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lt Awards 是軟件界的盛宴,被譽為軟件界的奧斯卡,每年的 Jolt 中,能夠看出軟件開發領域的發展和未來的趨勢,讓我們來關注一下今年的大獎得主吧。
上周 Summer 推薦 Beautiful Code 的時候,也順便找到了今年的 Jolt Awards Finalists,接著榜單,閑聊一下。
General Books |
|
Beautiful Code Edited by Andy Oram and Greg Wilson |
O’Reilly |
Geekonomics: The Real Cost of Insecure Software by David Rice |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
Manage It!: Your Guide to Modern Pragmatic Project Management by Johanna Rothman |
Pragmatic Bookshelf |
Myths of Innovation by Scott Berkun |
O’Reilly |
Outside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by Carl Kessler and John Sweitzer |
IBM Press |
Release It!: Design and Deploy Production-Ready Software by Michael T. Nygard |
Pragmatic Bookshelf |
Technical Books |
|
Continuous Integration: Improving Software Quality and Reducing Risk By Paul Duvall, Steve Matyas, Andrew Glover |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
Fuzzing: Brute Force Vulnerability Discovery By Michael Sutton, Adam Greene, Pedram Amini |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
Head First SQL Your Brain on SQL—A Learner’s Guide by Lynn Beighley |
O’Reilly |
The Rails Way by Obie Fernandez |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
WPF Unleashed by Adam Nathan |
Sams Publishing |
xUnit Test Patterns: Refactoring Test Code by Gerard Meszaros |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
圖書方面,看上去幾乎是被 O’Reilly 和 Addison-Wesley 給壟斷了,Pragmatic Bookshelf 也在其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圖書中,最大的贏家應該是,Beautiful Code,我在國內某家被我批評過的IT書店上看到了掛上了期數的預告,名字叫《代碼之美》,似乎有抄襲《數學之美》的嫌疑,第一次看到這么多作者一起寫出來這么好的書,33 章的書,就包括了 33 個來自于不同領域的作者,共同創造了如此完美的代碼,在 O’Reilly 的牽線搭橋下,造就了 Beautiful Code,如果有機會,我希望能由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本書的英文影印版,讓我們細細的品味。
Head First 的新書 Head First SQL Your Brain on SQL 也登上了 Jolt 的舞臺,之前 Head First Design Pattern 和 Head First OOAD 是如此通俗的把面向對象的兩個經典內容:設計模式和面向對象的分析與設計,聊家常一般的擺在我們的面前,精妙的內容組織,淺顯易懂的語言,就連我們這些非常怕看英語的人看起來都毫不費力,不愧為大師級的功力。而這本新書料想也會給 SQL 的新手帶來一種全新的體驗吧。
Pragmatic Bookshelf 這個書系自從《Pragmatic Programmer》 開始,就不斷的擴大其影響。從程序員修煉三部曲中,告訴了我們版本控制,單元測試,持續集成這三個開發者的基本工具。隨后的 Pragmatic Ajax 把 Ajax 推到了大家的面前。當 Ruby on Rails 開始流行的時候,Programming Ruby 和 Agile Web Development with Rails 都在一版二版的洗禮中不斷的升華,已經成為 RoR 開發的經典之作。這次的 XX It 系列又從軟件項目管理角度來 Pragmatic 。我似乎看到過 Ship It 還有 Deploy It 這兩本,或許也是這個系列里的吧。
The Rails Way 我一開始當成了 The Ruby Way,其實后者的風格我比較喜歡了,于是又套用了它的名號來了個 The Rails Way,雖然現在還沒有拿到,我想這本書會給我們一些新意的。
Development Environments |
|
Alpha Five version 8 |
Alpha Software Inc. |
CodeRush/Refactor! Pro |
Developer Express Inc. |
IntelliJ IDEA |
JetBrains |
Komodo IDE 4 |
ActiveState |
NetBeans IDE 6 |
Sun Microsystems |
QNX Momentics IDE 4 |
QNX Software Systems |
Web Development Tools |
|
3rdRail |
CodeGear |
Adobe ColdFusion 8 |
Adobe Systems, Inc. |
Appcelerator Platform |
Appcelerator, Inc. |
IntelliJ IDEA |
JetBrains |
NetBeans IDE |
Sun Microsystems |
RSSBus |
/n software |
開發工具大獎上已經看不到了 Eclipse 的身影,而 IDEA 依然在榜單上活躍,而我也是一如既往的使用它,即便是在 Rails IDE 中,IDEA 憑借其 Rails 插件,加上它的基礎,用起來還是相當的順手,目前除了不能 Debug,我似乎沒有其他不滿的地方。
Netbeans IDE 在年末閃亮登場后,帶來了一個更輕更小,更完整的開發工具包,而 Eclipse WTP 一個包動輒就是 2xxM,雖然功能很齊全,不過體積實在是有些過分了,并且沒有一種 IDEA 的那種讓人很爽的感覺。我沒有用完整的 Netbeans 包,因為 Java Web 開發已經習慣了 IDEA + Eclipse 的組合,我只關注了一下 Ruby IDE,功能上來說,確實有其獨到之處,不過在寫代碼上還不能達到非常流暢的速度。不過 Netbeans 在兩年里就來了個咸魚翻身,我們要說 Sun 很努力了。
Libraries/Frameworks |
|
Eclipse Modeling Project |
Eclipse |
Guice |
Google Inc |
JasperReports |
JasperSoft |
Qt Jambi |
Trolltech |
Spring Framework |
SpringSource |
Zend Framework |
Zend Technologies |
在開發框架上最活躍的依然是 Java 平臺,這和 Java 平臺一直以來保持的很好的開源社區是分不開的。EMF,Guice,JasperReports,Spring Framework 這幾個一直都是 Java 領域最熱門的開源項目。
Google Guice 在 Google 的天才程序員 Bob Lee 的創意中誕生了,采用了一種全新的依賴注入的方式,將效率提高了傳說中的 100 倍,雖然對這個數據我不是太在意,而在 Spring 如此成熟的進入 2.0 后,卻有一個后輩小生提出了全新的思路,而 Spring 2.5 也接受了這樣的思路,調整了一些依賴注入的策略,在性能上有了不小的提高。
經營著 Spring 的 interface21 為了凸顯其 Spring 的品牌,改名為 SpringSource,并且推出了一本《Spring In Production White Paper》,希望能夠在企業應用中占有更大的份額。
作為 PHP 的領頭羊的 Zend 在 Rails 推出后再也按耐不住了,PHP 一定要有一套官方的 Framework,而且它的特性要很像 Rails,于是 Zend Framework 誕生了,這在幾乎沒有框架概念的 PHP 中注入了一種新的活力,Rails 不光激起了 Java 世界的廣泛關注,在無數個類 Rails 框架后面,Zend 從 PHP 官方的角度接受了 Rails 的思想,改善 PHP 的開發。而 Java 世界里,Grails 也伴隨這 Groovy 1.5 的推出,伴隨著 Grails 的第三個 RC 版,即將走到 1.0 版本。Rails 帶給了 Web 開發無窮的活力。
聊聊 Jolt Awards 2008
posted on 2008-01-12 22:23
steady 閱讀(3770)
評論(3)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技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