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lop 和orkut 的差異
作者:Flyingis
博客在前幾年就已經存在了,但博客人數的增長速度和現在相比相差一個數量級,從QQ/BBS/Blog/Wiki的發展都經歷了一個從緩速發展到飛速發展的質的變化,這是之前人們所不會預料的。它們都抓住了人們生活中最普通的但又是潛在的需求,從而在互聯網中站穩腳跟,豐富了人們的網絡生活,成為網絡經濟增長的亮點。
wallop和orkut大家都不陌生,它們被稱為社會軟件,似乎要像眾多互聯網上的“前輩”一樣,挑起網絡流行的大旗,成為網絡中的新星。它們的理論基礎,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倫(Stanley Milgram)于20世紀60年代最先提出的“六度分隔法”(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前段時間在blogjava上胡子魚給了一份邀請,讓我有機會試用了wallop和orkut。
雖然wallop和orkut都基于相同的理論基礎,但Microsoft和Google的產品還是有許多不同點:
1. wallop算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RIA(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orkut則基于當前最流行的AJAX技術。
2. wallop的風格當然離不開微軟的“最佳用戶體驗”,不論是Windows XP、Vistual Studio 2005還是年底即將發布Vista都是如此。orkut則沿用Google一貫的簡約、明了。
3. wallop的個人信息很簡單,而orkut則為用戶信息提供了豐富的細致的分類,讓大家更容易了解朋友的基本信息。
4. wallop通過導入rss feed,可以讓朋友直接在wallop上查閱個人的blog,并具有簡單的blog功能。orkut則沒有。
5. wallop中和朋友的等級劃分比較簡單,通過point to me來顯示兩人之間的關系。在orkut上可以了解到對方較為詳細的信息,并通過眾多等級劃分和屬性歸類,將網絡中的每一個個體都能準確劃分到相應類別。
6. wallop功能上還比較簡單。orkut則繼承了Google搜索良好的基因,并集成了社區、媒體、新聞等功能,讓人感覺更為豐富。
在細節上,wallop和orkut還有許多不同的地方,但它們都為我們展示了Internet又一個豐富的內涵與體驗,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近。wallop和orkut這類社會軟件最終走向何方,是否會成熟,和“前輩”一樣被廣大用戶所接受?我們拭目以待。
附圖(點擊后面鏈接可瀏覽原圖):wallop orkut

ps. 現在手上還有一些wallop、orkut和gmail的邀請,需要的朋友可以留下信箱。orkut沒有限制,gmail有幾十個,wallop有十個(送出去了兩個,似乎沒有減少)。注意,gmail的信箱接收邀請我試過兩次都沒有收到,大學校園的信箱也沒有用,據說126/163的國內信箱也不行,因此建議用hotmail/msn/yahoo的信箱,這三個即發即收,我試過的。
wallop邀請有限,需要的朋友請盡量提供hotmail/msn/yahoo的信箱,如果沒有接收到邀請,證明邀請已送完,需要一點時間向wallop申請更多的邀請再發送給大家,已申請上wallop的朋友可以發送邀請給其他的人,我也可以請其他申請上的朋友發給你們。
orkut需要gmail才能接收邀請,因此需要orkut邀請的我會先發送gmail邀請到你們的信箱,然后再把你們的gmail信箱反饋給我。
博客在前幾年就已經存在了,但博客人數的增長速度和現在相比相差一個數量級,從QQ/BBS/Blog/Wiki的發展都經歷了一個從緩速發展到飛速發展的質的變化,這是之前人們所不會預料的。它們都抓住了人們生活中最普通的但又是潛在的需求,從而在互聯網中站穩腳跟,豐富了人們的網絡生活,成為網絡經濟增長的亮點。
wallop和orkut大家都不陌生,它們被稱為社會軟件,似乎要像眾多互聯網上的“前輩”一樣,挑起網絡流行的大旗,成為網絡中的新星。它們的理論基礎,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倫(Stanley Milgram)于20世紀60年代最先提出的“六度分隔法”(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前段時間在blogjava上胡子魚給了一份邀請,讓我有機會試用了wallop和orkut。
雖然wallop和orkut都基于相同的理論基礎,但Microsoft和Google的產品還是有許多不同點:
1. wallop算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RIA(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orkut則基于當前最流行的AJAX技術。
2. wallop的風格當然離不開微軟的“最佳用戶體驗”,不論是Windows XP、Vistual Studio 2005還是年底即將發布Vista都是如此。orkut則沿用Google一貫的簡約、明了。
3. wallop的個人信息很簡單,而orkut則為用戶信息提供了豐富的細致的分類,讓大家更容易了解朋友的基本信息。
4. wallop通過導入rss feed,可以讓朋友直接在wallop上查閱個人的blog,并具有簡單的blog功能。orkut則沒有。
5. wallop中和朋友的等級劃分比較簡單,通過point to me來顯示兩人之間的關系。在orkut上可以了解到對方較為詳細的信息,并通過眾多等級劃分和屬性歸類,將網絡中的每一個個體都能準確劃分到相應類別。
6. wallop功能上還比較簡單。orkut則繼承了Google搜索良好的基因,并集成了社區、媒體、新聞等功能,讓人感覺更為豐富。
在細節上,wallop和orkut還有許多不同的地方,但它們都為我們展示了Internet又一個豐富的內涵與體驗,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近。wallop和orkut這類社會軟件最終走向何方,是否會成熟,和“前輩”一樣被廣大用戶所接受?我們拭目以待。
附圖(點擊后面鏈接可瀏覽原圖):wallop orkut


ps. 現在手上還有一些wallop、orkut和gmail的邀請,需要的朋友可以留下信箱。orkut沒有限制,gmail有幾十個,wallop有十個(送出去了兩個,似乎沒有減少)。注意,gmail的信箱接收邀請我試過兩次都沒有收到,大學校園的信箱也沒有用,據說126/163的國內信箱也不行,因此建議用hotmail/msn/yahoo的信箱,這三個即發即收,我試過的。
wallop邀請有限,需要的朋友請盡量提供hotmail/msn/yahoo的信箱,如果沒有接收到邀請,證明邀請已送完,需要一點時間向wallop申請更多的邀請再發送給大家,已申請上wallop的朋友可以發送邀請給其他的人,我也可以請其他申請上的朋友發給你們。
orkut需要gmail才能接收邀請,因此需要orkut邀請的我會先發送gmail邀請到你們的信箱,然后再把你們的gmail信箱反饋給我。
posted on 2006-01-17 22:52 Flyingis 閱讀(3524) 評論(143)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Di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