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座的各位,如果你不想碌碌無為地了此殘生,如果你沒有從政的機會,那么大約你有三條路可走。
第一條路當專家。
沿著你的專業走下去成為某一領域有名的專家、學者,如果你選擇這條路,我送你一句話,就是“禁忌之處顯風骨”。
第二條路,做職業經理人,當管理者,做大公司的CEO。我也送一句話,叫“高天之外看春秋”。
第三條路就是干脆自己創業當老板。我也送你一句話,是“風雨之后見彩虹”!
有時候一個人可以兼走兩條,或者三條都走,但實際上兼走三條成功的人還是很少,但是兼走兩條的成功的人卻是經常的。
首先,要當專家,就要做到“禁忌之處顯風骨”。禁忌之處是不毛之地,別人不敢碰的難題。這個項目別人搞不定,你去搞,這叫去禁忌之處,如果你搞成功了,就顯示了你的風骨。所以,要做專家,第一個品質就是敢于迎接挑戰、敢于迎難而上,為常人所為之不敢為!當然你也要有一些專業基礎,不是傻膽大。常見的一些人,第一次做項目根本找不到做項目的感覺,稀里糊涂應付,到了第二次的時候,努力一下勉強能應付下來,做第三個項目的時候,就覺得做項目沒什么意思,乏味了,不想做了,這樣的人不具備這樣的素質。
所以,專家能夠在看似枯燥、重復的事情中找到興趣點,精益求精,追求盡善盡美!對自己感興趣的或發現規律的事情,不厭其煩的重復去做,熟能生巧,最后做成專家。
有的員工找我談話說:“現在老把我放在項目上,一個項目做完就進下一個項目,老是重復同樣的工作,覺得這個工作枯燥乏味了,不想干了。”
我就問他,你覺得做這樣的事情是無謂的重復?這是對生命的浪費嗎?對你來說已經沒有任何挑戰性了嗎?那么,這個領域的專家中,怎么就沒有聽到你的名字?說明你還沒有作到專家的地步,做到專家的人還沒有厭倦你就厭倦了,那說明你凡事不能深入進去,淺嘗輒止,不具備做專家的潛質。凡是感覺自己工作是事務性的簡單重復的人,我覺得你應該好好反思一下,你是不是你投入不夠,留心不夠,視野太窄,缺乏總結,你將來很有可能最終成為有經歷而沒有經驗的人。這時候你需就要調整一下心態,第一項目和第二項目看似一樣,但是你在這個過程中投入的注意力和觀察點不一樣,項目經理做第一個項目能夠勉強應付,第二個就基本能獨立做下來,做第三個的時候才能有一些自己的創新思維,體現自己的風格。第四個、第五個項目你可能更加從容…… 到第N個,你會做到近乎完美設計,隨心所欲地駕馭。然后,若干個以后,你會達到藝術的境界,甚至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就算工作是重復的,人在工作中的表現,和人在工作中所投入的注意力也是可以不重復的。
我想我們的黃教授,已經把他的工作做到藝術的境界,他能把項目做到完美。今天站在講臺上,我告訴大家我的一個愛好就是做演講,我曾經把我的一個PPT講了上百遍,沒有一次感到厭倦,我每次都有新的體會和收獲,我的內容都會得到豐富和改進,所以我今天站在這里演講才非常從容。這就是作為專家的出路,你必須往這個方向發展,否則你就會感覺工作缺乏激情,工作是一種累贅。
還有惰于思考,人浮于事,總打算把一些事情應付過去人,是成不了專家的。這樣的話,總有一天,你會因為你的應付而悔恨,你應付多了,體會就少了,收獲就少了,一份投入就一定有一份回報,盡管這回報很多時候不是以貨幣形式體現出來的。
想走專家的路的話就要在某一領域有量的積累,才會有質的變化,可惜,很多人等不到足夠的量的積累,就改弦易轍了。這個漫畫的題目是《這里面沒有水,另找一處挖》,我印象中是1983年的高考作文的題,你千萬不要拿你的生命做賭注去到處挖井。
量的積累符合蝴蝶效應。也就是說,在初期的時候,你一次努力的沒有成果,兩次努力的沒有成果,多次努力收效不大,但只要堅持下去,當你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會突然跳躍,有一個爆發!空氣動力學對蝴蝶效應有專門的迭代函數來解釋。
假如你不想做專家,你想做經理人。我現在就是往經理人的路上走。你就要努力做到“高天之外看春秋”。
什么叫“高天之外”。就是站在高處看嘛。就是要換位思考,多角度看問題,員工站在經理的高度考慮問題,就有可能成長成經理。
拿破侖講的“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當你打工的時候,你只知道埋頭干自己的本職工作,視野太窄,不為上司考慮,不為其他同事考慮,那么,你永遠不會有太大的全局觀,職業經理人的路對你一定是堵死的。
做經理人需要從I型人轉成T型人,T型人需要有組織能力和影響能力。組織能力體現在依靠團隊的力量做成一件事,要有影響力讓大家能向你看齊,還需要涉獵面廣,外行管內行容易孳生官僚主義。要成為通才,還要愿意承擔份外的工作,體驗不同的角色,? 一件事情你可干可不干,要是選擇了干,那么你的涉獵面就寬了一點點,經驗和體會就多了一點點,影響力也大了一點點。如果你這一生沒干過幾件自己都很佩服自己的事情,恐怕你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
《菜根譚》里講了:“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塵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達?”如果立身不高,就像在塵土里彈衣服上的灰,在泥巴里面洗腳,你永遠都跳不出那個泥潭。立身不高,有時候跟見識太少有關系,就像山區里放羊的孩子,問他為什么放羊?放羊是為了取媳婦,為什么要娶媳婦,娶媳婦是為了生孩子,為什么生孩子?生孩子是為了放羊,這是因為沒見過山外面更精彩的世界,立身沒辦法高!今天能來這里參會的人,應該還是有點見識的,還是要立身高一些的。
如果你想做老板,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畢業不久就扭頭出去做老板,現在工商注冊非常容易,拿點注冊資金你就能成為老板。你一旦成為老板,你就知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都不容易。我們公司有些員工出去創業,我曾經給他們做了一個三五個人年收入一百萬的損益表,給他算完這筆帳,他就放棄創業的想法,因為沒有充分準備,沒有長遠設計的創業實在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很艱難。
我已經大學畢業十好幾年了,前不久,碰到我的一個同學,他是一畢業就賣兼容機去了,那時候生意好做,也賺了一點錢,但十幾年來他的公司一直沒有發展壯大,他發現他的職業發展無路可走了,公司年年都做二三百萬,只能勉強維持,搞下去看不到發展的希望,不搞又沒飯吃,就只能年復一年慘淡經營,想關了公司去打工,發覺他這樣的職業經歷在職場上也缺乏競爭力。
所以,有的人一畢業找一個小公司打工,然后在公司體驗了幾個月,就看到天花板了,感覺開公司太容易了!覺得老板的水平不過如此,他也可以去開公司,于是他也充其量開一個能勉強維持的小公司,因為勉強維持的小公司說白了跟賣鞋的小販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所以我認為優秀的公司培養優秀的經理人,差的公司培養很多小老板。當你在一個很優秀的公司工作,你始終覺得自己欠缺的東西很多,很多業務需要你去學習。當你有了多年職業經理人的經歷之后,再出來當老板,你就可以從容應對很多復雜的情況,你下面的員工才會覺得你這個老板很不錯,能把事情做大,跟著你能學不少東西。
創業要有自己的事業理論,創業的目的是為社會做貢獻,而不是投機、掙錢。微軟的事業理論是讓每個辦公室和每個家庭的桌上都擺上一臺電腦,而且每臺電腦都用微軟的產品。微軟實現了他的理想,為時代進步做了卓越的貢獻,也因此,時代成就了微軟。企業的使命就是找機會服務于這個社會,推動社會某一領域發展進步,而盈利只是推動了社會發展進步,為社會做出貢獻的附屬品,是標不是本。盡管大家創業的出發點都是為自己考慮的,但客觀上都是服務于社會,為社會做貢獻,從而在社會的認可中得到應有的回報,所以,別老想這個事情賺錢,那個事情賺錢,而要想到這個事情社會上有需求,我做這個能滿足社會需求,所以我才去做。
做老板更還要有自己的影響力,能知人善用,對內能領導和團結一批真正的人才,在外你還要有好的人脈,關系也是第一生產力。還要具備公司運作管理的管控能力,能夠有效控制你的公司和員工,我認為,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為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負責任,如果沒有駕馭公司資源的能力,你可能就是這種悲哀者。
當你具備這些能力和素質之后,還要夠抓住一個為社會的服務機會,畢竟想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太多了,找一個能做的事也不容易。僅憑一腔熱情,盲目創業,創業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搞投機,我想是沒有多大出路的。
做老板就要“風雨之后見彩虹”!你在經理崗位上經歷了很多的事情,經歷了很多的風雨,才能攢一點企業運作和管理的經驗,你大概才知道如何當老板,才能有更大的成功把握。這是第二種創業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