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發的一個blog后續順便抄送給了全部的TOP同仁,得到了同學的支持,同時“鬼谷”給出了更加清晰的商業目標和規劃,自己看了很有感覺,因此這邊轉貼一下。技術還是要為商業服務,做的是產品不是試驗品。
關于開放產品化,我也想聊兩句。
我認為,大家討論的核心問題是,開放的價值是什么?
無論是向誰開放,開放什么,能做什么,其實都是為了解釋這個問題的。
今天,我能清晰地看到,淘寶的開放和FB、iphone的開放是有本質區別的。
FB、iphone的開放,就是開放用戶,然后誰能利用龐大的用戶群,利用sns傳播,那是各路ISV神仙的事情了。
而淘寶的開放,一定是有業務形態的支撐的,一定是對某項電子商務鏈條產生增值的。
比如,對于大B后臺業務的開放,可以讓大B對接到淘寶的前臺,可以批量化、高效率地進行大規模電商作業。
對于旺鋪前端的開放,可以讓ISV做出各種展示和營銷插件來,可以提升購物體驗,增加購買率。
對于數據業務的開放,可以讓ISV做出各種數據統計工具,滿足賣家廣告投放、店鋪裝修、促銷活動、客戶服務等等方面的效果提升。
對于社區電子商務業務的開放,可以讓淘寶的賣家進入社區,開辟一塊新的營銷市場。
淘寶可以開放的業務還有很多很多,通過開放,把合作伙伴吸引進來,在大淘寶生態圈的不同價值鏈中,發揮自己的強項,找到自己的價值定位和分工。從而讓電子商務生態鏈,越來越強壯,越來越有效率,消費者和商家做為這些服務的客戶,都能受益其中。
實現這樣的一幅場景圖,是我們TOP的目標;
通過這些業務的開放,給消費者和商家帶來更多增值的服務,是淘寶開放的價值。
與大家共勉,我們一起努力,共同來實現這一幅波瀾壯闊的水墨山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