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劉歡教授到我校中心報告廳作了一個講座,將音樂的藝術性和娛樂性,博覽古今,縱談中外,講了好多東西,盡可能的記下來一些東西:
?
有些音樂,是只能聽,不能唱的
?
日本人發明了卡拉OK,這個音樂的發展帶來了許多影響。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卡拉OK流行的年代,人們去唱卡拉OK的時候,對歌曲的點擊率被認為反映了音樂的受歡迎程度和以及好壞。這個大眾甚至于某些搞藝術的人帶來一個影響就是讓大家以為所有人都能唱的歌,就是好歌。殊不知,有些音樂,是只能聽,而不能唱的——否則還要歌唱家干嗎?
?
定律
?
古希臘人確定各個音的方法,以及中國人的編鐘——是正面敲一個音,側面敲另外一個音的,這里面的確定音準的方法,稱為定律法(于是我想,定律這個在自然科學以及其他學科中經常用到的詞,大概就是源于此出吧——但是沒有查辭源之類的東西,不確定)。古希臘的文獻中記錄了他們的定律方法,但中國的編鐘的音上下不超過四個分音這樣的準確,是如何造出來的,卻至今沒有很好的解答。
?
在中國,“樂(yue)”與“樂(le)”
?
自古,中國人就將音樂視為一種用來娛樂的東西。在中國,音樂大多表現起娛樂性的一面。這與中國的龐大文化背景是密不可分的。中國人說,“樂(le)”之過度則為“淫”。而音樂的樂字和娛樂的樂字同為一個字,也不是偶然。古代中國人都會認為,一個皇帝,如果花太多心思在娛樂上——當然其中也就包含了音樂,那么,這皇帝就不是好皇帝,甚至就可能會王國了。然而事實中確有這樣的例證,宋徽宗、南唐后主之類的對藝術有所追求的君主,莫不落個凄慘的下場。這樣的事實更加堅定了所謂音樂就是娛樂不可過度的守則。這也使得音樂在中國,沒能有想再后來的西方那樣的發展。再后來,中國的音樂走向民間的時候,有了與西方的歌劇院相對應的一種事物——戲園。然而由于音樂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層次,也導致了一些奇怪的現象。在戲園里,觀眾們安安靜靜,沒有叫好聲,這是不好的。看得精彩了,便要大喝一聲“好”,這是看得起臺上的人,倘使不好,在古代,直到改革開放前,往往都有“嗵”,這樣的聲音,來喝倒彩,而現在,不好的演出,下面往往便是“趕快下去吧”之類的言語了。中國皇帝接受了一個瑞士鐘表,對使臣說,恩,很好,很好,我收下了。但是你回去要對你家皇帝說,治國,當以務農為本。中國人看不起人家的“奇技淫巧”。
?
在西方,進音樂廳不穿正裝是不行的
?
在西方中世紀之前,他們的音樂已經有了很好的發展。但是不幸的是迎來了基督教的繁榮。在此后的一千多年的所謂“dark age”這樣的年代里,基督教將音樂作為宗教的依附,各種條條框框限制了音樂的發展。希臘人在談起他們的過去的輝煌的時候會說,我們曾經有很輝煌的文明,后來基督徒來了摧毀了一切。于是西方已經漸漸地將藝術、音樂的光彩丟失了。直到后來略微東方的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受到阿拉伯人的侵略,皇帝帶領他的隨從、藝術家們回到西方尋求幫助的時候,才讓西方人重新意識到,我們的藝術原本不是這樣的。于是終于引發了著名的文藝復興——所謂復興,不是白叫的。后來基督教也終于接受這樣的復興,開始放寬音樂的路。但作為一種工具,整個基督世界的音樂創作方式依然是大致相同——這是讓人們相信,德國的上帝和奧地利的上帝,是一樣的。再到后來經過許多年,各個地區、國家的音樂的個性,才慢慢的被藝術家們夸張出來。西方的音樂從宮廷走向民間的時候,出現了歌劇院,要大家買票,產業化。在這里音樂大多作為一種藝術而存在,直到現在要到某音樂廳看演出,不穿正裝是不行的,在門口會有守衛給你租一套衣服讓你進去,但絕對不容許你隨隨便便。所以在西方可以有莫扎特、貝多芬這樣的人物,而在同時期的東方,戲園子里面叫好的年代,是不可能有這樣的人物出現的。

中國的宗教,從來就有發展到一種高級的形式
?
宗教的發展,到最后往往是一種叫做單一神崇拜的狀態。在古老的時候,希臘人,東方人都會認為天上是有很多很多慎各司其職,有時候還會打起來。于是后來西方出來個基督教,把范神,轉變成了單一神崇拜——耶穌基督。于是后來不論是音樂以及其他的藝術形式都深深的收到了宗教的影響。但在中國,每一次外來文化的滲入,往往都以這種文化喪失自己的本來顏色而告終。鮮卑人入主中原,最后搞的自己的姓都沒有了,改成了漢人的姓;蒙古人入主中原一百多年,現在還能留下了文字,服裝;滿族人入主中原三百多年,最后落得個文字什么的都沒有了。說到宗教,什么佛教之類的進入中華,往往也變成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中國一些古剎里面,一進去供奉的是一個大肚子傳教士——被稱作彌勒佛的,然后是大雄寶殿的釋迦牟尼,然后背后是觀音——卻不曾想到,如來旁邊竟然還站了個太白金星。中國的宗教從來就沒有發展到單一神崇拜這樣的一種高級形式。他們對于生活、藝術的影響往往都被這一朝的君主的好惡所決定了。
?
多聽一些,多看一些,在藝術和娛樂之間找到一個好的平衡點
?
這就是對我們的一些建議了。藝術之所以長青是因為其內核中的藝術性,而不是表面上的東西,一旦藝術創作者失去了對這樣一個核心的把握,那么他也就很快要失去藝術的生命力了。音樂現在已經成了藝術和娛樂的一種結合體,我們只有多聽一些,多看一些,在其中找到一個好的平衡點,既能夠讓自己達到娛樂的目的,有能夠讓自己的靈魂觸碰到其藝術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