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現代生活對我們的健康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連眼睛都不能幸免。在6月6日“世界愛眼日”即將到來之際,我們要讓大家認識一種新的流行性眼病----“電腦視疲勞綜合征”。
江蘇省中醫院眼科主任王育良教授昨日(20日)告訴記者,在辦公室經常用電腦的辦公族普遍感到眼皮沉重、眼干澀、酸脹、疼痛、異物感、畏光、流淚、視力模糊、重影、眼部充血等。這種病的名字就叫“電腦視疲勞綜合征”,是電腦普及后才出現的新病種,不過10年時間,它已是眼科常見病之一。
其實,罪責并不在電腦,而在我們沒有科學用眼。
A “目不轉睛”導致眼干澀
從事廣告平面設計的張小姐眼睛最近出了毛病,每到上午就會感到眼睛干澀,而到下午就莫名其妙地流眼淚,而且愈演愈烈,現在簡直就是“淚如雨下”。就診時,醫生說她患了干眼癥。
王育良主任告訴記者,現在眼科門診中許多人訴說自己經常有眼睛干澀、痛癢、灼熱、疲勞等癥狀,這中間有很大一部分是干眼癥的患者。
淚液對眼睛具有營養、保護作用,也有濕潤、清潔作用,對眼的光學功能還具有重要的協同作用。很多原因可導致眼部腺體組織功能障礙,形成干眼癥,其中長時間電腦工作而“瞬目減少”,是重要原因之一。調查發現,使用電腦者中,有3成出現干眼癥狀。
眨眼,是一種神經反射,正常情況下,眼睛每分鐘會眨15-25次,但當人全神貫注目不轉睛地注視時,這種神經反射會被抑制。有人統計,操作電腦時,每分鐘眨眼僅5次;玩游戲機時,每分鐘眨眼僅3次。
眨眼頻次減少,久而久之會導致副淚腺萎縮,就形成了干眼癥。干眼癥容易導致角膜上皮的點狀剝落,加重角膜刺激癥狀,進而導致主淚腺的分泌,所以干眼癥的患者,有的還會經常“淚如雨下”。人到65歲時。淚腺分泌的淚液,只有18歲時的40%,老年網民更要防干燥癥。
B “視近過度”導致視疲勞
網迷柳先生時常感到眼睛酸脹,但醫生說他的眼睛一點病也沒有,僅僅是視疲勞。美國的一項報告表明,每天在電腦前工作3小時以上者,90%的人眼睛會產生“視疲勞”。
王育良主任介紹說,眼睛看近看遠,是通過晶狀體變厚變薄來調節的。視遠時,睫狀肌放松,晶體變薄;視近時,睫狀肌收縮,晶體變厚。
睫狀肌的收縮,猶如人勞動時肌肉的緊張狀態,持續的緊張容易引起肌肉疲勞和損害。長時間電腦工作,長時間地視近過度,睫狀肌長期持續收縮,形成調節痙攣,就會引發視力疲勞。
文案人員打一份東西,要不斷地看文稿、屏幕和鍵盤,眼睛在三者之間頻繁移動,在各視點及視距間頻繁調節,而且三者均是視近狀態,均需睫狀肌的調節,由于沒有視遠過程,睫狀肌得不到放松的機會,極易產生視疲勞。
中老年人因眼球調節力逐漸減弱,看電腦更容易發生眼疲勞。
C 30多歲怎得了假性近視
30歲的劉先生近來看東西越來越吃力,查完視力被告知“患了假性近視”后,他大吃一驚:“不是說過了18歲,眼睛就不再近視了嗎?”
王育良主任解釋說:長時間看電腦,持續“近距離”視物,再加上視屏光線對眼睛調節功能的影響,讓眼睛的調節度“高頻使用”,睫狀肌長時間地處于緊張狀態, 導致肌肉痙攣,失去調節功能,形成了看遠模糊,看近清楚的假性近視。那種認為視力隨著身體發育而定型的想法,是用眼衛生的誤區。
劉先生的假性近視是因視疲勞引起的,初期注意休息,尚可以恢復。但對18歲以前的青少年來說,這種長時間的假性近視往往會發展為真性近視。隨著電腦的普及,很多孩子兩三歲就開始接觸電腦,現在造成真性近視的孩子的年齡已越來越小了。
D 暗中看電腦患上青光眼
王女士雖已年近50,但每晚仍要在電腦前工作三、四個小時,為省電,她一般不開室燈。近來她感到眼睛脹痛,視物模糊,有時看燈光時周圍有一圈光暈,很不舒服。就醫被確診為閉角型青光眼。
王育良主任告訴記者,眼球內有一種液體叫房水,它不斷地生成和排出,將眼壓維持在正常水平。房水是通過前房角處的濾簾組織排出眼球外的,若因種種原因,造成房水流出阻力增加,致使眼球內的房水超量,眼壓就會升高。青光眼是一種眼壓增高、視神經和視功能損害的致盲性眼病。
電腦一族,夜晚在電腦前工作時,周圍光線一般較暗,這樣,瞳孔容易散大,讓房角變窄,房水排除阻力增加;工作時,神經高度緊張,引起眼睛房水分泌過多。這樣,最終會致使眼壓增高,視神經損害,形成青光眼。
黃種人普遍前房角較窄,尤其到四、五十歲后,晶體容易膨脹,前房角變窄,因此中年電腦一族,更要防范此病。
E 上網到深夜患上黃斑病
有位60歲的高工每晚總要上網查資料查到深夜,就診時訴說突然眼睛看不清東西了,看到的窗架、鏡框不成直線,看到鮮艷東西是灰灰的一團,但眼睛卻并不痛不紅的。最終確診為眼黃斑病。
王育良主任介紹,長時間使用電腦,容易導致黃斑變性。原因是,視網膜上有一種感光物質叫視紫質,它在光線照射下發生化學反應產生訊號,由神經傳導到大腦, 讓我們看清外部世界。視紫質發生化學反應,引起視神經代謝的增加,代謝產物的傳輸,在人類進化過程中是平衡的。
但是,若長時間用眼過度,視神經代謝加快,打破了這種平衡,就會導致視神經代謝產物在玻璃膜上的堆積,形成玻璃膜疣,影響到和玻璃膜相鄰的組織----視網膜的營養與代謝。黃斑區是視網膜上最敏感的視覺形成區域。黃斑區代謝發生問題,就好比拍照的膠卷底片出了問題,自然就“拍”不成好的圖像了。
F 亂點眼藥水損傷視力
有位研究生長期用電腦感到眼睛干澀、酸脹、充血,有異物,以為是眼睛發炎,就買來消炎眼藥水滴眼。剛滴時,眼睛好像舒服一點。但幾天后,眼睛反而越來越不舒服,有發癢、刺痛感,而且還畏光。就診時發現,由于不恰當地滴了消炎眼藥水,已損傷了視力。
王育良主任介紹,一般的滴眼液,常含有防腐劑、激素、抗生素,非但不能改變淚液分泌減少的癥狀,長期使用會對眼睛造成損害?,F在已有不帶防腐劑的“人工眼淚”,可以滋潤電腦族的眼睛,但不能代替眼淚。因為眼淚中有一種“細胞活素”可轉化成“生長因子”。
那如何才能盡量減少電腦對眼睛的傷害?王育良主任介紹:
1、操作電腦的最佳距離應是50厘米-60厘米,避免輻射和視近;
2、不要長久地“目不轉睛”。使用電腦時,應多眨眼,工作1小時應休息5分鐘左右,遠看或做一下眼保健操;
3、室內光線要適宜,不要在黑暗中看電腦,背景太暗,容易造成視疲勞和瞳孔散大; 4、葉黃素、維生素A、蛋白質等,是合成視紫質的原料,電腦族要多食:蛋黃、深綠色鮮蔬菜、胡蘿卜、白菜、豆腐、紅棗、橘子以及牛奶、肝臟、瘦肉等食物, 提升視紫質的合成、增強視網膜感光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