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笨笨找工作----一個清華研究生的求職總結
發信人: masparkle (笨笨), 信區: Career
標 題: 笨笨找工作--1. 序言
發信站: 水木社區 (Mon Jun 20 20:45:37 2005), 站內
當我親手把三方協議交給了公司的HR。歷時6個月,跌宕起伏的求職歷程已基本結束,很幸運,我簽到了喜歡的公司和喜歡的職位。在這6個月里,我體驗了種種滋味,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也看清了自己。
求職過程中,我從水木上得到了很多信息和幫助,所以打算把自己找工作的經歷以及其間的一些感想寫下來,既是對自己人生歷程的記錄,也是對版上諸位兄弟姐妹的一種感謝。
下面我首先把自己的情況和求職的戰果簡單介紹一下,這樣不感興趣的朋友就可以不用再浪費時間了,呵呵。我本科畢業于哈工大機械工程系,但是對軟件開發很感興趣。畢業后來到北京,在一家小公司工作了一年,作程序員。工作期間考上了清華計算機系的研究生,02年9月開始讀研,學制3年。找工作之前的4個學期基本虛度:第一學期實驗室項目忙,天天去寫很沒有技術含量的程序;第二學期選了七八門課,有時間上課沒時間學習,后半學期趕上非典,當時在家里,無所事事,于是上網聊天,認識了現在的女友(呵呵,研究生前兩年里的最大收獲);第三學期剛開學就意外摔傷,大腿斷了,在床上躺著度過;第四學期終于可以在實驗室安心做學問,發了一篇paper。
求職期間共發了一百三十多份簡歷,接到二十多個筆試/面試機會,拿到6個offer,其中包括:SAP,微軟工程院,百度,日立中國研究中心,再保險,海關信息中心。還有一些offer擦肩而過,或者后來肯定不想去就沒有繼續面,個人感覺同一類型的單位有一兩個offer就可以,多了也沒多大意義。
差點忘了說,我最后簽了SAP。
OK,廢話說的差不多了,從下一篇開始就可以說點有用的了。
=========================================================================================
發信人: masparkle (笨笨), 信區: Career
標 題: 笨笨找工作--2. 前傳:尋找intern機會
發信站: 水木社區 (Tue Jun 21 15:34:49 2005), 站內
找工作是個系統工程,像我這樣的非牛人需要有點自知之明――笨鳥先飛。
研二下學期我就開始考慮找工作的問題,當時我已經意識到其實我已經輸了一程:周圍的不少同學都已經有了MSRA或者IBM CRL、CSDL的intern經歷,而我有的只是在一個小公司的兼職經歷。顯然,處于一個很不利的位置。畢業生越來越多,職位雖然有所增長但還是趕不上求職者增長的速度,更何況真正的好職位就那么幾個,我已感覺到求職的壓力。經過考慮,我認為正式開始找工作之前,我必須完成的最重要的兩個任務就是找個暑期intern和提高英語口語聽力水平。
于是我開始到處尋找intern的招聘信息,投簡歷。最主要的兩個機會就是SUN和GE,信息都來自水木的career版和parttime-job版。SUN中國工程研究院就在清華東門,據說里面非常professional。SUN的面試內容主要是技術方面的。前面聊的還不錯,但是最后才知道需要跟公司簽一年的intern合同。我本來打算只作暑期的intern,畢竟開學后就要找工作了,而且實驗室也很忙,于是就沒有同意。就這樣,一個很好的機會溜走了。現在覺得自己有點太實在了,其實那個合同沒有太大的約束力,干幾個月就撤也沒關系。事實上真正作滿一年的很少。后來在水木parttime-job版看到GE招聘軟件開發的intern的信息,于是投了簡歷。GE招這個intern主要是為了修改和維護一個用于對培訓項目進行管理的軟件。我參加了兩輪面試,第一輪HR面的,那個HR非常pp,而且氣質很好,一身黑色半休閑的職業裝,very attractive。面試中我明顯感覺到自己面試經驗的缺乏以及巨爛無比的口語水平。一些大路邊上的問題我居然事先沒有作任何準備!中間有一段英文面試,用英文聊了不久,HR就說,為了我們能夠更好的理解對方的意思,我們還是改用中文吧。當時真的想奪門而出。二面是那個項目負責人,主要聊了一下與項目有關的一些問題。幾天后,HR通知我被錄用了。由于當時實驗室說假期可能會加班,而GE又不是一個專門的軟件公司,工作內容技術含量不高,離清華也太遠,所以最后我拒絕了。
最終我沒有找到合適的暑期intern,而實驗室后來又不加班了,我也只好報了個新東方的口語班,練英語去了。
現在看來,放棄了這兩個intern機會實在可惜。其實作intern重要的并不在于你具體作了什么工作,而在于你在哪里或者說哪個公司作intern。后來的實際情況證明,有著名大公司intern經歷的同學更容易獲得更多的面試機會。
記得摩根斯坦利private equity部門在大陸招的第一個人就是一個清華物理系的本科生,是由于intern期間的出色表現被錄用的。如果這個人沒有什么特別的背景的話,我相信通過正式的校園招聘,最終被錄用的未必會是他。我并不是說他不優秀,只是現在的畢業生太多了,而且校園招聘的崗位沒有除了某人其他人都作不了的,實力、機會和運氣都很重要。其實intern的面試往往比正式招聘容易些,因此,大家可以把找intern作為找工作的預演或者練習。如果真的能夠有好的intern經歷,對于日后的求職是極其有利的。
==================================================================================
發信人: masparkle (笨笨), 信區: Career
標 題: 笨笨找工作--3. 準備工作
發信站: 水木社區 (Wed Jun 22 14:30:37 2005), 站內
研三上學期開學后,開始全身心的準備找工作。
我覺得準備工作中最重要的有四件事:
第一就是思考,要想清楚自己喜歡什么樣的生活,想作一個什么樣的人,究竟要找一份什么樣的工作,自己目前的狀況對于爭取理想中的職位有什么優勢和劣勢,以及如何揚長避短。
第二就是制作一份有足夠吸引力的簡歷。我認為應屆生找工作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人太太太太太……多了。一個職位就招幾個人,嘩啦幾千份簡歷砸過去,HR怎么可能每一份都那么仔細的看?再說這些給應屆生的職位都還沒到非哪個人就做不了的地步,可供挑選的人這么多,隨便選選就能滿足要求。所以HR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每份簡歷都認真考慮認真看。記得版上有人說,他向SAP投了兩份一模一樣的簡歷,收到了一個面試通知和一封拒信。所以簡歷篩選的偶然性是很大的,在這種情況下,簡歷是否能夠抓住HR的眼球,就成為能否獲得面試機會的關鍵,而進入面試之后,自己能夠把握的東西就更多一些。當然,如果能夠有內部推薦,那是再好不過了,成功的幾率將大大增加。
第三是提高英語口語和聽力水平。這個主要就靠自己練習了。參加一些輔導班有效果,但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練。
第四就是把一些面試時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好好準備一下。我把一些常見問題的中英文答案都寫了下來,后來又準備了很多例子來進行說明。這些東西不需要去背,但是寫下來的過程可以幫助整理思路
下面重點說說我對自己的定位,以及簡歷。
我把目標職位分為四類:一是研究,二是開發,三是非IT企業中的IT崗位,四是咨詢。后來又把咨詢分為兩類:IT咨詢,管理咨詢及投行。這個分類是針對我自己的情況,根據準備工作的不同來分的,未必具有通用性。研究類的工作我不太感興趣。我在實驗室做的項目是國內最重要的三個基金973、863和自然科學基金共同資助的,對于研究是怎么回事我已經基本了解了。我覺得對于研究工作,自己既不是很感興趣,也不是很適合,畢竟碩士學位做研究有些勉強。開發類的職位是機會最多的,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大多去做開發了,待遇也不錯,估計我最終選擇這樣一份工作的可能性也是最大的。但我有一個很大的劣勢在于,由于骨折和做論文,我已經快一年沒怎么寫程序了,思路和概念都沒有問題,因為我都是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但很多開發的技術細節都已經記不清了,臨時抱佛腳估計來不及。總的來講,我是把這類職位作為求職的重點來準備的。
非IT企業中的IT職位對我來講,是一個不得已的選擇。以后的發展道路基本上就是做甲方,做腐敗分子了。這種道路不太適合我。
咨詢類的職位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這樣的職位往往招的人很少,而我也沒有什么優勢,所以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參與一下,就像買彩票。我一直想不通,為什么一個年紀輕輕沒有什么實業經驗的顧問就能夠指導一個身經百戰的內行呢。后來自己慢慢明白,這個職位(行業)與自己原來的想象有所不同。其實所謂咨詢顧問,并非是一幫無所不知的神人,只不過咨詢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分析工具,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能夠相對而言比較準確的得出結論。其實咨詢公司和投行的精英地位主要是他們自己捧起來的,利潤高,人又少,工作時間還長,自然每個人分到的錢就比較多。我覺得只要你的智商不是太低,數學不是太糟,英語不是太爛,身體不是太差,差不多就可以勝任。不可否認,咨詢公司和投行里的人確實很優秀,但絕對沒有優秀到他們鼓吹的那種程度。對于應屆生而言,這些職位的高薪以及大量接觸企業高層的機會確實是很有吸引力。
以上幾類職位我都會去爭取,只是喜好的程度不同。其實最后會選擇哪種職位,可能還要看具體的機會。對于我這樣的非牛人來講,最終能夠拿到什么樣的offer實在是很沒準的事情。所以我確定了“先把offer拿到手,去不去再說”的原則,狂投簡歷,只要還能接受的職位就要去爭取。投了一百三十多份簡歷的戰績,讓很多同學感到驚訝,呵呵,頗感自豪。
簡歷和cover letter都要準備中英文的。我的簡歷從找intern開始做(大概是4月份),直到10月底基本定型,到了4.x版(中間經過了4次大的改版);從11月之后還在不停做一些小的修改。我對于以上幾類不同的職位,分別準備了不同的簡歷,其實內容都差不多,主要的差別在于側重點不同。比如:前三種簡歷都包含了我所掌握的專業技能(會使用哪些開發工具之類的內容),而在咨詢類簡歷中就替換成了班級與社團活動。在研究類的簡歷中,我強調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論文情況,而在開發類的簡歷中主要強調開發技能和項目經驗。同樣是項目經驗,在開發類簡歷中突出的是使用了哪些工具、完成了哪些功能、涉及了哪些領域,而在咨詢類簡歷中則突出自己在團隊里、在整個開發過程中發揮了什么作用、怎么推動項目的順利進行直至成功。
我覺得做簡歷最重要的有三點:一是要包含有價值的和充分的信息,要想一想,如果你是HR,你希望看到哪些內容;二是條理清晰層次分明,要讓人一眼就能找到所需要的信息,HR有那么多的簡歷要看,如果幾秒鐘內找不到他所關心的信息,你的簡歷恐怕就要被丟掉了;三是要有自己的特點,無論是內容還是格式,千篇一律的簡歷是不會吸引HR的注意的,所以我一向不喜歡用什么模板,而且我會把一些比較獨特的經驗或者特點表現在簡歷上。
很多講如何寫簡歷的文章都說,要針對每一個職位準備不同的簡歷。這樣的文章肯定不是針對應屆生寫的。如果我要準備一百多份不同的簡歷,那恐怕要累死了,再說我也沒那么多不同的內容可寫。我覺得針對不同類型的職位準備幾份簡歷就可以了,但是對于自己特別關注的幾個公司和職位,可以做專門的準備。
對于面試時一些常見的問題,最好提前做些準備,把中英文的應答提綱都寫下來。需要注意的是,對于一些內容最好準備一些事例作為證明,很多企業都很注重實例。比如:你說自己有組織和領導才能,那你就要舉出幾個例子來說明,這樣才會更有可信度。
這些答案只是提綱和要點,面試的時候需要根據情況適當調整和發揮,不要讓人發現你是在背。我在Ms ATC面試的時候,面試官讓我用英文做自我介紹。這個東東地球人都要準備呀。我就blablabla……結果剛說了一半就被面試官打斷了,開始問別的問題,估計就是他看出我是在背事先準備好的內容。
另外,對于你特別關注的職位,最好再專門準備一份答案,更有針對性一些。找工作千萬別怕累。
從下一篇開始,我將基本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一下我的求職過程。
===============================================================================
發信人: masparkle (笨笨), 信區: Career
標 題: 笨笨找工作--4. 朗訊(Lucent)
發信站: 水木社區 (Thu Jun 23 11:07:15 2005), 站內
朗訊是我正式開始找工作之后參加的第一個面試,網上投遞簡歷,沒有筆試。
我投的是軟件開發職位,但lucent的面試方式倒很像是招研究人員。面試在世紀金源大酒店。第一輪面試大約1個小時,前面半個小時準備一個ppt,講自己做過的項目,全英文;后面半個小時提問。第一輪過后會淘汰一批,第二輪是HR面,據說進入第二輪就差不多可以拿到offer了。
由于是第一個面試,還要準備ppt,多少還有點緊張。由于我在實驗室的研究方向跟通訊不沾邊,所以很奇怪為什么會得到面試機會,不過還是很認真的準備。但面試時還是出了點問題,主要是面試官對我介紹的課題的技術背景不太了解,所以ppt根本沒有講完,講了一部分后,面試官就不停的問一些項目背景方面的問題。面試官有三個,講ppt時是一個年級比較大的阿姨和一個年輕mm,后半部分那個阿姨有事走了,來了一個年輕gg,三個人都是技術出身的。后半部分面試跟面試官聊的很不錯,對于一些軟件開發中的現象大家都
有些共鳴。通過這次面試,總結出作ppt是一定要注意三點:一,即使多花點時間也一定把項目背景講清楚;二,最好畫一個系統架構的示意圖,說明哪些部分是自己做的,起到什么作用;三,ppt一定不要太多,如果一開始你覺得應該作15張,那就作12張,不然一般都會超時。至于英語的問題,只好平時多練,面試前把要講的內容寫下來,多看看。
一面之后等了走了一批人,我留下了,似乎HR面試官的人數比較少,所以等了很久。朗訊的HR給我的印象不是很好,感覺這個公司本土化的太厲害了,HR似乎沾染了很多國企的官僚氣息,不知這是不是個別現象。HR的面試主要根據你的簡歷問一下相關的一些情況,面試我的那個HR給人感覺有點“陰”,感覺不是很舒服。面試官問我幾月可以上班,我老老實實的說7月。HR說他們這次主要招3月份畢業的,7月份畢業的要到3月份才會定。我當時心里暗想,我簡歷上都寫了7月畢業,你們還折騰什么。
半個月后收到了拒信。據我所知,有個哥們7月畢業,說3月份可以上班,拿到offer了。不過即使拿到offer,我也不一定會簽,畢竟太早了,也許后面還有更好的。Lucent的待遇還不錯,月薪大約8700或8900,12或13個月,年底還有獎金。面完Lucent后正要回學校,接到索貝數碼的電話,通知明天面試。索貝正好就在附近,于是要求改到今天面。索貝的面試經歷讓人很不爽。首先要填一個表格,其實上面的內容我簡歷上都有,然后是漫長的等待,接著是HR面,最后是他們的技術負責人面。他們主要招做圖像處理的人,我做P2P的,簡歷上已經寫的很清楚了,可偏偏還要把我叫來。HR面完之后就讓我回去了。我感覺公司既沒有認真看簡歷,也沒有什么培訓計劃,就是招幾個能干活的來了就用。所以從此之后,我再也不投沒聽說過的小公司了。
--
==============================================================================
發信人: masparkle (笨笨), 信區: Career
標 題: 笨笨找工作--5.海關信息中心
發信站: 水木社區 (Fri Jun 24 15:24:51 2005), 站內
海關信息中心是10月份網上投的簡歷。先是筆試,主要內容是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選擇題和填空題,都是一些計算機方面的基礎知識,涉及的領域比較廣;第二部分是幾道編程題,程序寫了一部分,有些語句需要你來補充。考試時間比較長,好像是2.5~3個小時。
我當時低估了堵車的耗費,所以遲到了半個小時,不過還是提前50分鐘交卷了,呵呵。
過了一段時間通知面試,兩輪,一起進行。第一輪過后,休息一會就會有人通知二面,或者直接走人。一面是部門負責人(好像是處長一級的)面,二面是中心的幾個主任面。面試時涉及的技術問題不是很多,主要考察基本素質。
最后簽約前還有個情況介紹會,通過這個會,我對整個中心的情況有了較為具體的了解。這個中心原來是海關總署直屬的事業單位,現在獨立出來,但主要的工作還是開發和維護海關系統使用的軟件系統。中心的領導大部分都是原來事業單位直接過來的,我覺得其中一些中
層領導還是很有水平的,尤其是開發一處的處長,下面具體做事的人大都是年輕人,也不錯,但是那幾個副主任官僚氣息太重,讓我有點受不了。
另外,雖然中心現在是事業單位,但2001年之后招收的人都是按照社會招聘的方式錄用。換句話說,對于2001年之后進入中心的人來講,跟去企業沒有什么差別。中心的四個主任都是海關派來的,公務員身份,其他人早一點進去的就是事業單位編制,2001年之
后進去的就是社會招聘。所以我覺得,如果你在里面干的好,頂多就到中層,不太可能做到主任的級別。待遇方面還是很不錯的,工資不高,但是每年有2次獎金,還有一些補貼。按照他們提供的統計數據,進入中心一年后,全部年收入平均能到9萬左右(稅前),2年后平均能到11萬左右。至于工作壓力,不會很小,畢竟也是作開發,但肯定比公司好一些。往年這里招聘時間都在春季,由于對招到的人不太滿意,所以今天提前了不少。他們第一次招聘(就是我參加的這次)最后錄用的都是研究生,包括清華、北大、復旦、大連理工等學校的,但是估計好多人可能不會跟他們簽,畢竟太早了點。其實如果他們再晚兩個月進行招聘的話,相當一部分拒掉他們的人是會簽的。春季還有一次招聘,兩次的差別就不太清楚了。
我拿到這里的offer后,考慮了一段時間,覺得自己不太適應這種氛圍,就拒掉了。
======================================================================================
發信人: masparkle (笨笨), 信區: Career
標 題: 笨笨找工作--6. 微軟亞洲工程院(MS ATC)
發信站: 水木社區 (Sat Jun 25 15:30:58 2005), 站內
ATC是最讓我難忘的一個地方,我一直對這里非常向往,最后卻只能忍痛放棄。ATC的全稱是Advanced Technology Center,雖然中文名字是微軟亞洲工程院,但實際上是由微軟亞洲研究院建立的一個開發單位,主要的工作有兩部分,一是把MSRA的一些研究成功產品化,二是與微軟總部的團隊一些進行軟件產品的開發。ATC最吸引我的就是其中大量的manager都是在微軟總部有多年工作經驗的華人(也有不少老外),在其中可以充分感受國際化的工作氛圍,并學習到微軟的開發管理方式。
ATC的招聘進行的很早,9月底就開始了,而且規模非常大。筆試有兩輪,10月中旬和11月中旬在全國8個城市同時進行。筆試有兩部分,選擇題和主觀題,題目全英文,主觀題作答時中英文均可(除了最后一篇英文隨筆必須用英文)。兩次考試的題目不一樣,甚至總分都不一樣。主觀題很明顯的能夠看出考察的重點:開發、測試、軟件工程,與招聘的三個職位SDE(Software Development Engineer)、SDET(Software Development Engineer in Test)和PM(Assistant Program Manager)一致。筆試結束后,會陸續開始面試。考完試我就在想,這么多主觀題,這么多考生,微軟怎么判卷呢。后來知道,試卷先看選擇題,分數達到一個分數線的,才會看主觀題。我前一部分的分數僅比分數線高2分,但是主觀題的分數比較高。煎熬了一個月,終于輪到我面試了。
ATC的面試一般要進行大半天,前面先是三輪面試,面試官是級別低一些的leader,隨后大部分人會被淘汰,留下的再進行1輪或2輪。我面試的那天二十多個面試者,三輪后留下4個。每輪面試的形式都差不多,時間在1小時左右,首先根據你的簡歷和你聊聊,然后問些問題,后面半個小時會出個編程題讓你現場寫程序。一般會是中文面試,中間可能部分英文,不過如果你遇到一個老外面試官,那這一輪就全程英文了。編程題主要考察你的思路和編程風格,一定要考慮全面,注意細節。這次ATC的招聘規模非常大,大概七八十人的樣子。整個過程都非常認真,當時版上對于IBM等其他幾個IT大公司的招聘頗有微辭,但對于ATC卻基本上沒有什么意見,足見微軟確實對招聘是非常重視和認真的。我覺得這次招聘唯一的一個問題就是前后標準有些不統一。由于前面面試的人平均水平高于后面的,但拿到offer的比例前后基本相同,這就造成了不少優秀的同學面試的比較早,卻沒有拿到offer,而后面有些水平相對一般的卻拿到了。
面試進行了兩周左右,我就覺得按照這樣的要求根本招不滿,果然后來要求越來越低。春節后,有些面試比較早但沒拿到offer的人,又被通知去reconfirm一次,或者直接拿到offer。但這個時候,這些人大多不會再跟ATC簽了。我當時報的PM,面了4輪,然后一直沒有消息。
等到快春節的時候,接到通知讓我再面一次SDET,當時已經回家了,春節后面了一次,拿到offer。如果作開發,我覺得ATC是個很好的地方,但那時我已經有了SAP售前顧問的offer,打算不作研發了,所以只好拒掉ATC,唉,有點可惜。ATC的待遇在研發類職位中算是比較高的,一般SDE年薪稅前在14W左右,SDET在12.5W左右,但每個人會略有不同,年底有0~15%的獎金。
=======================================================================
發信人: masparkle (笨笨), 信區: Career
標 題: 笨笨找工作--7. 困難時期和年前的虛假繁榮
發信站: 水木社區 (Sun Jun 26 14:42:00 2005), 站內
從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接近1個半月的時間里,基本沒有什么筆試和面試機會,這段時間是一個很艱難的時期。由于前面一段時間我的機會比較多,有一些筆試和面試,而這段時間身邊的一些同學陸續開始筆試面試,自己反倒沒有什么機會,再加上這段時間內有大量的公司來開宣講會,其中主要是一些國際上著名的咨詢公司和IT公司,使得自己在心態上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開始有些急躁和失落。
現在回想起來,大多數人都會有段這樣的時期,在求職方面很不順利,只不過發生的時間有所不同。在這個時候一定要穩住,相信前方總會有機會在等著自己。多跟朋友聊聊,緩解一下內心的壓力。另外,這其實是一段很難得得喘息時間,趁著這段時間多作些面試準備,針對以前的一些不足多作些調整。
到了11月底的時候,我已經變得相當煩躁了,幾乎什么事情都快沒心思做了。幸好有些朋友不斷的給我關心和鼓勵,尤其是我的女友,跟她在一起總能讓我平靜下來。而我也慢慢地調整好心態,由煩躁不安逐漸平靜下來,開始認真地分析形勢和準備后面的求職。到了12月的時候,我已經非常的平靜了,從那以后,再也沒有因為一時的困難或失意而長時間處于不振之中。我相信自己的實力,相信自己的價值,相信我一定能夠找到滿意的工作。而我要做的,不是處于失落和焦慮中,而是全身心的準備,不知疲倦的去尋找機會和把握機會。
在此,對這段時間里曾經幫助過我的朋友們表示誠摯的感謝,對于我的女友也表示深深的謝意:今天我親自下廚,呵呵。
在元旦前的這段時間,會有大量的國際知名公司來到學校開宣講會,而其中多為投行、咨詢公司和IT公司。這些公司的宣講會往往搞得聲勢浩大,但實際上除了IBM等幾個IT公司外,那些投行和咨詢公司根本招不了幾個人。所以表面上看,求職形勢一片火熱,公司都是幾千份、幾萬份的收簡歷,而其實絕大多數人還是要到元旦之后才會有offer。所以這段時間只是虛假的繁榮,這時候大家一定要耐心。
===========================================================================================
發信人: masparkle (笨笨), 信區: Career
標 題: 笨笨找工作--8. 百度
發信站: 水木社區 (Mon Jun 27 14:56:20 2005), 站內
百度是我保留最久的一個offer,我至今還認為在本土IT公司中,百度算是很出色的。
看到百度在他們自己網站上的招聘啟事后,投了簡歷。11月下旬的一個周六進行筆試,內容是幾道編程題,主要考察算法設計能力以及對復雜度的把握。后面的過程比較有意思,幾周后我首先接到一封拒信,然后又收到一封郵件,說我在waiting list上,過段時間會安排面試。12月份參加面試,總共四輪,連續進行,一上午搞定。
一面HR主要是根據簡歷聊一些非技術的內容,很輕松。期間知道這個HR也是剛來不久,呵呵。
二面是個工程師,主要根據我的筆試情況問些問題,然后又出了幾道題目,主要說說思路,不用現場寫程序。面試官說我的試卷他挑不出什么大問題,ft,那怎么還把我放到waiting list里?后面的問題有編程題,也有跟數學相關的腦筋急轉彎(比如有道很有意思的概論題)。最后,他似乎對我的表現很滿意,還告訴我三面的面試官是他們的技術大牛。OK,偶來者不懼。
三面主要是問我以前做過的項目,問的很細,除了具體的開發經歷外,主要看你思路是否清晰,對一些重要的細節是否有比較好的把握。這個面試官確實水平更高一些。印象中好像三面沒有出什么題目讓我做。
最后一面是部門經理,這也是整個面試過程中最讓我不爽的一輪,在此之前的幾輪使我對百度的印象非常好,已經有了想來這里工作的想法,可是最后一輪進行了一半,我就實在不想來了。這個manager非常傲慢,自始至終沒有讓我感覺到對面試者的尊重。她問的大
都是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比如:你認為你怎樣做才能在幾年后使自己的市場價值最大?這種問題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情況有不同的回答,而我的回答似乎總是答不到她的思路上。還非要在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上顯示一下她的嚴謹,比如我說我上的高中是我們那里最好的高中;她問有多好,是不是百里挑一;我說應該是;然后她就到網上搜了半天,根據當年城市的總人口數推斷出大致是六十挑一。她還說:我們這里的工作不是熟能生巧就可以的,需要很高的智商,然后問我聽了這話有什么想法。當時我已經受不了她了,直接瞪著她說:沒什么想法。總之,以前百度給我的好印象在這一輪中消失殆盡,我已經不想到這里工作了。
幾天后,接到那個manager打來的電話,強調“其他面試官”都認為我很出色,可以給我offer,但是需要去那里實習,不實習就不給offer。由于我已經不想去了,所以回答實驗室太忙,沒法去。結果過了幾天,又是她的電話,說不實習也給offer。呵呵……
百度的面試風格與MS ATC很相似,更重視解決問題的思路,而不是一些開發細節,這很符合我的期望。不過這一點也許不同的部門會有所不同。整個面試過程,包括后來跟HR辦理相關的手續,感覺百度是個很人性化的公司,對員工很尊重。由于我去的是百度的核心部門,做搜索引擎的研發 ,因此工作時間上比產品部門要稍微輕松一些。他們是所謂的目標管理,就是說只要你能把工作完成,幾點上班無所謂。我幾次去公司,都看到很多人上午十點多才去上班。百度的待遇也很不錯,年薪12w多(各種項目都算上),還有期權。不過我最后我還是不得不拒掉 ,心里多少有些感到不好意思。
========================================================================================
發信人: masparkle (笨笨), 信區: Career
標 題: 笨笨找工作--9.SAP
發信站: 水木社區 (Tue Jun 28 12:22:36 2005), 站內
坦率的講,SAP的應聘過程是我為之自豪的一段經歷,由霸王面開始,一路過關斬將,最后拿到offer。
SAP是世界ERP市場的領導者,但由于其低調的風格,很多非業內人士都沒有聽說過這家公司。我對ERP領域一直感興趣,因為我覺得ERP把最能體驗人類智慧所帶來的快感的兩個領域――軟件和管理――連接在一起。
SAP十一月中旬來到清華開宣講會,并開始通過電子郵件接收簡歷投遞。這次好像是SAP第一次校園招聘,職位有四個,其中兩個在北京,兩個在大連。北京的職位是Associate Consultant (AC)和Solution Architect (SA),前者主要做ERP實施,后者是售前顧問。整個招聘過程中,簡歷篩選和前兩輪面試都是由明卓咨詢負責(一個專門做HR咨詢的公司),最后一輪和offer是由SAP負責。由于收到前面眾多咨詢公司的影響,我開始把應聘目標定為AC,并投了簡歷。大約兩周后,看到BBS上有人接到了面試通知,而我的簡歷卻石沉大海。由于到目前為止拿到的offer都是研發類的,而對于想轉型的我來講,SAP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我不想就這樣讓它溜走。于是我鼓起勇氣,打電話到明卓(電話是從水木上得到的),表達了強烈的面試要求,并一再說明自己多么適合這份工作。對方說讓我把簡歷再發一份,他們考慮一下,然后通知我。于是,我滿懷希望的又發了一份簡歷。經過兩天的等待,仍然沒有收到任何通知,我再次打電話過去,對方說覺得我不太適合這個職位,不能給我面試機會。沮喪過后,我靜下心來,覺得不能就這樣讓機會溜走,反正已經沒希望了,不如放手一搏。于是我開始在水木上咨詢的搜尋任何可能有用的信息,最終找到了面試的時間和地點。我覺得即使他們給我面試機會,也肯定在那些獲得正式面試通知的人之后,因此去的太早也要等著,于是,我在一個周三的下午5點,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了面試的地方。
在面試的地方,只有一個應聘的女生在等候,面試在另一個房間進行。聊了一會,她沒看出來我是霸王面,嘻嘻。過了一會,一個面試官出來了,看到了我,過來要我的簡歷,還問通知我幾點面試。我不想旁邊那個女生知道我沒有面試通知,于是支支吾吾的說:我……沒有……嗯……那個面試官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說讓我等一會,他們看看我的簡歷。還好,沒有直接拒絕我。大約5分鐘后,她出來通知我,可以讓我面試,不過要在那個女生之后,需要等半個小時。我當然說沒問題。
等候期間,明卓的一個員工從外面辦事回來,于是就跟她聊了一會。這個員工也是剛工作一兩年,所以還很有共同語言,聊得不錯。她很含蓄地告訴我,AC這個職位競爭很激烈,而且主要需要經管類得背景,形式對我不太有利,建議我考慮是否應聘SA。我認真地考慮了一下,覺得自己其實還是更適合做SA,只是由于前面一些咨詢公司的影響,才報的AC。于是在面試開始面試官問我應聘什么職位時,我回答SA。(由于我不在面試名單內,所以她們不知道我應聘的什么職位)
一面結束后,我還不太確定他們是真的給我機會,還是換種方式把我打發了。直到周六下午得到二面通知,我才確信我看到了希望。
二面在SAP的office進行,群毆,每組4人大約2小時。我那一組還有一個清華經管學院的,兩個北郵的。面試內容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給一份英文材料,閱讀后就一些問題進行討論,最后進行陳述;二是角色扮演,根據要求模擬一些場景;三是回答問題。以前面
德勤ERS部門的時候有過群毆的經歷(那次是跟十幾個會計專業的人對砍,只有我一個非會計專業的),感覺經驗還是有些作用。
終于,得到三面通知。三面是最后一面,由部門的manager親自過堂,一對一。面試時感覺presales這個部門的manager很nice,態度實在是很好,讓我一點都沒有感覺到是在面試,好像是在跟他聊天或者一起討論問題。也許這才是真正的高手―
―殺人于無形之中。似乎每個人面完了都感覺不錯,哼哼,肯定會有人感覺自己死的不明不白。
經過漫長的等待,真的很漫長:1月初三面,春節后才給offer,是那個manager親自給我打的電話。他說前段時間公司進行架構調整,所以現在才通知。讓我當天給答復,我說給我三個小時時間考慮。其實,這個offer是我最期待的:這是一個難得的轉型機會,一個技術與市場結合的職位,世界頂級的公司,很合我的胃口。但當它真的到來的時候,當我真的要作出最后決定的時候,還是有些忐忑,畢竟真的要把自己賣了,畢竟邁出校園的第一步很重要。在這三個小時里,我不斷的從正反兩方面說服自己,還給幾個朋友打了
電話,最終肯定了我的想法:簽!
之所以最終簽了這份工作,主要是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轉型機會。一直以來我學的都是工科,都在做技術,曾經很多年癡迷于軟件開發,但最近一兩年漸漸發現自己的優勢并不在技術方面,而在于技術與市場的結合。身邊的技術大牛太多了,單純做技術我做不過他們;身邊善于人際交往的人也太多了,單純做市場我做不過他們。但是既懂技術,又擅長表達和溝通,能夠在技術與市場結合的領域作出成就的人就少的多了。經過認真的考慮,我覺得這是我最適合的領域。
SAP的待遇比研發類低一些,但已經超過了我的底線,可以接受,更何況我看重的是后面的發展。技術類職位起薪較高,很穩定,但增長曲線比較平緩;市場類職位起薪低,但每過幾年就會有個提升,不過個體差異很大。
最終,我由一個中關村男人變成了建國門男人,不再作IT民工了,改作衣冠禽獸。
======================================================================================
發信人: masparkle (笨笨), 信區: Career
標 題: 笨笨找工作--10.日立中國研究中心
發信站: 水木社區 (Wed Jun 29 16:01:40 2005), 站內
對于日企,有種種不好的傳言,不過我倒是不太在意。但從感情上講,我總是覺得在日企工作有些別扭。猶豫了很久才投了這份簡歷,心想拿到offer再狠狠拒掉,可以享受一下欺負小日本的快感,但愿我不要淪落到為日企打工的地步。在招聘會上投了簡歷,不久接到面試通知。面試有2輪,第一輪在12月中旬,第二輪在12月底。第一輪面試需要作一個ppt,講講自己的研究經歷,研究院嘛,比較注重的是研究而不是開發。日企果然是很嚴謹,甚至有點死板:規定每人講7分鐘,把ppt由幾部分過程,每部分講多長時間都規定好了。面試的時候,電腦上有一個計時的小軟件,點一下鼠標就開始倒計時。呵呵,不得不佩服呀。講完ppt后會有問題提問,全程英文,七八個面試官。面到這個時候,偶的英文應付一般的面試已經沒問題了。我覺得英語這個東西練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用。我個人感覺,有意識的使用英語對于提高英語水平是最有效的方式。在整個找工作的過程中,制作英文文檔,填寫英文表格,回答英文問題,這些都對提高英語實戰水平有很大幫助。當我后來發現這一點后,就開始有意識的多使用英語。比如:有些email發完之后,我會想想如果用英文這封email應該怎么寫;有些電話打完之后,我會想想如果用英文,話應該怎么說……我覺得只有抓住這些機會,有意識的去鍛煉英語的使用,應付一般的面試足矣。
一面結束后約一周通知二面。二面主要是面對面的聊聊,大約半小時,三四個面試官。具體的問題已經記不清了,似乎沒有什么很特別的地方。
在整個面試過程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IPN組的負責人,一個大約50歲左右的日本人。IPN組是日立中國研究中心最大的一個組。他禮貌的態度和認真的精神我至今記憶猶新。見過這樣的人,你就會知道日本在經濟和技術方面巨大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中間插一句,由于我的一篇論文投中了一個國際會議,4月份的時候出國開會,在巴黎轉機的時候發現巴黎市區里的大型廣告牌大半都是日本企業的,這個時候才意識到日本的經濟實力遠比我以前想象的強)。說實話,我一直對日本人沒有什么好感,并且覺得在很多方面日本是一個變態的民族。但經歷了這次面試之后,我不得不承認有些日本人還是不錯的,并且日本民族確實有些優秀的品質。
二面之后大約不到2周,給了offer。通知offer的時候,我正要準備回家,第二天的火車。電話就是IPN組的負責人打過來的。我說我馬上要回家了,offer的事情考慮一下一周之內答復他,可他非要跟我面談。我只好當天下午又趕到東三環。談offer的時候,他非常的耐心。由于語言的問題(呵呵,兩個非英語國家的人用英語交流),而且我問的問題也很多,他不厭其煩的給我講了半個多小時。然后是跟人事經理談手續和待遇問題。最后在我要離開的時候,那個日本人又過來很誠懇的說希望我能加入,并送我離開辦公室。
日立中國研究中心的工作以研究為主,評定業績的主要依據是專利、論文和系統,專利最重要,論文次之。碩士進去后是研究院或者副研究院的級別(我記不清是哪一個了),每個人的薪水會在相應級別的標準工資基礎上略有不同,一年12個月的工資,然后根據業績每年有2次獎金。我問平均起來獎金能有多少,人事經理說獎金的個體差異非常大,平均數沒有意義。當時給我的月薪是8k,人事經理說這已經高出這個級別的標準工資一截了,屬于很不錯的待遇。然后表示希望我盡快簽。
當時我已經有了百度的offer,并且經過反復衡量,覺得一方面自己不太喜歡作研究,另一方面去日企工作總是覺得很別扭,所以幾天后發了封郵件婉言拒絕了。那個日本人還很客氣的回了信,表示理解和祝福。
據我所知,目前IT業的外企在中國的研發中心做的大多是測試和本地化的工作,真正作研發的很少。似乎只有MSRA在認認真真作研究,里面以博士為主,而且海龜比較吃香,本土的博士很難做到研究員以上的級別。IBM
CRL作的工作似乎介于研究和開發之間,碩士博士差不多各有一半;IBM CSDL主要在作測試,個別組在作開發。SUN工程研究院純粹作開發和測試,沒有研究的內容;日立中國研究中心是作研究;intel中國研究中心在作開發,可能有少量研究;Oracle是作測試和本地化。如果想作核心技術的研發的話,外企在中國的研發中心并不是一個好去處。
======================================================================================
發信人: masparkle (笨笨), 信區: Career
標 題: 笨笨找工作--11.再保險
發信站: 水木社區 (Thu Jun 30 09:36:03 2005), 站內
前面說過,我對職位的分類中有一類是非IT企業中的IT崗位。這類職位的career
path一般就是先作技術官僚,再轉變為腐敗分子。找這樣的職位最好找個大一點的公司,最好還是國有壟斷性質的,那樣腐敗起來才比較有檔次。不過話又說回來,找這樣的工作一定要有思想準備,職位早就被內定的概率是非常大的,甚至有的職位就是專門為了把哪個人招進去才設。再保險是國資委下屬的一百多家大型集團之一,名氣不大,待遇還不錯。12月份通過郵寄投了簡歷,然后一直沒有音訊。直到春節后才通知筆試。IT部門招2個人,大約幾十人去參加筆試。筆試題目主要涉及財務、保險和英語方面,IT方面的好像不多(也許沒有,時間久了記不清了,抱歉),選擇題和問答題都有。似乎是各個職位用的題目是一樣的,但分AB卷。像我這種工科學生自然對財務和保險一竅不通,不過事先有所預料,搜集了一些保險方面的知識臨時抱了一下佛祖的腳丫。2個小時的題目我一個小時就交卷了,著實把監考官嚇了一跳。
后來居然得到了面試通知。面試有兩輪,都是n個面試官坐在你對面審訊你,區別在于二面中領導的級別更高一些。本來我就沒把這種職位當作重點,所以沒有什么準備,也很放松,大有一種兵來將擋的感覺,全靠臨場發揮,倒是蠻有意思。
二面幾天后電話通知拿到了offer,但要求第二天就簽,只給了幾個小時的考慮時間。再保險要求的簽約時間很長,據說是由于行業的原因,開始說簽10年,我當時表示那我肯定不會簽,后來又改成了5年。當我問具體的待遇時,對方就是不肯說具體數目,只是說肯
定會讓我滿意。我的經驗是,這種大國企越是不肯明說待遇,油水越是充足。所以估計應該不會差。
通過面試,使我對國企的認識也有所改變,發現其實國企里還是有不少人才的,只是機制和氛圍限制了這些人才的發揮,或者使得他們沒有把全部才智都發揮在該發揮的方面。國企的待遇其實并不是很差,雖然名義收入比外企低不少,但幾年之后實際的收入并不低(往往有各種名義的補貼和福利),而且工作壓力比外企要小很多。如果企業正是用人之際的話,進入國企會有很不錯的發展前景。我就有朋友進到國企,剛好趕上企業培養重用年輕人,很快就作到了不錯的位置,而在外企通常是很少有這樣的機會的。
其實去外企還是國企,關鍵并不在于收入的差別,而在于你是什么樣的人,喜歡什么樣的工作氛圍。就我而言,我確實受不了太官僚的氛圍,所以選擇了去外企。但我相信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的深入,國企的機會會越來越多的。
========================================================================================
發信人: masparkle (笨笨), 信區: Career
標 題: 笨笨找工作--12.跋:Offer只是個新起點
發信站: 水木社區 (Thu Jun 30 21:05:09 2005), 站內
我的求職經歷到這里就暫時告一段落。羅羅嗦嗦寫了這么多希望對后來找工作的朋友們有所幫助。這些內容中有很多是我自己的經驗和感悟,未必適合所有人,希望不要造成誤導。
在這些帖子中,前面9部分是我簽了三方后很快就寫的(好像是在3月份吧),中間由于出國開會和畢業論文占用了很多時間和經歷,后面關于日立、再保險的兩篇以及本篇則是最近才寫的,所以其中很多細節已經記不清了。本來還想在跋之前專門寫一篇把一些瑣碎的經驗和感想記錄下來,但由于年代久遠,很多細節都不記得的,一些想寫的東西也遺忘了,所以最終沒有成篇,這也是一個小小的遺憾。并且,沒有能夠盡早的把這些帖子發出,讓我覺得很抱歉。
帖子發出后,收到不少朋友的來信和回帖,我感到很高興。不管來信和回帖是什么內容,我的文章能有這么多朋友看,并引起他們的討論和思考,我都覺得很開心。對于來信中的一些要求,比如修改簡歷或者推薦求職等等,由于我的精力和能力有限并且對發信人不是很了解,所以未必能夠完成,希望大家見諒。但只要是我能夠幫忙的,我還是很愿意盡我的一份力,我也有請求別人幫助的時候,知道那種心情,相互理解很重要。
這幾個月的求職經歷對于我來講是十分難忘的,其中也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幫助,有認識的,有不認識的,有有心的,也有無意的。在此,對所有幫助過我的人表示感謝!對我的幾個密友更是心存感激,不過再說謝謝就有點見外了。對于我的女友……咱還是回家說悄悄話去吧,哈哈哈哈……
我相信最終大多數人都會拿到屬于自己的offer,走出校園,開始新的生活。我覺得這個offer雖然重要,但只是個開始,只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并不斷努力,無論這次你拿到什么樣的offer,最終會殊途同歸。有一個好的開始、一個比較高的起點,當然很好,會節省很多時間和努力(這點我有切身體會)。但無論是求職還是人生,都是一場百米沖刺式的馬拉松,當你盯著百米終點玩命式的沖過去的時候,發現其實這段路只是一場馬拉松中的一小部分,后面還有那么長的距離,能夠暫時領先當然很好,但人人都有機會笑著到達真正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