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關鍵是信任體系和風控技術的差別。其他人說的都是為何「中國特色」下支付寶為何需要安全控件,我來告訴你為什么美國不需要安全控件吧。
一個簡單的案例能夠解釋清楚本質的區別:你在 PayPal 上支付了 $1000 買了一件東西,結果發現是假貨,接著發現商家跑了。這時候你覺得會發生什么事情?跟你在支付寶上買了 ¥1000 假貨的處理方式會有什么區別?
站在你的角度來看,首先美國法律規定了當商業詐騙發生時個人最多承擔 $50 的責任,$50 以外的責任由企業承擔。那意味著無論如何 PayPal 必須給你退回至少 $950,如果 PayPal 好人一些的話會全額退款給你。美國法律如此保護你,使得你能夠很安心地支付,不擔心遇到詐騙時會產生顯著的經濟損失。
站在 PayPal 的角度來看,那豈不意味著這一筆交易平白無事虧了 $950?(因為美國是信用社會,所以你支付的 $1000 會直接付款給商家,不會出現 PayPal 扣押款項的階段。)對于單個個案來說,確實是這樣的。但是我們也知道就算是銀行簽發信用卡也總會遇到不還錢的人,所以沒有任何一家金融機構能夠完全避免詐騙,能做的就是玩贏這個概率游戲,使得自己最終盡可能多的賺錢。這其實就是風險控制所做的事情,PayPal 擁有非常好的風控算法,能夠盡可能地保護自己避免高風險交易發生。(如果 PayPal 一開始就判斷一個交易是高風險的,它就會阻止這個交易進行。)
所以說,在中國法律不保護你,支付寶也不會使用聰明的方法保護自己和保護你,所以只好選用笨辦法,那就是安全控件。在美國,法律保護你,PayPal 使用聰明的方法保護自己,所以你放心支付就是了。
--
如果你還不相信美國法律對你的保護有多強大,可以再提供兩個例子:
1. 如果你的信用卡被盜了,別人拿去消費了 $100,000,最終你需要償還的額度還是 $50。誰虧了?商家和銀行虧了。如果你去美國旅行,你發現當你出示你的境外信用卡時商家有較高的概率要你出示護(通過護照照片和名字核對你的持卡人身份),這其實就是商家自我保護的措施。因為涉及境外信用卡的詐騙比較多,所以商家比較擔心你并非真正的卡主,如果卡主有一天報詐騙案,那么你在商家這里買的東西都相當于它白送給你的。
2. Kevin Mitnick 在自傳 Ghost on the Wires 里面說到,他克隆別人的 SIM 卡信息然后盜用別人的賬號打電話上網覺得沒什么負罪感,因為只要 SIM 卡真正的持卡人在收到巨額賬單后指出這是被盜用,他最多只需要支付 $50 額外的話費,虧本的只是運營商。考慮到 Kevin Mitnick 一直在黑運營商,所以他當然覺得運營商虧本沒所謂。
游戲素材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