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鏈接
留言簿(4)
隨筆分類
隨筆檔案
文章檔案
最新隨筆
搜索
最新評論

閱讀排行榜
評論排行榜
Powered by: 博客園
模板提供:滬江博客
|
|
|
|
|
發新文章 |
|
|
看不見的城市
·吳 聲·
班機延誤,再延誤……到
北京機場已是凌晨,從出發到現在已經超過24小時,有一點疲倦,一點興奮,和一點落寞,一如每次踏上這片土地的感覺。
機場高速莫名其妙地被關閉,堵塞在狹窄的機場輔路,前面的車輛橫七豎八地塞滿了路面。路左,路右,路肩,順行或者逆行……所有人心安理得地漠視一切交通規則。
心中問著,這難道是我的家嗎?那個春天有楊柳搖風,冬天有飛雪吹窗的家嗎?
很多年以前,馬可波羅在游記中這樣描述元朝的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
城中的全部設計都以直線為主,所以各條街道都沿一條直線,直達城墻根。一個人若登上城門,向街上望去,就可以看見對面城墻的城門。在城里的大道兩旁有各
色各樣的商店和鋪子。全城建屋所占的土地也都是四方形的,并且彼此在一條直線上,每塊地都有充分的空間來建造美麗的住宅、庭院和花園。城區的布局就如上所
述,像一塊棋盤那樣。整個設計的精巧與美麗,非語言所能形容。
而這時,看看車窗外面,即使在夜晚仍然塵煙飛揚,遠處的景物迷離不清。在這茫茫凡塵之下,馬可波羅眼中那座美麗而布局規整的元朝都城,如今,已經是一座在現代化的紛繁掩映之下,看不見的城市。
在北京兩周,走走看看,幾乎一切都變了。建筑變了,道路變了,剩下沒有變的只有地名而已。走在街上,茫然地看著那些像野草般長出來的高樓大廈,我總是在問,這是北京嗎?
交通難得有暢通的時候,二環路幾乎永遠都堵車,路面上車流滾滾;路面之下則是奔行著的地鐵。在路上路下穿梭的人流中,有沒有一個人?哪怕只有一瞬間,在腦海中匆匆閃過,二環路所在的地方曾經是那座美麗都城的古老城墻?有個人曾撲倒在即將拆除的城墻前痛哭失聲:“人們啊!五十年后你們要后悔!”誰還記得他呢?那個叫梁思成的人。
今天的中國,歷史似乎不再是財富,而是負擔,深恐甩之不及。龍應臺曾說:“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絲,將珠子串起來成
為社會。”歷史正是文化的一部分,穿起一座城,一個社會。當人們提起一座城市的名字,你會想起什么?每個人都不同吧!但是不管你想起什么,一定都是那些最
值得你留戀的,而更重要的是在別處無法看見或者體會到的景物。比如紐約曼哈頓密集的摩天大樓,巴黎夜色中閃爍的艾菲爾鐵塔……而這些景物之后便是一座城市
無法替代的歷史。
提起北京,一定有人會想到胡同和四合院。雖然從小在大院里長大,沒住過胡同;但是看到辛笛多年前的一首舊詩《丁香、燈和夜》,還是感觸良多。
今夜第一次
我驚見燈下
我的樹高且大了
花的天氣里夜的白色
映照中一個裙帶的柔和
今夜第一次
我試著由廊下探首窗間
綠窗有無聲息
獨自為主人
描一個輕鴿的夢嗎
你能聞到詩中的香氣嗎?丁香花的香氣?那一夜,夜涼如水,詩人在北京的一所四合院里寫下的詩句。此情此景,如今,不知要去哪里尋找?
北京的舊城改造幾乎就是一個字——“拆”,不論好壞地拆拆拆。破爛的大雜院拆,一些有文物保護價值的四合院照樣拆。百分之七十五胡同都拆掉了,而拔地而
起的是那些毫無特色的水泥盒子,玻璃盒子。北京城已經完全失去了原來特有的歷史風貌,看上去可以是任何一座中國城市,為什么還稱這座城北京呢?這里根本不
再是北京!
歷史需要載體,一條巷子,一個院落便是載體,如果墻會說話,它們會給你講這里的故事,某一天,某個人,也許驚天動地,也許只是平凡小事。一點一滴的大事小情寫下了一座城市的歷史。
人們常說生命脆弱,原來歷史也是如此脆弱。幾輛推土機就可以把這幾百年歷史輕易地鏟平。
華新民,一個職業胡同保衛者。看到她的一篇文章和照片:心在滴血——悼念孟端胡同45號院。那么美麗的一座王府宅院,在一夜之間被推土機鏟平,變作一地
的瓦礫。如果今天去那里,連殘破的瓦礫都找不到了,只有現代化的大廈,哪里還有胡同的影子?!那院子里風一吹就瀉滿一地的丁香花,長成海的竹林,碎石甬
道,還有昔日幾代王爺緩緩關住朱紅大門的聲音……都沒了……
明代的北京曾經是世界第一大都會,不要說美國,整個歐洲也沒有一座城市可以和當時的北京媲美。再看今天歐洲,舊城保護不知道要比中國做得好多少。
記得有個在西班牙讀書女孩子,有一天她很高興,因為她搬進了薩拉曼卡有名的市長廣場,一座有二百五十年歷史的建筑。她喜歡在晚上九點的時候帶著相機跑到
樓下,因為她知道那是薩拉曼卡最美的一刻,夜燈緩緩亮起,天空還透著湛藍……一年以后,她離開了,但是那里留下了她很多回憶。
也許將來的某一天,她會回到那里,還是在晚上九點,華燈初上時候,站在熱鬧的人群里看著那個透出燈光的小窗口,那個她曾經住過的房間,所有的回憶就在那一瞬間全部回到眼前……
你能想像嗎?她再回到那里時,一切都面目全非,看到的是一座冰冷的現代化大廈,她會怎樣的黯然神傷……
西班牙那座二百五十年歷史的市長廣場今天仍然是薩拉曼卡市的中心,酒吧、餐廳、商店,以及熱鬧的人群。這樣的例子在歐洲數不勝數,很多幾百年的建筑仍然在使用中;為什么我們的許多歷史建筑卻難逃被拆除的厄運?
看到過一張胡同被拆毀時的照片,一個背影默然地站在殘磚碎瓦之間。他是誰呢?也許是個老住戶吧?他在想什么呢?我無從知道。可是我知道對很多老住戶來說,他們沒有選擇,愿意不愿意都要搬走;或者是成為釘子戶,即使如此,也是一顆早晚被拔掉的釘子。
很多老住戶從小在這里長大,他們童年時的快樂,少年時的張狂,以及所有幸福與憂傷的回憶,也和這些磚瓦一樣被碾得粉碎。而那些離家多年的游子更是可憐,回來連家的痕跡都找不到了。一座城市的歷史就這樣慢慢地消失毀滅。
常聽到的一句成語:物是人非;我們不知是幸運還不不幸,經歷著這樣一個向前迅跑的年代,和這樣一個向前迅跑的城市,常常是人還在,物已非。
鄰居家的阿姨聽說我回來,還是象以前那樣熱情地請我去家里吃餃子。站在她家窗前,原來在這里是可以看見西山的;可現在,許多雜七雜八毫無特點的建筑擋住了視線,即使沒有這些建筑,如此渾濁的空氣也看不出多遠。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似乎已經是個遠古的傳說了。
“來吃飯啦!”阿姨還是那樣一邊忙里忙外一邊喊著我,叔叔還是一樣的健談,說著天南海北無數的傳奇故事。有一瞬間,我突然想起很多年前的一個春節,也是
在他們家的飯桌上,幼小的我第一次吃大蔥沾醬,那股辛辣的味道至今還記憶猶新,還記得一屋子人看著我痛苦的表情大笑的情景……他們就這樣看著我一點點長
大,而今天我又看著他們老邁……
好在,這些人與人之間的牽系還在,沒有被毀掉。
而人真的都沒變嗎?
和幾個很多年沒見過面的老同學一起喝茶,慢慢地淡些舊事新聞;不知怎的?卻突然慌腔走板,因為沒有女士在場,幾個人津津樂道起在各地獵艷的經歷。令我驚
奇的是,每個人幾乎都是經驗豐富,談論著各種女人的不同,中國的,外國的。我則好像來自另一個星球,慚愧得無地自容,不知道原來還有這么多“樂趣”。竟然
至今仍然相信世上所有女子中,最美麗的只有一個!
他們都曾是和我一樣的人啊!畢業于同一所大學,一起走過那些青春躁動的年代,都曾經一樣相信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叫做愛情……
當年我離開北京的時候,并沒有想要永遠離開;我想,有一天會回來的,這里仍然是我的家,有我的童年和青春。而我又回到這里的時候,卻看見這城正在飛快地離我而去,頭也不回……
別人對我說:老了吧?你!跟不上時代!
我說:不是老,我只是看不見,那座叫北京的城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