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版奔騰M
??? 近日,在ZOL論壇,一位名叫“稻草人2008”的網友為我們分享了英特爾移動CPU命名規則解析,下面與大家分享一下:
??? 雖然現在“頻率至上”論已經被拋進了垃圾箱,但仍有不少的對最新處理器技術了解得不多的大眾習慣于用頻率的高低來衡量處理器的性能,這也是多年以來遺留下來的老傳統了。這樣一來,一個現實的問題讓CPU制造商們必須面對:新架構的CPU雖然性能強勁,但實際頻率卻并不高,如果仍像以前那樣直接用頻率來標注CPU的話,必然讓普通大眾對新產品不信任,于推廣不利。因此,英特爾也開始像AMD那樣,對頻率遮遮掩掩,轉而玩起了數字游戲---我們再也不能直接看到CPU的頻率了,我們只能看見一堆數字,像BMW轎車命名般的3系列、5系列、7系列等怪異的數字組合。
但問題接踵而來,當你準備購買筆記本,看到配置上寫著的T2500、T7200、PM740、PM758時,如果沒有事先了解,你能知道他們頻率和性能的高低嗎?可能有些人已經暈掉了。好了,閑話少說,我們現在就來揭開英特爾移動處理器命名的秘密吧,我們以發布時間先后為序,分別談談Dothan、Yonah和Merom核心的移動CPU的命名規則。
Dothan:
英特爾從這一代移動處理器開始,放棄了用頻率來標注CPU,而使用了三位數字的方法來命名,用戶的困惑也由此生根。我們需要解釋一下,這三位數字的規律是:從左向右數的第一位數字,若是“7”則代表是奔騰M,若是“3”則代表賽揚M;從左向右數的第二位數字代表相對頻率的高低,具體是多少需要參看下面的表格;結尾的數代表了處理器的前端總線和電壓的信息,其中以“7“開頭“0”結尾的代表前端總線為533MHZ的奔騰M,以“7“開頭“5”結尾的,代表前端總線為400MHZ的奔騰M,“8”結尾表示是低電壓版處理器,而“3”結尾的則表示超低電壓版產品。
下面再來看看具體的命名對照表:
??? 準版奔騰M:
處理器名稱
|
全速頻
率
|
二級緩存
|
前端總線
|
制造工藝
|
PM715
|
1.5 GHZ
|
2MB
|
400MHZ
|
90納米
|
PM725
|
1.6 GHZ
|
2MB
|
400MHZ
|
90納米
|
PM730
|
1.6 GHZ
|
2MB
|
533MHZ
|
90納米
|
PM735
|
1.7 GHZ
|
2MB
|
400MHZ
|
90納米
|
PM740
|
1.73 GHZ
|
2MB
|
533MHZ
|
90納米
|
PM745
|
1.8 GHZ
|
2MB
|
400MHZ
|
90納米
|
PM750
|
1.86 GHZ
|
2MB
|
533MHZ
|
90納米
|
PM755
|
2.0 GHZ
|
2MB
|
400MHZ
|
90納米
|
PM760
|
2.0 GHZ
|
2MB
|
533MHZ
|
90納米
|
PM765
|
2.1 GHZ
|
2MB
|
400MHZ
|
90納米
|
PM770
|
2.13 GHZ
|
2MB
|
533MHZ
|
90納米
|
PM780
|
2.26 GHZ
|
2MB
|
533MHZ
|
90納米
|
·低電壓版奔騰M、超低電壓版奔騰M、Dothan核心賽揚M
??? 低電壓版奔騰M:
處理器名稱
|
全速頻率
|
二級緩存
|
前端總線
|
制造工藝
|
PM738
|
1.4 GHZ
|
2MB
|
400MHZ
|
90納米
|
PM758
|
1.5 GHZ
|
2MB
|
400MHZ
|
90納米
|
PM778
|
1.6 GHZ
|
2MB
|
400MHZ
|
90納米
|
??? 超低電壓版奔騰M:
處理器名稱
|
全速頻率
|
二級緩存
|
前端總線
|
制造工藝
|
PM723
|
1.0 GHZ
|
2MB
|
400MHZ
|
90納米
|
PM733/J
|
1.1 GHZ
|
2MB
|
400MHZ
|
90納米
|
PM753
|
1.2 GHZ
|
2MB
|
400MHZ
|
90納米
|
PM773
|
1.3 GHZ
|
2MB
|
400MHZ
|
90納米
|
??? Dothan核心賽揚M:
處理器名稱
|
全速頻率
|
二級緩存
|
前端總線
|
制造工藝
|
賽揚M350
|
1.3 GHZ
|
1MB
|
400MHZ
|
90納米
|
賽揚M360
|
1.4 GHZ
|
1MB
|
400MHZ
|
90納米
|
賽揚M370
|
1.5 GHZ
|
1MB
|
400MHZ
|
90納米
|
賽揚M380
|
1.6 GHZ
|
1MB
|
400MHZ
|
90納米
|
賽揚M390
|
1.7 GHZ
|
1MB
|
400MHZ
|
90納米
|
Yonah:
從yonah開始,英特爾移動CPU啟用Core命名,雙核產品被稱為Core Duo,單核產品則被稱為Core Solo。在具體產品命名上,英特爾改變了上一代奔騰M所采用的三位數字命名方法,而開始采用一個由字母開頭,后接四位數字的命名方法。打頭的字母有T、L(LOW)和U(ULTRA LOW)三種,分別代表標準電壓版、低電壓版和超低電壓版處理器。四位數字中從左往右數的第一位,若是“1”就代表單核產品、“2”則代表雙核產品。從左往右數的第二位數字代表了同系列產品中相對頻率的高低,數字越大則頻率越高。舉個例子,T2300,就表示這款產品是雙核的標準電壓處理器,“3”是它的相對頻率,實際頻率為1.66GHZ。
在yonah家族中,還有兩款縮水版的T系列處理器,他們分別是T2050和T2250,這兩款處理器的前端總線由標準的667MHZ降為了533MHZ,二級緩存保持不變,他們的頻率分別為1.6GHZ和1.73GHZ。T2050是一款性價比相當高的處理器,它的性能和T2300相差在5%以內,而采用它的筆記本的價格就要便宜500元以上。此外,還有一款名為T2300E的Yonah值得注意,正是它先前讓戴爾卷入了“換芯事件”,這款處理器除了不支持VT虛擬化技術化,其余的各項指標完全和T2300一樣。
我們來看看Yonah家族的產品規格表:
Core Duo:
處理器名稱
|
全速頻率
|
二級緩存
|
前端總線
|
功耗
|
虛擬化技術
|
制造工藝
|
T2050
|
1.6 GHZ
|
2MB
|
533MHZ
|
31W
|
不支持
|
65納米
|
T2250
|
1.73 GHZ
|
2MB
|
533MHZ
|
31W
|
不支持
|
65納米
|
T2300E
|
1.66 GHZ
|
2MB
|
667MHZ
|
31W
|
不支持
|
65納米
|
T2300
|
1.66 GHZ
|
2MB
|
667MHZ
|
31W
|
支持
|
65納米
|
T2400
|
1.83 GHZ
|
2MB
|
667MHZ
|
31W
|
支持
|
65納米
|
T2500
|
2.0 GHZ
|
2MB
|
667MHZ
|
31W
|
支持
|
65納米
|
T2600
|
2.16 GHZ
|
2MB
|
667MHZ
|
31W
|
支持
|
65納米
|
T2700
|
2.33 GHZ
|
2MB
|
667MHZ
|
31W
|
支持
|
65納米
|
L2300
|
1.5 GHZ
|
2MB
|
667MHZ
|
15W
|
支持
|
65納米
|
L2400
|
1.66 GHZ
|
2MB
|
667MHZ
|
15W
|
支持
|
65納米
|
U2500
|
1.2 GHZ
|
2MB
|
533MHZ
|
9W
|
支持
|
65納米
|
Core Solo:
處理器名稱
|
全速頻率
|
二級緩存
|
前端總線
|
功耗
|
虛擬化技術
|
制造工藝
|
T1300
|
1.66 GHZ
|
2MB
|
667MHZ
|
27W
|
支持
|
65納米
|
T1400
|
1.83 GHZ
|
2MB
|
667MHZ
|
27W
|
支持
|
65納米
|
U1300
|
1.06 GHZ
|
2MB
|
533MHZ
|
5.5W
|
支持
|
65納米
|
U1400
|
1.20 GHZ
|
2MB
|
533MHZ
|
5.5W
|
支持
|
65納米
|
從以上兩個表我們還可以發現,同頻率的Yonah處理器,雙核要比單核的功耗大一些。而單核的U系列Yonah,功耗只有5.5W,非常適合用來制造超便攜式筆記本電腦。
Yonah核心賽揚M:
處理器名稱
|
全速頻率
|
二級緩存
|
前端總線
|
制造工藝
|
賽揚M410
|
1.46 GHZ
|
1MB
|
533MHZ
|
65納米
|
賽揚M420
|
1.6 GHZ
|
1MB
|
533MHZ
|
65納米
|
賽揚M430
|
1.73 GHZ
|
1MB
|
533MHZ
|
65納米
|
賽揚M440
|
1.86 GHZ
|
1MB
|
533MHZ
|
65納米
|
賽揚M450
|
2.0 GHZ
|
1MB
|
533MHZ
|
65納米
|
Merom:
Merom核心的移動處理器即是我們平常所稱的酷睿2中的一種。它的命名規則和Yonah相似,也是以字母T、L和U打頭,只不過后面所跟的數字不同。它目前包含兩大系列,分別是高端的T7000系列和規格稍低的T5000系列。Merom剛發布時,字母編號只有標準版的T。在目前的市場上,我們尚不能見到以字母L開頭的低電壓Merom和以字母U開頭的超低電壓Merom,而基于Merom核心的賽揚M現在也還沒有來得及推出。按照英特爾的計劃,明年一季度會推出L系列的Merom,U系列的Merom則會在二季度推出。
merom家族產品規格表:
處理器名稱
|
全速頻率
|
二級緩存
|
前端總線
|
功耗
|
虛擬化技術
|
制造工藝
|
T5500
|
1.66 GHZ
|
2MB
|
667MHZ
|
34W
|
支持
|
65納米
|
T5600
|
1.83 GHZ
|
2MB
|
667MHZ
|
34W
|
支持
|
65納米
|
T7200
|
2.0 GHZ
|
4MB
|
667MHZ
|
34W
|
支持
|
65納米
|
T7400
|
2.16GHz
|
4MB
|
667MHZ
|
34W
|
支持
|
65納米
|
T7600
|
2.33GHz
|
4MB
|
667MHZ
|
34W
|
支持
|
65納米
|
Merom的性能比Yonah有一定幅度的提升,但功耗也增加了3W。7系列和5系列的Merom主要的差別在二級緩存和頻率上。另外,酷睿2還有一款產品T5200未列在上表中。這是一款基于市場考慮而生產的縮水版Merom,專門供給筆記本廠商打價格戰,可以預見它將和前輩T2050一樣,會是一款性價比相當高的處理器。
英特爾之所以采取復雜的讓人頭暈的命名方式,就是為了讓消費者慢慢忘記頻率。的確,處理器的發展早就應該跳出單純只追求頻率的怪圈了。英特爾的初衷也許是好的,但用戶多年以來形成的習慣豈是說改就能改得了的?如此一來,我們反而要花更多的心思去查資料、去記憶,這就變成浪費全球人民時間的事了。
posted on 2006-10-19 09:00
SIMONE 閱讀(404)
評論(0) 編輯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