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資料:http://www.iselong.com/online/ebooks/javascript/
開發 JavaScript 該用什么軟件
一個 JavaScript 程序其實是一個文檔,一個文本文件。它是嵌入到 HTML 文檔中的。所以,任何可以編寫 HTML 文檔的軟件都可以用來開發 JavaScript。在此我推薦大家用 FrontPage 2000 附帶的 Microsoft 腳本編輯器(在 FrontPage 菜單 | 工具 | 宏 | Microsoft 腳本編輯器)。它是個像 Visual Basic / C++ 一樣的程序開發器,能對正在輸入的語句作出簡要提示。配合 FrontPage 2000,使工作量大大減少。
參考 <script>標記還有一個屬性:language(縮寫lang),說明腳本使用的語言。對于 JavaScript,請用“language="JavaScript"”。參考 相對于<script>標記,還有一個<server>標記。<server>標記所包含的,是服務器端(Server Side)的腳本
如果想在瀏覽器的“地址”欄中執行 JavaScript 語句,用這樣的格式:
javascript:<JavaScript語句>
這樣的格式也可以用在連接中:
<a href="javascript:<JavaScript語句>">...</a>
數據類型 變量可以用的數據類型有:
整型 只能儲存整數。可以是正整數、0、負整數,可以是十進制、八進制、十六進制。八進制數的表示方法是在數字前加“0”,如“0123”表示八進制數“123”。十六進制則是加“0x”:“0xEF”表示十六進數“EF”。浮點型 即“實型”,能儲存小數。有資料顯示,某些平臺對浮點型變量的支持不穩定。沒有需要就不要用浮點型。
字符串型 是用引號“" "”、“' '”包起來的零個至多個字符。用單引號還是雙引號由你決定。跟語文一樣,用哪個引號開始就用哪個結束,而且單雙引號可嵌套使用:'這里是"JavaScript 教程"。' 不過跟語文不同的是,JavaScript 中引號的嵌套只能有一層。如果想再多嵌一些,你需要轉義字符:
轉義字符 由于一些字符在屏幕上不能顯示,或者 JavaScript 語法上已經有了特殊用途,在要用這些字符時,就要使用“轉義字符”。轉義字符用斜杠“"”開頭:"' 單引號、"" 雙引號、"n 換行符、"r 回車(以上只列出常用的轉義字符)。于是,使用轉義字符,就可以做到引號多重嵌套:
布爾型 常用于判斷,只有兩個值可選:true(表“真”)和 false(表“假”)。true 和 false 是
JavaScript 的保留字。它們屬于“常數”。
對象 關于對象,在“對象化編程”一章將詳細講到。
由于 JavaScript 對數據類型的要求不嚴格,一般來說,聲明變量的時候不需要聲明類型。而且就算聲明了類型,在過程中還可以給變量賦予其他類型的值。
聲明類型可以用賦予初始值的方法做到:
JavaScript常數 有下列幾個:
null 一個特殊的空值。當變量未定義,或者定義之后沒有對其進行任何賦值操作,它的值就是“null”。企圖返回一個不存在的對象時也會出現null值。
NaN “Not a Number”。出現這個數值比較少見,以至于我們可以不理它。當運算無法返回正確的數值時,就會返回“NaN”值。NaN 值非常特殊,因為它“不是數字”,所以任何數跟它都不相等,甚至 NaN 本身也不等于 NaN 。
true 布爾值“真”。用通俗的說法,“對”。
false 布爾值“假”。用通俗的說法,“錯”。
在 Math 對象中還有一系列數學常數。這將在討論“對象化編程”時談到。
對象的基本知識
對象是可以從 JavaScript“勢力范圍”中劃分出來的一小塊,可以是一段文字、一幅圖片、一個表單(Form)等等。每個對象有它自己的屬性、方法和事件。對象的屬性是反映該對象某些特定的性質的,例如:字符串的長度、圖像的長寬、文字框(Textbox)里的文字等等;對象的方法能對該對象做一些事情,
例如,表單的“提交”(Submit),窗口的“滾動”(Scrolling)等等;而對象的事件就能響應發生在對象上的事情,例如提交表單產生表單的“提交事件”,點擊連接產生的“點擊事件”。不是所有的對象都有以上三個性質,有些沒有事件,有些只有屬性。引用對象的任一“性質”用“<對象名>.<性質名>”這種方法。
基本對象
基本對象和java中的大同小異!
全局對象
全局對象從不現形,它可以說是虛擬出來的,目的在于把全局函數“對象化”。在 Microsoft JScript 語言參考中,它叫做“Global 對象”,但是引用它的方法和屬性從來不用“Global.xxx”(況且這樣做會出錯),而直接用“xxx”。
屬性
NaN 一早就說過了。
方法
eval() 把括號內的字符串當作標準語句或表達式來運行。
isFinite() 如果括號內的數字是“有限”的(介于 Number.MIN_VALUE 和 Number.MAX_VALUE 之間)就返回 true;否則返回 false。
isNaN() 如果括號內的值是“NaN”則返回 true 否則返回 false。
parseInt() 返回把括號內的內容轉換成整數之后的值。如果括號內是字符串,則字符串開頭的數字部分被轉換成整數,如果以字母開頭,則返回“NaN”。
parseFloat() 返回把括號內的字符串轉換成浮點數之后的值,字符串開頭的數字部分被轉換成浮點數,如果以字母開頭,則返回“NaN”。toString() 用法:<對象>.toString();把對象轉換成字符串。如果在括號中指定一個數值,則轉換過程中所有數值轉換成特定進制。escape() 返回括號中的字符串經過編碼后的新字符串。該編碼應用于 URL,也就是把空格寫成“%20”這種格式。“+”不被編碼,如果要“+”也被編碼,請用:escape('...', 1)。unescape() 是 escape() 的反過程。解編括號中字符串成為一般字符串。
函數
函數的種類
常見的函數有:構造函數,如 Array(),能構造一個數組;全局函數,即全局對象里的方法;自定義函數;等等。
???<script></script>中的圈起來的代碼可否被當做一個全局對象,而其中的方法就是全局方法!
實用對象

經典:一個窗口對象賦值給var變量,這個變量還能操作窗口對象能操作的方法!
Form我以前還以為是html里面的,原來是js那一部分的。
事件處理概述
指定事件處理程序
指定事件處理程序有三種方法:
方法一 直接在 HTML 標記中指定。這種方法是用得最普遍的。方法是:
<標記 ... ... 事件="事件處理程序" [事件="事件處理程序" ...]>
讓我們來看看例子:
<body ... onload="alert('網頁讀取完成,請慢慢欣賞!')" onunload="alert('再見!')">
這樣的定義<body>標記,能使文檔讀取完畢的時候彈出一個對話框,寫著“網頁讀取完成,請慢慢欣賞”;在用戶退出文檔(或者關閉窗口,或者到另一個頁面去)的時候彈出“再見”。
方法二 編寫特定對象特定事件的 JavaScript。這種方法用得比較少,但是在某些場合還是很好用的。方法是: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for="對象" event="事件">
...
(事件處理程序代碼)
...
</script>
例: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for="window" event="onload">
alert('網頁讀取完成,請慢慢欣賞!');
</script>
方法三 在 JavaScript 中說明。方法:
<事件主角 - 對象>.<事件> = <事件處理程序>;
用這種方法要注意的是,“事件處理程序”是真正的代碼,而不是字符串形式的代碼(這個不是很懂)
。如果事件處理程序是一個自定義函數,如無使用參數的需要,就不要加“()”。例:
...
function ignoreError() {
return true;
}
...
window.onerror = ignoreError; // 沒有使用“()”
這個例子將 ignoreError() 函數定義為 window 對象的 onerror 事件的處理程序。它的效果是忽略該 window 對象下任何錯誤(由引用不允許訪問的 location 對象產生的“沒有權限”錯誤是不能忽略的)。
posted on 2008-05-10 14:41
開機 閱讀(531)
評論(1)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