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3G 了嗎? 3G 技術 & 3G 現況完整剖析
3G 到底是什么?最近有關于 3G 的話題炒的沸沸揚揚,可是相信大部分的人,還是不懂到底什么 3G 這項陌生的新技術。3G 指的是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 (3rd Generation ),是由 ITU 國際電信組織所制定的標準。而 2G 是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以目前全世界有 20 多億用戶數的 GSM 為代表,國內的主要業者也都采用 GSM 系統。至于最早的 1G,其技術種類為AMPS,也就是類比式行動電話系統,臺灣早期俗稱的黑金剛大哥大,就是采用此系統。以國內的中華電信為例,1G 則在民國 74 年開始提供服務,2G 在民國 84 年,3G 則是在民國 94 年正式啟動,剛好都間隔了十年。
通訊技術講解
早期的 1G,只能提供語音通訊的服務,連文字簡訊 SMS 都還無法提供。到了 2G 的時代,開始分成兩派,一派是由美國主推的 CDMA ( 劃碼多路進階 ),另外一派則是全球最普遍采用的 GSM( 泛歐數碼式移動通信 )。2G 的傳輸速率,開始可以傳輸文字,SMS 文字簡訊就是在 2G 的時代出現。在 2G 與 3G 的過度期間,出現的 2.5G 的 GPRS,是應用于 GSM 的技術之上,可以增強數據傳輸的速度,但是還是無法來傳輸大量的影音資料,只能傳輸一些容量不大的圖檔和音樂檔。然而嚴格來講,2.5G 的 GPRS 服務,在臺灣并未達到普及的程度。
到了 3G 的時代,主要的技術分為 WCDMA、CDMA 2000、TDS-CDMA 三種,其中 WCDMA 和 CDMA 2000 的技術都已相當純熟,TD-SCDMA 仍未到正式商用的階段。WCDMA 技術主要是由歐洲和日本主推,主導的廠商有 Nokia、MOTOROLA、Sony Ericsson 等,此技術可基于 GSM 的技術上發展,因此也獲得原 GSM 系統的青睞,在升級為 3G 時采用 WCDMA,國內有四家業者采用 WCDMA,分別是中華電信、遠傳電信、臺灣大哥大、威寶電信等,而 WCDMA 的下載理論值可達到 384 kbps,已經足以應用手機上的影音傳輸。
而另外的 CDMA 2000 部份,是由朗訊(Lucent)及高通主導,其中 CDMA 1x EVDO 技術,可達到 2.4Mb/s,是目前全球數據傳輸最高速的 3G 技術,韓國的三家主要電信業者 SKT、KTF、LGT 和日本的 au by KDDI,都已經提供此服務。而同樣采用 CDMA 2000 1x 技術的臺灣亞太電信,升級為 CDMA 1x EVDO 的計畫仍遙遙無期。
日本 NTT DoCoMo 成功經驗

2G 的時代是講電話,以語音通話為主;到了 3G 的時代,則是以「看」電話,影象是 3G 的最大特色。消費者可用 3G 打影像電話,看得到對方進行雙向視訊,也可在手機上看電視、電影預告片,以及下載全曲音樂。
以全球最早提供 WCDMA 服務的日本 NTT DoCoMo 為例,在 2001 年底就展開了 FOMA 服務,有別于 2G 的 MOVA。早期由于手機技術不佳,手機體積過大、待機時間過短、訊號不佳等缺點,以及手機的規格不如 2G 手機,使得用戶數一直很少。直到了 2004 年春天,發表了 900i 系列的五款 3G 手機以后,改善了以往的缺點,使得用戶數開始大量增加。到了 2005 年 8 月為止,已經突破 1500 萬的用戶數,是目前全球 WCDMA 用戶數最多的電信公司。
此外,NTT DoCoMo 主導手機規格和應用服務的提升,也是增加用戶數大量成長的主要原因。在 2005 年春天發表的 901i 系列當中,五款的手機全都內建 200 萬畫素相機、超大尺寸屏幕、全曲音樂下載,加速推廣 3G 手機的規格和應用,并宣布 2006 年起不再提供銷售 2G 手機,并且大量貼補 2G 用戶轉換 3G 的費用,使得 2G 用戶有高意愿轉換 3G 手機。
臺灣 10 月完全邁入 3G 時代
3G 可進行雙向視訊電話
國內有四家主要業者提供 WCDMA 的服務,臺灣大哥大、遠傳電信、中華電信相繼開臺,目前僅剩下威寶電信尚未開臺,預計在 10 月以后,臺灣的四家 3G 業者將展開廝殺,加上 10 月 15 日號碼可攜制度的展開,屆時后臺灣的電信市場勢必面臨重新洗牌的局面。
在亞洲地區方面,香港是除了日本以外,最早提供 3G 服務的地區,在 2004 年初已經開臺,目前有 3HK、SmarTone、CSL 等三家業者提供服務。另外,以往日本在 2G 采用的 PDC 系統和世界不同步,在 3G 時代也終于統一了。對于臺灣的 3G 用戶來說,3G 可原號原機漫游日本,透過 DoCoMo 或是 Vodafone JP,都可提供 3G 漫游,加上日本又已經通過臺灣游客免簽證,未來游日將更為方便!
posted on 2005-12-19 21:39
小力力力 閱讀(2401)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Mobile Equipment && wire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