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觀察一:評論搜索
第一個重要趨勢就是搜索用戶自己產生的內容。2005年稱得上是博客搜索引擎之年。互聯網領域對于博客信息的挖掘是如此地關注,以至于幾乎每個主要的搜索引擎都感覺到必須提供博客搜索,包括Google在內。
隨著博客搜索引擎流量的增加,很多公司都想趕上Technorati這樣的博客搜索引擎。其中,Ice Rocket進行得不錯,而像Blogdigger和Feedster這樣的網站則要遜色不少。
但從另外一個方面講,每個博客搜索引擎都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他們都在全心投入于搜索博客本身,但卻尚未能認識到,我們用戶需要的是搜索整個博客的對話內容,其中包括博客讀者的評論。這種搜索能力將成為未來幾個月博客搜索大戰中的一個方面。
像
Intelliseek這樣的公司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但其他的還沒有。博客搜索的所謂四巨頭:Technorati、PubSub、Google和Ice Rocket在繼續挖掘博客方面的新功能,但看起來似乎仍對讀者評論的挖掘有失重視。四巨頭中的哪一家將首先來幫助我們?是否會出現一些新的搜索引擎來改變游戲規則?這些就讓我們在2006年中注意觀察吧。
趨勢觀察二:社交商務
許多人喜歡討論廣告業將如何成為所謂長尾(Long Tail)世界的主要的媒體收入來源,特別是Google公司的AdSense及新興的博客廣告領域。但是,對于大多數博客和播客來說未必如此。原因在于廣告界仍被所謂短尾(Short Tail)控制著。廣告業的衡量尺度仍然是眼球。
然而社交商務(Social Commerce)則是一個我認為具有極大希望的、博客可以從中盈利的方式。對于博客作者、營銷方及現存的電子商務網站,將是共贏的局面。
社交商務可以采用多種形式,但總的來說它代表著一個大家能在線合作共享信息的地方。每個用戶從可信賴的其他人那里獲取建議,找到商品、服務,最終完成購買,從而通過集體的力量,縮減調研和購買的周期。
一個很好的社交商務的例子是雅虎的Shoposphere。用戶在Shoposphere中可從按主題分類,并在其他購物者經常選擇的商品中發現有趣的產品。然而,這還只是一個開始。社交商務并不局限于這些網絡巨頭,這種機會向我們每個人開放著。一個極佳的例子是Treonauts博客。Treonauts向讀者提供著關于智能手機的許多建議和新聞,同時也同眾多商家們合作。這些電子商務伙伴負責處理訂單,而Treonauts的作者Andrew Carton只管寫他的博客。2005年開始的時候,Treonauts就已經獲得了每月8000美元的收入。我有理由猜想其中大部分來自于商家而非廣告。
那么對于2006年,我認為Amazon、Froogle和雅虎都會將現有的加盟計劃推進到更高的級別。一些電子商務網站有可能同主要的博客平臺結成伙伴關系,以便使這種聯合品牌的社交商務更加容易。
趨勢觀察三:RSS驅動
一年之后,RSS世界將會是一種怎樣的情形呢?2005年使用RSS技術的用戶比例增長了,但比較緩慢。據Forrester公司統計,這一增幅為6%,僅比2004年高2個百分點。緩慢增長的原因之一就是,RSS對于一般用戶來說過于復雜。
而事實是,上千萬的用戶已經在閱讀RSS提供的信息,他們只是還不知曉罷了。原因是RSS已經被無縫地嵌入到了網絡應用中。RSS被Google、雅虎和
微軟MSN等大型網站用來管理信息。現在這些努力已經取得了成效。事實上,雅虎經調查發現,27%的雅虎用戶在其個性化首頁上使用著由RSS聚合的內容,而不知道正是RSS技術在驅動著這些。
那么,我們會看到什么改變呢?在2006年,RSS閱讀將變得更為便利,特別是因為今年將到來的Windows Vista系統中將全面支持RSS。RSS也會被用作許多連接設備的組成部分,從手機到銷售設備的顯示部分。除了新聞和博客外,其它許多信息渠道也將利用起種子方式。
RSS將越來越成為一種“管道業”,一種必不可少的連接組件。簡言之,同1996年的“
Intel Inside”運動一樣,2006年將會是“RSS Inside”。
趨勢觀察四:人才爭奪
根據近期的預測,美國經濟在2006年將達到3.4%的增長速度。相應地,隨著經濟的上升,就業市場也將隨著升溫。雇主可能新增200萬職位,當然這分布于許多行業。但我可以告訴你的是,在技術和市場領域,將會越來越難找到合適的人才。
在2006年,博客將在公司發現和挽留人才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對于一些公司而言,通常情況下較難將自己定位成最佳的就職之所,但他們將會利用博客來增加透明度以便爭奪頂級人才。與此同時,那些已經在其所在領域成為專家的大型公司的博客們,將會發現自己更加受到尊崇。而一些小型公司將在博客世界中,逐漸放松對其人才的制約,以便使得這些人才得到激勵,保持興趣和知名度。
趨勢觀察五:Web 2.0將受挫
許多創新性的Web 2.0創業公司正在雨后春筍般接連出現。許多都具有三個特性:社會化、使用Ajax技術搭建及依賴于廣告的商業模式。
同時,大型公司也在對免費使用的、由廣告支持的網絡應用表示出興趣。
微軟在2005年11月公布了Window Live和Office Live的計劃。
而不幸的現實是,所有這些口號所圍繞的在線廣告的增長,并沒有像Web 2.0的市場所希望的那樣快。據JupiterResearch公司預測,2005年到2010年之間,在線廣告大約是10%的年增長率。這將令眾多一心想從在線廣告上賺錢的創業公司感到失望。
相信那些已經形成了規模、站穩了腳跟并已盈利的公司問題不大。Google、雅虎和
微軟仍會成功。但對于其它尚未發布的建立于在線廣告之上的商業模式,索套正在拉緊。我認為,那些在尚未被證明的依賴廣告的創業方面的風險投資將會減緩,而且我們將會發現至少在在線廣告方面,長尾的增長不會像我們希望的那樣快。
趨勢觀察六:“功能蔓延”癥
桌面軟件產業的一個通病就是“功能蔓延”(Feature Creep)—維基百科全書將這一詞匯解釋為:軟件過分強調新的功能,以至于損害了其它的設計目標,例如簡潔性、輕巧型、穩定性及錯誤出現率等。
當今的許多基于互聯網的應用同從前的桌面軟件相比有著革命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其社交功能方面。但是從2005年后期開始我們發現,所謂Web 2.0的世界也在經受著功能蔓延的問題。網絡業也在忙于發布新功能,而不是致力于建立能健壯到99.999%程度的業務。
2006年,這些爆發性出現的Web 2.0的公司將會在創新方面有所減緩,以便為未來更好的發展搭建好基礎。這不僅對處理更多的服務請求是關鍵,更重要的是它們將同Google、雅虎和
微軟展開競爭。
趨勢觀察七:帝國反擊戰
據Socialtext公司最新的調查顯示,世界財富500強公司中僅有4%擁有公開的博客。迄今為止,大多數運用博客的公司都是一些中小型企業—白葡萄酒制造商Stormhoek公司在過去一年中,成功地通過使用博客令其銷售額翻了一倍。
我認為在2006年,那些所謂的“帝國”或者說大型公司,將會大規模反擊,以確保自己在網絡世界的口碑傳播游戲中不敗給那些小型企業。他們會成功嗎?一些會,另外一些則不會。
(博客言論僅代表個人觀點)
博客作者背景:史蒂夫·魯貝爾(Steve Rubel)是美國CooperKatz & Company公司的副總裁,同時他也是一位資深的市場分析人士,擅長從市場的角度解讀新技術。他熱衷于寫作,其網站“微勸說”(Micro Persuasion)在博客圈里享有盛譽,名列Technorati全球最流行博客排行榜第6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