶 by tom2sun
# who:查看當前用戶
# finger:查看其他用戶信息
# rlogin:遠程登錄
# rcp:遠程復制
# netstat:網絡狀態
# cat:一次完全顯示
# more:分屏顯示
# file:列出文件類型
# grep:查找內容
# find:查找文件
# ps:當前運行程序,參數-a顯示所有進程
# at:時間,命令,Ctrl+D結束
# lp:打印
# nice:指定優先級
# renice:調整優先級
# kill:終止進程
# man:獲取命令幫助
# touch:改變時間記錄
# ln:鏈接
# mount -t vfat /dev/hda1 /mnt/dos:掛載Dos分區(不適用于Unix-Center)
9. FTP
# ftp:啟動FTP程序
ftp>
open:打開
close:關閉
bye:離開
get:下載
put:上傳
mget/mput:多個文件下載/上傳
reget:恢復下載
binary:二進制傳送文件
ascii:ASCII碼傳送
cd:改變遠程目錄
lcd:改變本地目錄
mkdir:建目錄
rmdir:刪除目錄
delete:刪除文件
mdelete:一次刪除多個
rename:重命名
status:顯示狀態
prompt:交互式
hash:每傳送1024字節顯示#(hash)
size:顯示文件大小
reset:重置
10. vi
a,i:進入輸入狀態
ESC:返回命令狀態
:命令模式
Q!:退出
11. 快鍵及其他
Alt+F1~F6:訪問多個虛擬控制臺(不適用于Unix-Center)
Tab:命令補全
末尾&:后臺進程
----------------------------------------
硬件系統:
1、如何查看cpu的狀態?
# psrinfo -v
# mpstat 可以列出多cpu負載的狀態
2、如何查看內存?
# prtconf | grep 'Memory' 可以查看內存的多少.
# /usr/platform/sun4u/sbin/prtdiag
3、如何動態添加swap分區? # $su - root ----- 成為超級用戶
# mkfile 100m /home/swapfile ----- 創建100m的Swap文件
# /usr/sbin/swap -a /path/filename ----- 激活Swap文件
# /usr/sbin/swap -l ----- 驗證swap文件
# /usr/sbin/swap -d /path/filename ----- 取消swap文件
# rm -rf /home/swapfile ----- 刪除swap文件
4、如何查看當前網卡是以何種速率起來的?
# dmesg |grep Link
5、如何調整x-window的分辨率和刷新頻率?
字符界面登陸,運行:#/kdmconfig
6、如何使用光、軟驅?
一般情況下用:
# /etc/init.d/volmgt start
# volcheck
以上方法不行,用:
# /etc/init.d/volmgt stop
# mount -F hsfs -o ro /dev/dsk/c0t6d0s0 /cdrom --掛接光驅
# mount -F pcfs /dev/diskette0 /floppy --掛接軟驅
solaris定義系統磁盤文件系統說明:
ufs – UNIX文件系統。是Solaris缺省的文件系統。
hsfs – 高密度CD-ROM文件系統,是只讀文件系統。
pcfs – PC文件系統,支持DOS格式化的軟盤
7、SCSI設備的命名規則是什么?
帶有總線控制器的硬盤的使用,下面列出了總線控制器的硬盤命名習慣:
cWtXdYsZ
c Logical controller number
t Physical bus target number
d Drive number
s Slice (or partition) number (0 to 7)
例如:
/dev/rdsk/c0t0d0s0 該原始接口對應第一個控制器的第一個SCSI目標地址的第一個硬盤的第一片(根)
/dev/rdsk/c0t0d0s2 該原始接口對應第一個控制器的第一個SCSI目標地址上的第一個硬盤的第三片(表示整上硬盤)
8、如何查看硬盤的使用情況?
# df -k 可以看到已安裝的文件系統的空間大小及剩余空間大小。
# quota -v 查看用戶的磁盤空間信息,如果你用quota限制了用戶空間大小的話。
# du -sk * 查看目錄的使用情況
# du -k | sort -n 可以迅速發現那個目錄是最大的。
9、如何查看硬盤物理信息?
# format 這個命令也可以查看硬盤的類型和分區的詳細情況
# iostat -E看硬盤的大小和型號
# prtvtoc /dev/rdsk/c0t0d0s0 顯示某個磁盤的分區狀況
10、查看系統內核命令。
# isainfo 看內核的bit,
# isainfo -kv 調整內核
# modinfo 顯示可載入的模組
# prtconf 顯示系統硬件配置(周邊設備)
#sysdef 顯示可載入的模組,硬件配置與一些可以調整的核心參考值
#ulimit -a
11、打印當前的OBP版本號
# prtconf –V
OBP 3.20.0 2000/10/24 10:47
# /usr/platform/sun4u/sbin/prtdiag –v | grep OBP
OBP 3.20.0 2000/10/24 10:47 POST 6.1.0 2000/10/24 10:49
ok. .version
Release 3.20 Version 0 created 2000/10/24 10:47
OBP 3.20.0 2000/10/24 10:47
POST 6.1.0 2000/10/24 10:49
OBDIAG 4.5.1 2000/10/24 10:48
12、查看及啟動系統的32位或64位內核模式
64位模式
# isalist –v
sparcv9+vis sparcv9 sparcv8plus+vis sparcv8plus sparcv8 sparcv8-fsmuld sparcv7 sparc
# isainfo –v
64-bit sparcv9 applications
32-bit sparc applications
# isainfo –b
64
啟動64位內核模式
ok. boot kernel/sparcv9/unix
32位模式
# isalist –v
sparcv8plus+vis sparcv8plus sparcv8 sparcv8-fsmuld sparcv7 sparc
# isainfo –v
32-bit sparc applications
# isainfo –b
32
啟動32位模式
ok. boot kernel/unix
13、測定當前的顯示器刷新頻率
# /usr/sbin/fbconfig –rev \?
14、如何配置網卡ip?
# ifconfig -a --查看網卡,例如是hme0
# ifconfig hme0 unplumb --停止網卡
# ifconfig hme0 plumb --起用網卡
# ifconfig hme0 inet 192.168.2.3 netmask 255.255.255.0 up --添加ip、子網掩碼
# vi /etc/defaultrouter 添加默認路由的ip
# vi /etc/hostname.hme0 添加主機名
# vi /etc/nodename 添加主機名
# vi /etc/resolv.conf
domain china.com 你的域名
nameserver 202.106.0.20 你使用的nds ip
# vi /etc/nsswitch.conf 更改 hosts:file dns
15、 PROM狀態命令與參數
格式: OK>; 指令
命令 說明
banner 顯示當前機器配置狀況,CPU,內存,hostid,EtherNet
probe-scsi 顯示內部SCSI通道所掛接設備
probe-scsi-all 顯示所有SCSI通道及所掛接設備
probe-ide 顯示所有IDE通道及所掛接設備(針對U10,U5)
devalias 顯示設備別名,如 cdrom,disk,disk0,disk1等
printenv 無參數,顯示環境變量或
參數為環境變量名 如: printenv auto-boot?
setenv 設置環境變量,如: setenv auto-boot? false
set-default 恢復環境變量預定值 如:set-default auto-boot?
set-defaults 恢復所有環境變量預定值
boot device option 啟動主機
設備別名: cdrom 或 disk
設備名: /pci@1f,4000/scsi@3,1/disk@6,0:f
option -r 設備配置
-s 單用戶
eject cdrom|floppy 彈出cdrom或floppy
reset 復位
test net
watch-net-all
show-devs
16、查找網卡名稱及接口個數
# grep network /etc/path_to_inst
17、如何一塊網卡幫定三個ip,并且子網掩碼不同?
舉例說明,網卡名hme0:
# vi /etc/hosts
127.0.0.1 localhost
192.168.2.1 dbs loghost
192.168.9.15 dd
192.168.9.65 aa
# vi /etc/netmasks
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9.0 255.255.255.192
192.168.9.64 255.255.255.252
#vi /etc/hostname.hme0
dbs
#vi /etc/hostname.hme0:1
dd
#vi /etc/hostname.hme0:2
aa
# ipconfig hme0 inet 192.168.2..1 netmask 255.255.255.0 up
# ipconfig hme0:1inet 192.168.9.15 netmask 255.255.255.192 up
# ipconfig hme0 inet 192.168.9.65 netmask 255.255.255.252 up
# init 6
#ipconfig -a
18、如何在prom狀態下查看光纖硬盤 ?
stop +a進入ok狀態:
ok>; select 光纖卡設備名(可用show-devs查看到)
ok>; show-children
19、主機雙屏幕設置。
1.Confirm there are two Video Cards。
2.Confirm driver installed and patches installed if need。
3.vi /usr/dt/config/Xservers.
comment the last line.
and uncomment the nearest line like this.
4.reboot.
20、查看硬盤參數及其物理地址:
#format </dev/null
21、顯示磁盤的分區情況:
#prtvtoc /dev/rdsk/c0t0d0s2
系統應用:
1、、查看系統運行級別
# who -r 看運行級別
2、進程工具
pstop pid 停止進程
prun pid 重新啟動進程
ptime pid 使用微狀態計算進程時間
pwait pid 等待指定的進程終止
pcred pid 顯示可信度 *
pfiles pid 顯示已打開文件的fstat和fcntl信息 *
pflags pid 顯示每個lwp的/proc跟蹤標志,等待和待有信號量以及其他狀態信息 *
pldd pid 顯示鏈接到每個進程的動態鏈接庫 *
pmap pid 顯示地址映射空間 *
psig pid 顯示信號操作 *
pstack pid 顯示每個lwp的十六進制與符號堆跟蹤 *
ptree pid 顯示包含指定PID的進程樹
pwdx pid 顯示當前工作目錄 *
后面加*的必須是超級用戶執行。
這些工具在/usr/proc/bin/里面。
3、patch軟件包的安裝
每個補丁都有編號。例如補丁號為101945,版本是34的話,這個補丁的目錄名就是101945-34.
# patchadd 105160-01 安裝補丁
# patchrm 刪除補丁
# patchadd -p 檢查系統的補丁情況
# showrev -p 查看所有已經安裝的patch
4、如何容許root用戶遠程登錄?
# vi /etc/default/login
CONSOLE=/dev/console ---用#注釋掉這一行。
5、如何限定telnet登陸數?solaris pts的數量缺省為47, 修改/etc/system文件, 增加如下內容:
set maxusers=數量
set pt_cnt=數量
6、顯示已經使用和未使用的i-node數目
# df –F ufs –o i
7、顯示cpu使用率最高的進程
# ps –eo pid,pcpu,args | sort +1n
該命令輸出當前系統進程的pid, CPU占用率及命令描述,并以pcpu來排序
8、查看當前的OpenWindows版本
# showrev –w
OpenWindows version:
X11 Version 6.4.1 5 November 2001
9、查看當前CDE的版本
# /usr/ccs/bin/what /usr/dt/bin/dtmail
/usr/dt/bin/dtmail:
CDE Version 1.4.6_06
CDEVersion1.4.6_06
10、文消掉本中的^M
# cat test.dat | tr -d '\015' >; test.out
這樣可以將 test.dat 內 ^M(\015) 這個字元去掉, 產生 test.out
11、關機命令。
關閉系統的方式根據關閉的原因而不同.執行關閉有的是為了轉至執行等級S,有的是要停止操作系統并關閉設備的電源.
(1) /usr/sbin/shutdown –gtime –ilevel -y
(2) init 0
(3) halt
(4) STOP+A ; sync
(5) 關閉電源
緊急情況,按Stop_A , 如Stop_A不起作用,則將設備電源關閉再打開.這是
極端情況.這兩種方法不是干凈的關閉,是突然關閉的,僅在緊急情況使用.
12、Solaris下怎么發送即時消息?
用wirte命令到單個用戶的終端。
$ wirte username
輸入消息正文,結束按ctrl-d,消息就會出現在用戶終端。
用戶可以用mesg n[y]來決定是否啟動接受消息。
用wall,是發給所有系統用戶。
$ wall
hello ,i love you ...... 結束用ctrl-D.
rwall -n netgroup 給網絡上所有用戶。
$ rwall -n workgroup --------發給組workgroup下的每一個用戶
hi ! no smoking ...... 結束用ctrl -d
$ rwall sune450 ------或者主機名為sune450。用法如上。。。
13、系統是sunos5.8, 不知何種原因現在唯一的普通用戶起不了Terminal, vi等,但是超級用戶可以,如何補救?
用/etc/skel/local.cshrc 替換掉登陸路徑下的 .cshrc, 重新登陸, 就OK了!
$cp /etc/skel/local.cshrc ./
14、關機時這個題是什么意思?
/usr/sbin/vold[724]: [ID 244572 daemon.error] 卸載 /vol 時發生問題;中斷系統調用
uxwdog[481]: [ID 248799 daemon.error] error communicating with server (Broken pipe)
你還沒卸下來/VOL就啟動,才出問題,運行:
# umount -f /vol后再做。
15、find常用的例子:
命令格式: find dir -name filename command
例子:
# find . -name hello -print 尋找目前目錄及所有的子目錄內叫hello的文檔。
# find . -ctime +7 -print 找出七天內未被更動的文檔
# find . -size +2000m -print 找出大小超過2000 bytes的文檔
# find /tmp -user b1234567 -print 在/tmp下屬於b1234567的文檔
# find . -name '*.c' -exec rm {} 刪除所有的.c檔
# find . -name test\* -print 顯示當前目錄及其子目錄文件名前4位為test的文件名
16、忘記solarsi的root口令怎么辦?
方法一:
1.別怕 ,跟我來.
2.把你的solaris光盤放進cdrom
3.鍵入stop+a
4.當出現'ok'字樣時,鍵入boot cdrom -s
5.cd /tmp
6.mkdir /tmp/xxx (xxx是什么鬼東西就無關緊要了)
7.mount /dev/dsk/c0t0d0s0 /tmp/xxx (在這里c0t0d0s0是你的root盤)
8.運行csh
9.TERM=sun;export TERM或者
setenv TERM vt220
10.cp /tmp/root/xxx/shadow /tmp/root/xxx/shadow/shadow.backup
11.vi /tmp/root/xxx/shadow并且將password里root項刪除。
12.重啟動,你就可以以無密碼的root登陸了,這時更改你的密碼。
要是沒有shadow,就把/etc/passwd里root用戶名后面的X刪掉,就可以了
方法二:
找一臺有系統的solaris機器,把忘記密碼的系統放進去mount上來,重復方法一10以后的步驟.
solaris for x86的機器:
用光盤啟動到要你安裝的時候退出去就成單用戶,剩下的操作如上。
17、常見文件的解壓
一般而言,在solaris下,會有這么幾種格式的軟件:
1) .gz結尾的文件,我們用gunzip或者gzip -d來解壓,再用tar來解壓.
2) .tar結尾的文件,我們肯定知道用tar xvf的格式來解壓.
3) .zip結尾的文件,我們用unzip,注意,這個只有在高版本的solaris下,才有.而且該文件格式以solaris的patch比較多.
4) .Z結尾的文件,我們一般用uncompress來解壓(當然,每個人的習慣不一樣.)
上面講的是解壓,一般解壓后,會生成這么幾種方式:
1)生成.local的文件,這個時候,我們用: pkgadd -d xxx.local來安裝.
2) 生成一個目錄,而且該目錄下會有一些pkg信息,我們用: pkgadd -d . ;指在當前目錄下,安裝,并且按照缺省的路徑來安裝.
3) 生成一個數字的目錄,一般是指solaris的patch,這個時候我們用patchadd來安裝.
18、如何在命令行界面替換一個文件中的字符段?
# vi file 在命令模式中輸入:
:1, $s/diag/peng/g 全文件查找diag并替換為peng
19、請問TERM=VT100和TERM=dtterm都在什么情況下設置?
一般情況下如果你在機器的顯示器上登陸或者通過XMANAGER等登陸,就默認是dtterm,telnet 一般是ansi,當你通過telnet修改文件的時候,需要設置成 TERM = VT100 ; export
TERM
20、如何查看系統的版本?
$ uname -X
$ more /etc/release
21、命令行進入CDE:
#/usr/dt/bin/dtlogin -daemon;exit
or
#/etc/rc2.d/S92dtlogin start;exit;
22、查看patch安裝過程中返回錯誤代碼的含義:
#more /usr/sbin/patchadd
23、如何從一臺SOL8的機器登錄到另外一臺SOL8的CDE桌面上去。
登陸CDE的時候點擊一下菜單:選擇--登陸遠程主機--
24、如何查看你的默認語言環境? C.Arthur
# more /etc/default/init
25、如何更改/home的權限?
停掉autofs服務,或者將/etc/auto_master的home注釋掉:
#vi /etc/auto_master
------------內容如下----------
# Master map for automounter
#
+auto_master
/net -hosts -nosuid,nobrowse
#/home auto_home -nobrowse
/xfn -xfn
第三方軟件應用或技巧:
1、查看當前的bind版本信息
# nslookup –class=chaos –q=txt version.bind
2、在登錄時顯示系統指定的消息?
#vi /etc/motd ----刪除所有過時的消息,輸入新消息
注意:對于已經登錄且正在使用系統的用戶不顯示該消息,超過一屏的消息無法顯示。每次修改該文件后,該文件的時間戳隨之更新。
3、去掉文本中^M
# dos2unix aaa.txt bbb.txt,會去掉aaa.txt中的^M,生成bbb.txt文件。
4、將系統中7天前的txt文件查找并打包。
# find / -mtime -7 >;aaa.txt
# tar cvf bbb.tar -I aaa.txt
---查找出文件記錄在aaa.txt文件中,在作成bbb.tar文件包。
5、查找并刪除比某一天更老的文件:
#find . ! -mtime -<days>; | /usr/bin/xarys rn -rf
6、solaris9普通用戶下無法正確輸入中文的解決方法:
在用戶目錄在#vi .profile 修改如下:
stty cs8 -istrip
7、請問如何防止telnet登陸發呆時間過長被踢呢?
這里,vi /etc/default/login
# TIMEOUT sets the number of seconds (between 0 and 900) to wait before
# abandoning a login session.
#
#TIMEOUT=300
修改之后不是立即生效,在這之后所又的login session都符合這個要求,但是在修改之前已經建立的連接不受影響。
8、如何安裝gcc。
去sunfreeware.com上下載相應平臺的pkg包的gcc版本。
#pkgadd -d gcc*
設置環境變量:
bash 和sh 的shell:
vi $home/.profiel
PATH=/bin:/sbin:/usr/bin:/usr/sbin:/etc:/usr/local/bin:/usr/ccs/bin;export PATH
CC=gcc;export CC
csh的shell:
vi $home/.cshrc
set path=( /bin /usr/bin /usr/ucb /etc /usr/local/bin /usr/local/sbin .)
setenv CC gcc
9、列出當前目錄下的目錄。
ls -al | grep '^d'
10、用命令行來打開一個新的terminal。
/usr/dt/bin/dtterm
X86或者Vmware:
1、在Solaris10 x86上掛接window98分區的方法。
#mount -F pcfs /dev/dsk/c0d1p0:e /mnt
總結一下:
偶的硬盤是接在IDE1的slaver盤上,用上述命令可將E:盤掛在/mnt
目錄下。如果你的電腦只有一個硬盤,并且是接在主板的IDE1槽,設為
Master盤(通常這種情況較多),現在想掛WIN98下的D:盤,可輸入
#mount -F pcfs /dev/dsk/c0d0p0:d /mnt
注意,/mnt可以改為任意的其它空目錄,如/data(我在文件管理器中自己
新建的一個目錄),可改為
#mount -F pcfs /dev/dsk/c0d0p0:d /data
按回車后如沒有任何出錯提示,則表示掛接成功,你就可以進入掛接的文件夾(此處為/data)找到你所掛接的win98的D:分區上的文件了。
本方法經過偶N次實驗,是確實可行的。為后來者不再偶走過的彎路,偶特在此總結一下,哪位初學者不會在Solaris10 x86(Solaris9也應該行)
掛win98分區的話,可參考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