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bn8ez"></rt>
<label id="bn8ez"></label>

  • <span id="bn8ez"></span>

    <label id="bn8ez"><meter id="bn8ez"></meter></label>

    零雨其蒙's Blog

    做優秀的程序員
    隨筆 - 59, 文章 - 13, 評論 - 58, 引用 - 0
    數據加載中……

    如何判斷對方是否喜歡自己的信息經濟學解釋

     

     

     

     

     

     

    如何判斷對方是否喜歡自己的信息經濟學解釋

     

     

     

     

     

     

     

     

     

    作者

    萬星

    07120775

    sslaowan@gmail.com

    指導教師

    郭春芳

     



    1       引言

    1.1    一些現象

    愛情,是建立在雙方感情基礎之上的精神和物質活動。其不是一門精確的自然科學,不可能使用精確的數學模型加以描述。如何定義兩個獨立個體之間的感情是什么,是愛情,友情,或者是介于兩者之間的曖昧,是很困難的;一方對另一方是喜歡,欣賞,愛,還只是客氣,也是難以捉摸的。戀愛這門學問之所以如此吸引人,正是緣于她的復雜,難以捉摸,又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戀愛的定義也很難說清,有人認為兩個人承認對方是自己的男(女)朋友,即可認為雙方是在談戀愛;而有些人認為,兩個人必須建立在深愛對方的基礎之上,承認,或者不必承認,對方是自己的男(女)朋友,即可算是戀愛;還有人認為,兩個人在一起開心,就是戀愛,哪怕只有一秒鐘而已。從非常明確的界定,比如雙方親口承認喜歡對方開始算作戀愛,到非常模糊的感覺(feeling)主義者,我們難以界定真正的戀愛的時間范圍。

    而界定戀愛行為同樣困難,我將所有被訪者認為的在戀愛的標志集中于下:

    1.        一起看電影

    2.        一起去游樂園

    3.        一起逛街

    4.        一起過圣誕節,情人節,端午節等重要的節日

    5.        每天一起吃飯,尤其是特意為了一起吃飯而一起吃飯

    6.        每天一起上自習,無論有沒有必要去自習

       有些人認為和好朋友也可以做以上事情。

       而對于如何界定對方是否喜歡自己,就更加困難,在此先列出一些現象,本文的余下部分重點就要討論如何確定對方是否喜歡自己。

    1.        自己出行時,對方會擔心你的安危

    2.        A座的你聊天時,會說A座和B座最般配了,然后馬上說我就是B

    3.        在你有病時,給你送藥,一天問你好幾遍你好了嗎?

    4.        總是在你面前夸獎你有才氣,而她又喜歡有才氣的人;或者說自己喜歡可靠的,而你最可靠。總之,總是說喜歡那些你身上具有的品質,而不直接說喜歡你

    5.        說以后實在找不到人了,咱倆就湊合了

    6.        珍藏你送她的每樣東西,有的根本不是禮物;記得你說的每句話,有的只是玩笑,把你的每句話都當真,然后不去做你不喜歡的事情

    7.        會給你打長途電話,跟你聊天

    8.        過馬路時總是拉著你袖子;說話時會有意拍拍你肩膀

    9.        當你提其他女孩的時候,她會很緊張,但是又不會直接問你你們之間的關系,然后旁敲側擊;特別是有時候她不知道和你出去的人是男還是女時

    10.    主動約你一起玩,并且響應你所有一起玩的號召

    1.2    主要問題

    如果只是簡單的對照上述行為,就能斷定對方喜歡自己,那么就顯得太過天真了,因為對于不同雙方,不同環境,不同場景,對于同樣行為,都會產生不同的理解。

    核心問題在于什么?就在于雙方是信息不對稱的個體,任何一方對于另外一方而言都含有不完全信息,對于雙方的信號示意和信號甄別,又會出現“說謊行為”,這就更加使得情況撲朔迷離,難以斷定。

    1.3    本文主要內容

    本文試圖找到一些模型,來幫助讀者確定對方是否喜歡自己,這些模型包括了討論雙方的本身,行為發生環境及場景,并且排出了無聊與曖昧兩個典型的干擾信息。

    我將結合信息不對稱,博弈論,信號示意,道德風險,信號甄別,逆向選擇等信息經濟學理論,幫助讀者辨別對方是否喜歡自己。

    信號示意是本文詳細闡述的模型,在這里,我們把“對方對自己好的程度”和“對方主動與自己接觸的程度”作為信號,把對方對于“對自己好”或“主動與自己接觸”與喜歡自己之間的相關度作為概率信念,來決定對方是否喜歡自己。

    2       信息經濟學理論

    2.1    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的理論闡述也常被稱之為信息經濟學。2001年,美國經濟學家阿克洛夫(Akerlof,1940- ),斯彭斯(Spence,1943- )和斯蒂格利茨(Stiglitz,1942- )因“對不對稱信息市場理論做出的拓荒性貢獻”而共同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所謂信息不對稱,是指市場交易的各方所擁有的信息不對等,買賣雙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務的價格,質量等信息不相同,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較多的相關信息,處于信息優勢地位,而另一方則處于信息劣勢地位。在各種交易市場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問題。

     而本文關注的論題中,追求者和被追求者雙方,對于對方而言,都可算作是處于信息劣勢地位。

    2.2    博弈論

    博弈論Game Theory,又稱對策論,是使用嚴謹的數學模型研究沖突對抗條件下最優決策問題的理論,是研究競爭的邏輯和規律的數學分支。簡單地說,博弈論是研究決策主體在給定信息結構下如何決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以及不同決策主體之間決策的均衡。

    現代博弈理論由匈牙利大數學家馮·諾伊曼于20世紀20年代開始創立,1944年他與經濟學家奧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標志著現代系統博弈理論的初步形成。
       
    張維迎的定義[1]博弈論是研究決策主體的行為發生直接相互作用時候的決策以及這種決策的均衡問題的也就是說,當一個主體,好比說一個人或一個企業的選擇受到其他人、其他企業選擇的影響,而且反過來影響到其他人、其他企業選擇時的決策問題和均衡問題。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博棄論又稱為對策論

    博弈論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囚徒困境問題”,講的是兩個嫌疑犯(A和B)作案后被警察抓住,隔離審訊;警方的政策是"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如果兩人都坦白則各判8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判10年;如果都不坦白則因證據不足各判1年。
      在這個例子里,博弈的參加者就是兩個嫌疑犯A和B,他們每個人都有兩個策略即坦白和不坦白,判刑的年數就是他們的支付。可能出現的四種情況:A和B均坦白或均不坦白、A坦白B不坦白或者B坦白A不坦白,是博弈的結果。A和B均坦白是這個博弈的納什均衡。這是因為,假定A選擇坦白的話,B最好是選擇坦白,因為B坦白判8年而抵賴卻要判十年;假定A選擇抵賴的話,B最好還是選擇坦白,因為B坦白判不被判刑而抵賴確要被判刑1年。即是說,不管A坦白或抵賴,B的最佳選擇都是坦白。反過來,同樣地,不管B是坦白還是抵賴,A的最佳選擇也是坦白。結果,兩個人都選擇了坦白,各判刑8年。在(坦白、坦白)這個組合中,A和B都不能通過單方面的改變行動增加自己的收益,于是誰也沒有動力游離這個組合,因此這個組合是納什均衡。
          
    囚徒困境反映了個人理性和集體理性的矛盾。如果A和B都選擇抵賴,各判刑1年,顯然比都選擇坦白各判刑8年好得多。當然,A和B可以在被警察抓到之前訂立一個"攻守同盟",但是這可能不會有用,因為它不構成納什均衡,沒有人有積極性遵守這個協定。

     而在男追女,我追你這場活動中,也存在著某種博弈。在此場景下,雙方都希望對方表白(即使大家認為男生表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不斷地進行某些暗示,然后使用欲迎還拒的策略,并經常口是心非。

    在此處我們假設三種情況:

    1.        雙方中有一方認為對方喜歡自己,并且這一方喜歡另一方。A喜歡B,并認為B喜歡自己,而B不喜歡A,并且也不認為A喜歡自己;

    2.        雙方彼此喜歡,但都不確定對方是否喜歡自己。A喜歡BB喜歡A,A不知道B是否喜歡,B不知道A是否喜歡自己

    3.        雙方彼此不喜歡,但卻都認為對方喜歡自己。A不喜歡BB不喜歡A,但是A認為B喜歡自己,B認為A喜歡自己。

    那么,在此三種情況下,雙方的表現各不相同。

    對于第1種情況,喜歡BA會認為B喜歡自己,于是可能會對B做出如下幾種反應:

    1.        裝作漠不關心B,然后希望B做出一些代表其喜歡自己的事情,或表現出自己對于A的好感。

    2.        積極向B暗示自己對于B的喜愛之情。

    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第2種情況和第3種情況。

    對于第2種情況,雙方彼此喜歡卻又不了解對方的心思而不敢輕舉妄動,便會不停的出招試探對方,誰也不肯先行動。尤其是兩個已經很好的朋友,更加不愿意破壞已經建立的平衡關系。

    而對于第3種情況,雙方彼此不喜歡,但卻都認為對方喜歡自己,這對于不同性格和想法的人就會做出不同的反應。

    1.        有的人喜歡被人喜歡的感覺,于是他/她可能會適當向對方發出某種暗示,讓對方誤會自己喜歡對方,而獲得更多的關愛。這些人的極端分子會抱著只要對方不表白,就這樣誤會下去。我們把介于友情與愛情之間的感情定義為第三類感情——即曖昧。

    2.        有的人非常害怕不喜歡的人喜歡自己,因此會在行為上消除誤會,表現出某種客氣(然而這某種客氣會被誤讀為是對于對方的喜歡)。

    如果照此分析,事情非常清楚,并不存在很明顯的博弈。然而,真正的復雜性在于:

    1.        雙方的關系彼此并不明晰,雙方是無法知道雙方關系是屬于上述模型中的哪一種的。雙方只知道自己的態度,而無法知道對方真實的態度。(由于信息不對稱)

    2.        無法判定對方對于不確定感情是何種態度。比如無法確定對方是第3種情況中的第幾種人。

    在這里,我們有一個前提假設,就是雙方都是欣賞彼此,并把對方當作朋友的。那么在該模型中,雙方都會擔心自己表白后,會造成友誼破裂。而男女之間的友情在雙方構建各自愛情生活后,會發生變化(有了女朋友總不能天天陪著那個女孩朋友吧),關系就會變淡。于是,我們給出如下分析:

    假設AB是模型中的男女雙方。A喜歡B,但無法判定B是否喜歡自己,于是如果保持繼續作朋友,記為y1,如果覺得對方不喜歡自己(喜歡概率p<50%),得到的滿足感是8,如果覺得對方是喜歡自己的(喜歡概率p>50%),得到的滿足感是6(那種感覺相當痛苦,因此滿足感8-痛苦指數2=6);如果表白,并成功,記為y2,得到的滿足感是10;如果表白,失敗,記為y3,但依然可以做朋友,得到的滿足感為4如果再重來,會不會稍嫌狼狽,愛是不是不開口才珍貴[2]);如果表白,失敗,絕交,記為y4,獲得滿足感是0。雙方是對等體。當雙方覺的p都小于50%時,保持現狀將是納什均衡;如果其中有一方的p>50%,則納什均衡往往會處于y3y4狀態。

    2.3    信號示意    

    現在介紹所謂信號示意(Signaling)模型的討論,簡稱信號模型。假設信號傳遞的過程是這樣的:

    首先,求職者決定他們希望進行多大的智力投資以向被追求者傳遞信息,他們要支付相應的信號示意成本。

    然后,雖然被追求者并不能觀察到每個求職者的實際素質和喜歡程度的高低,但他們可以觀察到受對被追求者好或主動與被追求者接觸的程度高低的信號。也就是說,對方對自己好的動機是私有信息,受對被追求者好或主動與被追求者接觸的程度是公共信息。被追求者根據求職者的受對被追求者好或主動與被追求者接觸的程度和自己對對被追求者好或主動與被追求者接觸的程度和實際對方是否對于自己喜歡之間的相關程度的概率信念,決定給予追求者得到愛的水平。兩人開始討論彼此關系之后,被追求者就可以真實地觀察追求者的是否喜歡自己了。

    所謂的信念,在這里就是被追求者自己對對被追求者好或主動與被追求者接觸的程度和實際能力之間的相關程度。

    在下文中,我們將對于追求雙方信號示意模型進行深刻的討論。

    3       追求中的暗示模型

    本章將結合實際情況,給出追求中的暗示模型分類,主要為了:

    1.        方便對照第4章中的“信號”概念,每種暗示模型實際上是一種信號。

    2.        在第5章中,會結合實際情況中的不同對象和不同場景,指出每種情況下的不確定性信號。

    因此仔細閱讀本章對理解后文將有很大益處。

    下面只是對于我觀察到的日常行為的部分總結,它們是有代表性的模型,雖然有些話語和行為不包含在內,但是實際上它們是類似的或具有相同本質的。

    3.1    對對方好的模型

    3.1.1   虛寒問暖關心型

    表現得比家人還要關心你,具體的行為都來自于生活,可能就發生在每個人身邊:

    1.        在你生病時,每天給你打好幾個電話詢問病情,給你買藥買水果,如果是住院,還會在你身邊悉心照料;

    2.        督促你天冷穿衣,天熱防暑;

    3.        當你難過時,表現得比你還著急;

    4.        你受委屈了,他/她就一定要陪著你到好。

    3.1.2   拔刀相助使者型

        如果你有什么困難,他/她一定會表現得責無旁貸,根本不需要你開口,他/她就已經幫你解決了難題;他是她的護花使者,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與你躲過雨的屋檐[3]

    3.1.3   謙讓恭敬王子型

    1.        每個微笑都很迷人,容忍你所有的壞脾氣,他/她是聆聽你心聲的唯一聽眾,而且從不換臺。

    2.        /她總是表現出對你的崇拜,夸獎你的優秀。

    3.1.4   有求必應保姆型

    1.        /她滿足你所有的要求,當你說要什么,他馬上去買,去拿,去取。

    2.        你忘了帶電池,他/她會坐30多站車給你送來,即便你只需要出門走2分鐘的路就可以買到。

    3.        /她會放下自己手頭的事情,來完成你要求的事情。

    3.2    主動與對方接觸的模型

    1.        /她主動找你去吃飯,逛街,看電影,去玩旅游景點和非旅游景點

    2.        /她會贊同你提的每一個兩個人在一起的建議。

    3.3    暗示匹配模型

    3.3.1   語言暗示

    1.        暗示對方自己突然變成了對方喜歡的那個類型的男/女孩。比如你曾說過你喜歡運動型的男/女孩,他/她就馬上說我最喜歡打籃球了;

    2.        暗示自己的星座或其他方面是和對方很般配的。

    3.        暗示對方自己喜歡什么類型的男/女孩,而對方很明顯就是所指類型。更直白的說法是,我喜歡XX那個類型的(XX已結婚),他們都說你和XX特別像。

    4.        暗示對方可以隨時來找自己,比如向對方說出自己經常出沒的地方。

    3.3.2   行為暗示

    1.     對于語言暗示中的第1個場景,如果變成行為暗示,則體現為每周約你去打球、爬山、游泳。

    2.     了解對方的禁忌和愛好,然后避免違禁和作出對方喜愛的行為。

    3.     主動和對方有身體上的接觸,比如走路時手和手相碰;過馬路時有某種身體上的粘連(牽手或抓袖子)。

      

    4       信號示意理論與如何判斷對方喜歡自己

    你不得不判斷他對你好和他喜歡你是不是一件很相關的事情。

    很明顯,一個人對你很好,很可能是因為他對誰都好,而對你好只是習慣性對你好。也可能是因為他把你當朋友,出于友情對你好,而非出于愛情對你好;當然,也可能故意讓你誤會他喜歡你,好讓你對他更好;而我們最希望的結果是,他因為喜歡你,才對你好。

    那么我們如何根據對方發出的信號(比如對你好),來判斷到底是以上四種情況中的哪一種呢?

    對比斯彭思信號模型,在這里,首先要明白:

    勞動者對應:追求者

    雇主對應:被追求者

    勞動者素質對應:指的是追求動機。如果追求者真的是為了追求被追求者才進行信號示意,那么其追求動機就是高的,也就是其是高素質追求者。而如果追求者是被誤會的為了追求被追求者才進行的信號示意,那么其追求動機就是低的,也就是低素質的追求者。

    信號示意成本:為了實現對于被追求的好,而需要付出的成本。而這里的成本是指超出自己付出期望而付出的成本。

    對被追求者好或主動與被追求者接觸的程度對應:對自己好

    生產能力對應:喜歡程度

    雇主概率信念對應:表示被追求者對于追求者喜歡自己的程度與對自己好之間的相關程度。

    工資對應:對對方好。

    在此處,存在著諸多特殊的限定,比如,在信號示意成本方面,我們考慮是一種簡單關系,也就是當一個出于非追求動機對另一方好的個體有一個付出預期,也就是在一定范圍內,他會覺得這種付出是無差異的。而對于那些出于主動追求動機的個體的付出預期一定是高于前者的,這樣,付出同樣的努力前者的成本就比后者的成本高。然而對于現實情況,這種假設并不是總站得住腳,因為有些人雖然喜歡某個人,但是由于其生性駑鈍,可能都不懂得如何付出,那么結果其示意的信號比那個人的普通朋友還弱。另一種對成本的解釋可以是機會成本。

    4.1    信號示意模型的前提說明

    1.        對被追求者好或主動與被追求者接觸的程度可以作為信號(信號示意具有真實性)的原因,在于不同素質追求者為獲取同一對被追求者好或主動與被追求者接觸的程度所支付的成本不同。

    2.        對被追求者好或主動與被追求者接觸的程度不影響追求者的喜歡程度。即喜歡程度是與追求者的素質相關的,而任何追求者只要支付足夠的成本都可以獲得高的對被追求者好或主動與被追求者接觸的程度。

    4.2    信號示意模型的信號傳遞

    1.        追求者先行動,作出他們的信號示意決策,即支付心意的信號示意成本(教育成本),獲得相應的信號(對被追求者好或主動與被追求者接觸的程度)。

    2.        被追求者根據信號(追求者的對被追求者好或主動與被追求者接觸的程度)和概率信念(自己對對被追求者好或主動與被追求者接觸的程度與喜歡程度之間的相關程度)來決定追求者的喜歡程度,進而決定對于對方好的程度。

    4.3    信號示意的均衡結果

    1.        追求者-采取當前的信號是實現其可能獲得的最大收益(期望的對方對自己好的程度)的信號,沒有動機去改變其信號收益決策。即不期望對方成為自己伴侶者則對于做朋友的預期好的程度即可,沒有必要付出更多努力獲得情侶般的好的程度。而期望對方成為自己伴侶者則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對方知道自己喜歡對方。

    2.         被追求者-實現了辨別對方是否喜歡自己和其概率信念是真實的(被追求者認為是對方是喜歡自己的對方就是喜歡自己的,喜歡程度是2,而他認為是對方不是喜歡自己的對方就是不是喜歡自己的,喜歡程度是1,這樣就可以保證被追求者實現區分喜歡與不喜歡的目的)。

    3.        此均衡是一個納什均衡。

    4.4    信號示意模型的總結

         被追求者的信念決定其對于追求者的態度,對于追求者的態度導致相容的信號示意行為,而信號示意過程將證實被追求者最初的信念。

    5       實際中的不確定性分析

         如果判斷對方是否喜歡自己能像如上理性分析(博弈中的均衡狀態和信號示意模型)那樣公式化,本文將可以獲得諾貝爾獎,然而更多的工作將基于更多的數據。在此僅作定性分析。

    5.1    欺騙和道德風險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示好都是由于對于對方的喜歡,有些只是為了維護雙方的好的關系,或者為了持續獲得對方的好處。此處未見得就是善意的謊言,也可能是貪得無厭的心理。

       下面是網絡上流傳甚廣的一篇文章《別把曖昧當愛情》:

    你們認識很久,他天天朝九晚五噓寒問暖的電話比你的鐘表還要準時,你滿心歡喜你開始心懷期待,就連做夢都會笑出來,可是他就是什么也不說,你對自己說等等再等等,直到有一天你看到他身邊有了另一個身影,你震驚"不是...這是....我是.....?" 
     
        
    在朋友眼里你們很登對,每次聚會他做你的護花使者責無旁貸,你也發現自己對他有了些些的依賴,他總是不經意的拍拍你的肩很寵愛的揉揉你的發,朋友關于你們之間無傷大雅的玩笑讓你覺得很甜蜜你說你感覺幸福就在不遠的地方.就在你以為一切都將水到渠成的時候睛天霹靂,他說他從沒對你有過這種想法他說這是你的誤會.你呆住了"誤會?那么多人前的親昵........竟然是...誤會.....?" [4]

    這樣的事情變得日益流行,其出現導致了信號傳遞增加了更多的阻礙。

    5.2    誤會與信號甄別

    某些情況真的是純屬誤會,主要原因是基于對對方錯誤的認識而造成的主觀臆斷:

    1.        對方對于你的好的程度,超過了你對別人對你好的期望。而對方對于你好只是其對他人好的平均水平,或者對方只是當成友誼。

    2.        由于人們對于同一事物的認識不同,導致了認知偏差。比如有的人認為過馬路時牽手只是保護行為,而有的人認為牽手(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方式的牽手)都是傳遞愛的信號。

    3.        由于某個特定場合下所說的一些話,造成了誤會。比如對方在精神不集中時(正在做某事或剛喝完酒)心不在焉的回答了你的某個問題,或者隨便應景式的說了某句話,使得你認為對方是有所深意,話中有話的。

    5.3    個體差異與逆向選擇

    并非所有人都是情場高手,并非所有人都能夠猜透對方的心理,并非所有人都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喜歡(信號示意的技巧)。

    以上的個體差異,將導致被追者造成錯誤的選擇,即逆向選擇。

    假定情場高手對于被追求者的喜歡度是xH=2,表現率為pH=100%;情場菜鳥對于被追求者的喜歡度是xL=8,表現率為pL=10%。則被追求者獲得的信號強度分別為sH=xH*pH=2sL=xL*pL=0.8。因此被追求者就會作出選擇喜歡度低的情場高手,而發生了逆向選擇現象。

    5.4    多情況的難以確定性

    以上三種情況就足以讓你難以判斷,究竟是欺騙,誤會還是個體差異,都足以改變博弈和信號示意的結果,因此,事情是復雜,需要你仔細思考。

    6       總結

            本文旨在利用信息經濟學的知識解決我們在戀愛之前的階段中需要決策問題:如何判斷對方是否喜歡自己?

    本文首先給出了生活中的實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就此展開討論。

    然后從信息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出發,分別給出了本例中的信息不對稱現象,雙方的博弈模型,以及信號示意模型。

    接下來本文給出了追求中的暗示模型,本文是第一次為這些日常中的現象和行為加以分類總結的文獻。此部分對于本文余下兩節具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兩章分別討論了信號示意理論中的情形和現實中的不確定性分析。

    本文共涉及到信息不對稱,博弈論,信號示意,道德風險,信號甄別,逆向選擇等信息經濟學知識,并緊密聯系實際,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由于現實的復雜性,很多事情沒有辦法給出明確的答案,但是讀者可以根據本文已經給出的所有情況加以辨別,進行分析。

    本文接下來的工作是對于這一主題的樣板容量的擴充,并輔以更多的定量計算,以更好的幫助人們辨別對方是否喜歡自己這一問題。

    7       致謝

    首先感謝郭春芳老師的授業解惑,使我了解了信息經濟學這門科學。她在第一堂課就提到了信息經濟學在談戀愛中的應用,這才萌發了我撰寫本文的興趣。所以在此深表感謝。

    然后在此感謝張琳同學,她為我解答了很多我不懂得關于信號示意理論的疑問,并幫我抽象出一些本論題的觀點。

    最后感謝鼓勵我將論文進行下去的同學,他們使我堅信了本文的寫作價值,再次一并感謝。



    [1] 張維迎,2004,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上海人民出版社

    [2] 周杰倫,最長的電影,我很忙

    [3] 周杰倫,不能說的秘密,不能說的秘密OST

    [4] 別拿曖昧當愛情,http://pop.pcpop.com/zpt/default.html?MainUrl=http://pop.pcpop.com/070104/2827282.html&referrer=http://sb.google.com/search?q=%E5%88%AB%E6%8A%8A%E6%9A%A7%E6%98%A7%E5%BD%93%E7%88%B1%E6%83%85&hl=zh-CN&lr=&nxpt=20.61436960352727291229

     

    posted on 2007-12-11 00:17 零雨其蒙 閱讀(2494) 評論(2)  編輯  收藏

    評論

    # re: 如何判斷對方是否喜歡自己的信息經濟學解釋  回復  更多評論   

    牛人!
    2007-12-12 17:11 | 丑牛

    # re: 如何判斷對方是否喜歡自己的信息經濟學解釋  回復  更多評論   

    太牛了,這人我認識。
    2008-03-28 15:46 | 立青

    只有注冊用戶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網站導航: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无人区午夜福利码高清完整版 |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观看久久|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最大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一中文字暮|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成人导航| 亚洲妇女熟BBW|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高清人在线| 五月天网站亚洲小说|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成全视频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动漫视频下载 | 亚洲综合小说另类图片动图|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 丰满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亚洲| 羞羞漫画页面免费入口欢迎你| 黄页网站在线观看免费| 一个人看的在线免费视频| 韩国免费a级作爱片无码| 日本免费高清视频| 免费看污成人午夜网站| 午夜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免费99热在线观看|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一区| 久久亚洲成a人片| 亚洲一级片在线观看| 欧洲亚洲国产精华液| 九九九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99爱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国内精品乱码卡1卡2卡3免费 | 91国内免费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 免费高清在线爱做视频| 亚洲爽爽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