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過一項統計,在大連有95%以上的軟件公司都是軟件外包的公司,準確的說:是面向外國開發的軟件公司。這種現象不單單只出現在大連,現在北京,上海包括深圳也有很多對日開發的外包公司,只是數量上不象大連那么明顯罷了。
??? 我看到很多程序員都在討論外包的利弊,在這里我只談談自己的觀點:
??? 1:曾經問過許多大連軟件行業的朋友,大部分人都抱怨自己的工作時間長,工資待遇不高,而且工作技術含量不高,感覺學不到什么新東西。用一句網友的話來形容:“軟件外包,豐富了老板的腰包,犧牲了程序員的青春”。工作將近三年,我的感受也是如此。外包就是這個樣子:內部設計是外國人做的,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按照人家的式樣書,把偽代碼經過枯燥無味的反復調試工作變成可以正常運行的程序。測試也是如此,我們只需要負責單體測試就足夠了。大部分測試工作:連接測試,綜合測試,壓力測試統統移到外國去做。這就是大部分軟件外包公司的現狀。學過軟件工程的人都應該深深的知道一點:在軟件開發的過程主要由設計,代碼,測試三部分組成。對應這三部分,合理的安排開發時間是非常必要的,往往我們項目是這樣安排的,3:1:2,也就是說設計需要的時間是代碼部分的三倍,測試部分是其2倍(單體測試應該和代碼整合成一個部分)。按這個比例計算,如果整個項目的資金為60萬,做程序員的最多能分到10萬,而公司中人數最多的也是程序員。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么如此多的程序員在抱怨工資低了。至于技術含量的問題,我想應該這么理解:不是我們做的項目缺少技術含量,而是技術含量高的部分絕大多數都是由日本鬼子完成的,外國人看中了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市場,才把這些技術含量低的部分拿到中國來做。而外國人也絕不會把技術精髓的部分拿到中國來做。
??? 2:上面說到外包的那么多缺點,我們不做總可以了吧?但為什么還有那么多的人樂此不彼呢?原因大概有這么兩點:中國的軟件產業從98年開始茁壯的開始成長,到2001已經發展的很火爆,仔細想想當時97屆的計算機畢業生(2001年畢業),基本上沒畢業就找好工作了,沒找到工作的只是寥寥幾人,可以想象當時的計算機行業相當紅火???002年隨著全球IT產業的不景氣,中國的軟件行業已經逐漸走下坡路,很多軟件公司倒閉,破產。也就是說,現在的軟件行業不好做了,最起碼不如以前了。在這種情況下,合理的利用外來資產來發展壯大中國的軟件行業也不失為一種對策。還有一個原因:我國的軟件行業屬于起步比較晚,經驗和人才相對匱乏,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合作,可以為我們培養出很多高水平的管理和開發人員。曾經問過一些在北京工作的軟件開發人員,他們通常寫代碼不寫注釋,也用不寫軟件開發的相關文檔。試想這樣的軟件產品的質量能放心的了么?而在外包公司,這種現象是根本不能發生的。即使,技術含量再低的工作,內部設計書,詳細設計書,單體測試報告…這都是不可缺少的產品的一部分,而且國外公司對這些文檔的要求都是比較嚴格的。做任何事情都要按著一定的規范來做,雖說有些繁瑣,但對于沒有太多經驗的程序員來說,書寫技術文檔對其事業發展是很有好處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 總體來說,軟件外包有利有弊。我認為對我國目前軟件產業不太成熟的現狀來說,軟件外包的利大于弊。做任何事業總要付出犧牲,而中國軟件事業犧牲的確是我們這一代程序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