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抽空看了本《問題分析與決策》,蘭德公司出版的,就是那個預言中國將出兵朝鮮的公司。挺好的一本書,不知道為什么中文版的特別少,找了半天。
老外做研究的風格,很少那種大而無當的空話,對問題分析的過程和分析者的心理活動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我做過一段時間的系統分析工作,書中有些觀點讓人看起來心有戚戚焉,還有部分觀點是自己沒想到的,讀后很是能解惑。
做些簡單摘錄
很多人采用的處理問題與決策的辦法,根本沒有多大用處,甚至完全沒有用處。
引言蘭德提出這種問題分析方法的思路,從一個公司的某一個問題著手,追溯到解決這一問題的程序,仔細剖視每一步驟中的思想過程。
根據這些研究得出了很多概念和方法,認為問題分析與決策時管理上的行為,必須自覺和有系統的去做。
而且必要的話,還應該記錄下來。
分析問題是一項依照邏輯體系而進行的程序,首先是確定問題,然后是經過分析以及尋求原因,最后做決定。
每個階段包括若干基本的概念,其中一項基本概念是,一個問題乃是一件事“應該怎么樣”和“事實上是怎么樣的”兩者之間的偏差。
另一項概念是,這種偏差是由于某一種“變化”二造成的。除非先把這一變化準確的予以確定,否則一切糾正這一偏差的措施都只是揣測而已。
概念與方法
問題分析的兩個主要概念:
1.每個問題都是標準的預期效果所發生的偏差;
2.某種變化是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
分析問題的七項基本概念
1.有標準;
2.問題就是情況與標準之間的偏差
3.偏差要準確的認定
4.分析問題的獨特性,受影響和沒受影響部分各有什么特點,區分開來;
5.只考慮與特殊變化有關的情況,通過界定問題范圍找出原因。
6.造成偏差的原因是從分析問題時發現的變化中推導出來的 。
7.最可能造成偏差的原因,是能解釋界定范圍內一切事實的那一項原因。
如何界定一個問題1.什么;2時間;3.地點4.幅度
如何尋求特點與變化
任何問題發生的原因,乃是一種變化;這種變化的影響是有限度的,只在某些地方有影響,在其他地方沒有影響。
這種變化,只存在于特定的范圍之內,或者只發生與那些可以區分出問題的“是”的一面某些因素上。
因此,要追究什么樣的變化會發生某一種影響,最有效的方法是只尋求那些僅存在于界定問題時所發現的各項特點的變化。
我們要找出來把事物區分開來的因素,分析問題的人必須從事物的不同點去思考。
(么東西出了問題,不是什么出了問題,減小范圍)
發生變化的線索就在,區分“是”與“不是”的特點中。
能看出特點與變化的能力是智慧的主要表現之一,在問題分析上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問題的形成可能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但是真正動搖了事態均衡而引發問題的卻只有一種變化。
事先不界定問題和研求特點,一發現某項變化立即斷定這就是問題的原因所在是很危險的。
決策分析1.訂立決策的目標;
2.依據重要性將目標分類;
3.擬定可供選擇的措施;
4.把各種可行的辦法與目標加以對照衡量;
5.選擇最好的辦法作為暫時決策;
6.研究決策是否會有不良影響;
7.同時采取防止不良后果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