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參加了
第二屆阿里巴巴網絡俠客行大會。
由于最近加班比較多,早上貪睡不起,錯過了俠客行上午場的會議,據說林斌—谷歌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在講話中介紹了google的一些技術,沒聽頗為可惜。
下午場的會議,我選擇是“
分會場三 開放服務框架/Open Service framework”
第一場會議是林昊—淘寶網平臺架構師帶來的OSGI分享。
OSGI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概念,很好的實現了模塊動態化管理。試想一下,以后軟件的功能可以像硬件一樣,動態化插拔,那是多爽的一件事情。
Eclipse3版本,就是base on osgi的一個成功案例,用過eclipse開發的同學,一定對eclipse的plugin管理機制很心動,可以動態增加,刪除插件。Eeclipse本身只提供了一個平臺,功能都可以通過插件的方式增加。并且可以按照開發者的需求,增加插件。
據說jdk7版本,就會在語言級別上支持osgi,這則消息也是振奮人心。----目前jdk只有class(類),package(包)的概念,卻沒有module(模塊)的概念,所謂模塊化開發,僅僅是人工分割package的方式來實現。
概念是好,但是針對目前以有的功能,如何不傷筋動骨的完成base on osgi或者run on osgi,仍然是一個很大的一個問題。這也是很多企業對osgi僅僅停留在觀望態度上的一個原因。
第二場會議是黃柳青—普元首席科學家、CTO分享的SCA--感覺他老人家英語說得比中文還好。
之前,我對SCA沒有任何的了解,甚至連概念都沒有聽過。正好趁此分享機會,對SCA做個概念性的了解。
SCA(Service Component Architecture)
這玩意,究其本質,其實是對代碼層面做了可視化組件的封裝。他的概念是,把每個邏輯都看成是一個Component(組件/構件),然后根據不同的業務需要,去配置不同的Component,以及component之間的業務流。
其實,這個概念是很好的,尤其結合他天生的搭檔OSGI,可以使得所有的開發者眼前一亮。
試想一下,以后有個系統(Base on OSGI),業務流程中,其中有個業務需求發生了變化,那么只需要開發者開發一個新的component,并且把原先的component動態uninstall,并且把新的component動態install,系統可以在運行期,就完成需求的變動。多爽。
概念是好,但是是否能流行,還需要時間的考驗。
第三場會議是 袁紅崗—金蝶中間件首席架構師 介紹
OperaMask,只是自己做這塊內容沒有興趣,就換了會場,去了分
會場一 開放平臺/Open Platform。
第三場會議趙進—/阿里軟件首席架構師 介紹
Alisoft SAAS Platform
這小子年紀輕輕就當上了阿里軟件的首席架構師,只有26歲,對他充滿了敬意。努力向他學習。
這場分享,感覺只是很膚淺的介紹了阿里軟件saas的平臺。過程中更多的是講了saas的概念和阿里軟件saas的一些模式,沒有涉及到技術細節層面的內容,比較失望。
SAAS的概念近年來逐漸流行起來。如何構建SAAS平臺系統,是我最關注的點。比如:
如何發布開放API接口,
如何管理開放API接口,
如何對開放API進行測試,
如何確保開放API接口的安全性,
API接口采用什么技術調用,SAAS Platform是否統一規范對API的調用,采用什么方式傳輸數據,等等。
這些細節,都沒有在這次分享中涉及到,太失望了。
整體來說,這次網絡俠客行,還是讓自己增長了不少見識,學到了不少技術。
希望阿里巴巴在接下去的幾屆中,能越辦越好,更希望在技術交流會上,能出現更多國內技術的分享,期待國內軟件業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