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把JME例子的源代碼看了一遍,對使用JME有了初步的了解,看完之后就打算自己編一個例子試試。
使用JME進行3D開發無非就是先用3DMax之類的軟件進行3D建模,然后把建好的模型通過JME中相應的類轉化為JME理解的形式,再在顯示屏時顯示出來,最主要的部分一是建模,二是對模型的操作。
今天通過寫一個例子,發現模型的轉化并不困難,幾行代碼就搞定了,但是對模型在屏幕中應該顯示多大和應該放在什么位置卻不好把握。比如說我要顯示一臺筆記本電腦,由于我要操作筆記本--按筆記本電腦的某個鍵要產生相應的響應,所以我不能在建模中把筆記本的按鍵“建”為一個整體,我需要把筆記本電腦的基礎建立起來,再把每個按鍵建立起來,然后在JME中把按鍵“加”到筆記本電腦的基礎上--這樣才能對筆記本電腦進行操作,比如說按一個有按下去的動作,那么各個按鍵和位置基礎的位置和它們之間的大小關系就要符合常理才有真的感覺。但是在JME中好像沒有那么“智能”能使物體之間的相互關系符合常理,那應該怎么辦呢?在JME中,物體之間的位置是靠三維空間坐標設定的(也就是x,y,z),大小是按比例設定的(也就是百分比,1為原模型大小),那么如果我要使物體之間的位置、大小關系符合常理,就要通過很多次的嘗試才有可能成功,這使我感到非常麻煩。如果我有很多物體需要顯示,那么我不是非常頻繁的嘗試嗎?就像是如果沒有可視化進行界面編輯,那么要做一個美觀的界面將會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想想就知道在這上面要花費很多時間。
在官網上看例子,看有的出現了這個問題,想找找看,結果上面一句話把我給噎回去了:為什么要放在這里呢?那是因為經過了很多次試驗得到的(原文大意)。
我不知道3DMax之類的軟件在建模時是不是可以直接把模型的建立符合常理(我不負責建模),如果能符合常理的話直接導入就好了,但就我今天用別人做的模型寫的程序來看,還是需要我進行調整的。
不過好像JME官網上有一個MonkeyWorld3D的軟件,可能是管3D可視化設計的,以前下過,但沒弄懂怎么用。明天上官網看看,找找有沒有這方面的解決辦法。
不知道有哪位仁兄有這方面的經驗,望稍稍告知一二,在下在這里多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