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談判
a. 終極目標:雙贏。
b. 原則:老師只講了一個原則那就是絕不讓步,如果要讓步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
6. 人員管理
a. 人的行為是由需求驅動的,要想改變人的行為就得從分析他的需求出發。
b. 任何人都必須在一定的框架限制下,才能更好的發揮他的特長。當然,像愛因斯坦這類的巨牛人除外。
c. 團隊需求高于個人需求,但個人需求也不能忽略。
d. 三個問題:
-是不是一定要他認識到錯誤,才能讓他改正錯誤?
-有錯誤是不是一定要他認識到?
-讓他認識到錯誤會不會有什么負面影響?
我以前一直都認為,有錯誤一定要讓他認識到,并且鼓勵team發現錯誤,承認錯誤。關于這三個問句,我現在還不能充分的理解和運用,還需要多查查相關資料。
e. 團隊形成的四個階段:組建 磨合 穩定 成熟
老師沒有具體從理論上來分析這四個階段,而是讓我們看了電影《修女也瘋狂》的一段片段,講述的是修道院的唱詩班如果從當初的雜亂五章轉變成一支高效的團隊。非常的有啟發,以下是幾點總結:
- 了解每個人的長處,給予合適的角色:修女剛接手唱詩班,就著手了解每個人的特長,哪些人善唱低音,哪些人善唱高音。并根據她們的特點重新安排了位置。
- 融入團隊:她沒有像前任領導一樣拿著指揮棒總是站在臺前。而是首先放下象征權力的指揮棒,走到隊伍里面,跟隊員面對面交流。
- 挖掘團隊潛力,有時團隊中最不起眼的那個人可能是你最需要的人:唱詩班里那個平時只開口,不出聲的小姑娘居然是個能唱高音的家伙。
- 為團隊爭取機會,贏得團隊信任: 在她的爭取下,修女們走出了修道院,開始為社區服務,并且募得了資金,拯救了面臨倒閉的修道院。
- 給個人發展機會:團隊中有個善長高音的老修女,非常的活躍,但正常的唱詩中沒有多少她表現的機會,因為大部分的音調都是比較平和的。所以修女在正常的唱詩結束后,又安排了一個類似舞曲風格的節目,在這里愛唱高音的老修女充分發揮了她的特長。
團隊的真正成熟在后來修女被黑社會發現抓回了里諾,全體成員坐飛機前往搭救的過程中得到了成分體現。
7. 質量控制
a. 預防勝于補救,要善于從變化中發現問題,因為等到問題出現了,往往已無法挽回。
案例: 愛立信與諾基亞在對同一個問題的處理方法截然不同,直接導致愛立信退出手機市場。
b. 量化,基于統計的質量管理。
8. 模板
a. 前人經驗的總結。
b. 禁錮人的思維。
9. 流程雖好但真正能執行好的少之又少,如果流程能融入環境中,人們就會不自覺的按流程做,不按流程做你都會覺得不好意思,漸漸的當流程變成一種習慣,你想不按流程走都不可能。
(完)
posted on 2008-11-23 15:27
Aaron.Chu 閱讀(177)
評論(0) 編輯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