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上概率論課,我就很納悶:這1%的概率和99%的概率有區別嗎?
打一個比方:有四張彩票供三個人抽取,其中只有一張彩票有獎。第一個人去抽,他的中獎概率是25%,結果沒抽到。第二個人看了,心里有些踏實了,他中獎的概率是33%,可結果他也沒抽到。第三個人心里此時樂開了花,一來其他的人都失敗了,覺得自己很幸運。二來自己中獎的機率高達50%。可結果他同樣沒中獎。由此看來,概率的大小只是在效果上有所不同,很大的概率給人的安慰感更為強烈。但在實質上卻沒有區別,每個人中獎的概率都是50%,即中獎與不中獎。
同樣的道理,對于個人而言,在生活中要成功做好一件事的概率是沒有大小之分的,只有成功或失敗之分。但這概率的大小卻很能影響人做事的心態。
人們常說:“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此話并不無道理。希望越大,成功的概率就越大,由此而麻痹了人的心態——以為如此大的概率也是自己能夠成功的籌碼,這樣在思想和行為上就會有所懈怠。自以為十拿九穩的事,到頭來卻把事情弄砸了。這并不奇怪,因為所謂的“概率大”已逐漸由“希望”轉移到“失望”上面了。一說到把這件事做好的概率微乎其微,做事的人難免心灰意冷,因為覺得機會渺茫。因此而喪失了克服困難的意志,覺得事情做不好那是理所當然。
如果說概率有大小之分,那應該不是針對個體而言,而是從一個群體出發,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念,有不同的做事方法。把地球給撬起來,這在大多數人眼里是絕對不可能的。但在牛人亞里士多德眼里,他覺得成功做這事的概率那是100%——絕對沒問題,只要你給他一個支點和足夠長的杠桿。就像前面提到的抽獎一樣,25%、33%和50%這些概率只不過是外界針對這個群體給出的。25%的機率同樣能中獎,50%的機率也會不中獎,對于抽獎者個人而言,沒有概率大小之分,只有中與不中之分。別人說做這件事相當容易,切莫掉以輕心,也許你做這件事會相當困難。大家都說做這件事相當困難,切莫心灰意冷,也許你做這件事能如魚得水。成功與否,不在概率大小,而在于自己能否清楚地認識自己:容易的事自己是否具有做這件事必備的素質,困難的事自己是否有克服這個困難的潛質。
總之,在自己沒做一件事之前,不要在外界評價的“容易”和“困難”之間對號入座。要對自己有個清楚的認識,不要膨脹了“自信”,更不要埋沒了自己的“潛質”。不要被“絕對有希望”所蒙蔽,也不要被“希望渺茫”所打垮。記住:生活中的概率有且僅有一個數值,那就是50%。
打一個比方:有四張彩票供三個人抽取,其中只有一張彩票有獎。第一個人去抽,他的中獎概率是25%,結果沒抽到。第二個人看了,心里有些踏實了,他中獎的概率是33%,可結果他也沒抽到。第三個人心里此時樂開了花,一來其他的人都失敗了,覺得自己很幸運。二來自己中獎的機率高達50%。可結果他同樣沒中獎。由此看來,概率的大小只是在效果上有所不同,很大的概率給人的安慰感更為強烈。但在實質上卻沒有區別,每個人中獎的概率都是50%,即中獎與不中獎。
同樣的道理,對于個人而言,在生活中要成功做好一件事的概率是沒有大小之分的,只有成功或失敗之分。但這概率的大小卻很能影響人做事的心態。
人們常說:“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此話并不無道理。希望越大,成功的概率就越大,由此而麻痹了人的心態——以為如此大的概率也是自己能夠成功的籌碼,這樣在思想和行為上就會有所懈怠。自以為十拿九穩的事,到頭來卻把事情弄砸了。這并不奇怪,因為所謂的“概率大”已逐漸由“希望”轉移到“失望”上面了。一說到把這件事做好的概率微乎其微,做事的人難免心灰意冷,因為覺得機會渺茫。因此而喪失了克服困難的意志,覺得事情做不好那是理所當然。
如果說概率有大小之分,那應該不是針對個體而言,而是從一個群體出發,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念,有不同的做事方法。把地球給撬起來,這在大多數人眼里是絕對不可能的。但在牛人亞里士多德眼里,他覺得成功做這事的概率那是100%——絕對沒問題,只要你給他一個支點和足夠長的杠桿。就像前面提到的抽獎一樣,25%、33%和50%這些概率只不過是外界針對這個群體給出的。25%的機率同樣能中獎,50%的機率也會不中獎,對于抽獎者個人而言,沒有概率大小之分,只有中與不中之分。別人說做這件事相當容易,切莫掉以輕心,也許你做這件事會相當困難。大家都說做這件事相當困難,切莫心灰意冷,也許你做這件事能如魚得水。成功與否,不在概率大小,而在于自己能否清楚地認識自己:容易的事自己是否具有做這件事必備的素質,困難的事自己是否有克服這個困難的潛質。
總之,在自己沒做一件事之前,不要在外界評價的“容易”和“困難”之間對號入座。要對自己有個清楚的認識,不要膨脹了“自信”,更不要埋沒了自己的“潛質”。不要被“絕對有希望”所蒙蔽,也不要被“希望渺茫”所打垮。記住:生活中的概率有且僅有一個數值,那就是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