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myan/archive/2007/07/17/1694735.aspx
作為《程序員》雜志的技術主編,我要審閱每一篇技術稿件。幾年來我了解到的一個事實是,現在絕大部分開發者的寫作和文字表達能力遠遠不如他們寫代碼的能
力。如果你認為你只需要跟機器搞好關系就可以過上幸福生活,我可以說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何時候,讓人明白都比讓機器明白更重要,更有價值。很可惜,不知
道是什么原因,現在能夠清清楚楚有條有理地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的人越來越罕見。無論是從編輯的招聘和培養,還是投搞的評審,我都不得不痛苦地面對這一事
實:很多人在用中文表達思想這一基本能力上是不及格的。
這并不是說我設置了過高的要求,絕非如此。恰恰相反,我的標準很簡單,你只要觀點清晰,條理分明,就算達標。說白了,不管你是對是錯,至少要讓人家知道你在說什么。有這一條就可以。我自己的寫作水平也不高,特別是平時精力不足的時候,寫出來的東西也就是清楚而已。然而我
看到很多人,特別是那些自以為自己水平不錯的人,他們的文章,如果用文學化的標準去衡量,特別是網絡文學的標準去衡量,也許其中有不少算得上是不錯,可
按照我這個低標準來要求,就有相當部分不及格。他們的文字頗得意識流精髓,隨心所欲,恣意橫流,如果你是想從一篇Java正則表達式的文章中體驗到個體對
于后現
代社會的無奈和迷失心態,或者體驗嗑藥的迷糊感覺,也許這樣的文字并非一無是處。可是如果你的目標就是想盡快了解正則表達式怎么用,那就慘了,很有可能你
看了半天不知道他想說什么,聽了半天不知道他想講什么,拉里拉雜,稀里嘩啦,就像被汽車壓過的爛西瓜在桑拿天里發了酵,一地爛瓤,慘不忍睹。
對比一下老外。我曾經邀請過一些老外寫文章,他們有的人還很年輕,有的人非常緊張地告訴我,他們從來沒有寫過雜志文章(在美國,能夠給雜志寫文章是很榮耀
的事情),一定寫不好。但是真的看到文章本身,我就發現,他們可能沒什么文采,可能缺少一點藝術性,更不太會有古龍或瓊瑤式的語言,但是寫出來的東西就是
清楚。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一條一條有根有據,讓我這編輯歡喜的緊。
《程序員》是技術刊物,技術刊物求的是什么?就是讓讀者學有所獲,感有所悟。都象這幫老外似的把話說清楚,不就結了嗎?技術文章跟文學作品不一樣。文學作
品能夠粘住讀者那是上品,讓讀者如癡如醉死去活來,甚至在百家講壇里與天下人對飲賞析,那是絕妙之作。可是技術文章很簡單,讀者要知識,你以最高的效率,
最清晰的方式告訴讀者他所需要的東西,就是上品。倘若能夠讓讀者讀過以后印象深刻,邏輯完整,那就是妙品。如果你也打算讓讀者開個講壇來揣度你的曲筆和隱
喻,對不起,這樣的文字我們消受不起。
通過對編輯部里年輕編輯文字的觀察,我發現我們很多人寫作說話不成條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列提綱,或者不會列提綱。說白了就是講話不打草稿,想起一出
是一出,大筆一揮,就開始腳踩西瓜皮,滑到那里算哪里。有的形式上列上幾條,可你看看哈,彼此之間誰也不挨著誰,根本沒有一個中心意思,不成其為結構,是
計劃好了的腳踩西瓜皮。其實在種種改進技術文章的方法里,列提綱是最簡單、效果最顯著的一種。提綱就是全文的思想濃縮,你把提綱讀一遍,意思要明白、
結構要完整,條理要清晰,有了這三條,文章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我把自己列提綱的一些方法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對有心人有所幫助。也不是針對所有類型的文章,比如按時間線索展開的文章,就不適合以下結構。
0. 短文可以腹稿,但是整個過程不能略過。長文必須列提綱。
1. 一篇文章,中心思想只能有一個,而且可以用一句不帶逗號的陳述短句或疑問短句講出來。
2. 為支持這個中心,需要2-4個支撐點,它們可能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會怎么樣。
3. 按照讀者邏輯來組織文字順序,想一想讀者看到這些觀點和文字,會提出什么問題,于是設定結構回答這些問題。
4. 小標題和每一段的第一句話都要直切主題,告訴讀者這一段是講什么的。可以在列提綱的時候就寫出來。
5. 列好提綱再動筆,有什么巧妙的想法和句子可以暫時記在一旁。
有一本書叫《金字塔原理》,對于寫作和表達的方法進行了很好的總結和歸納,比我的經驗高明得多。可惜據說已經絕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