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地址:http://blog.csdn.net/yeka/archive/2007/05/09/1601253.aspx
按:
今天在干部會上,再次提到“不要為了檢討而檢討”。因為干部例會上,要求大家先談自己部門的問題,結果就有演變為例行痛訴自己不是的形式的可能,中國人重形式輕實質的毛病真是無處不在,這引起了我的警惕。因為我已經看到個別干部的檢討里帶著油滑氣,上午做完了檢討,下午開會照樣給我看不踏實的工作。對此,我深惡痛絕。
恰好下午看到了《商界》上的一篇文章,找出來貼在這里,提醒我,也提醒我的伙伴們。
什么妨礙我們進步
北京宅急送快運公司總裁 陳平
我熟悉的一位調度,非常虛心好學,為了不斷的進步,三十好幾了也不結婚,把積蓄全用在了就讀各種培訓班上。
有一次,大冬天的,凌晨五點,他把睡的正香的司機、速遞員叫了起來,讓他們馬上出車。司機速遞員火速趕到取貨單位,只見大門緊閉,門衛借著燈光很不耐煩地仔細看了看工作單,原來取貨時間是下午五點。這位調度遭司機速遞員指責的“慘景”就可想而知了。
類似這樣的事常常發生,領導幫助他時,他總是使勁拍打自己的腦袋,痛罵自己,發誓改!改!改!
半年過去了,大家仍沒有看到他提高進步的跡象。于是戲稱他“勤勤懇懇犯錯誤,踏踏實實不改正。”
人們常說:“虛心使人進步”“學習使人進步。”為什么這位調度既虛心又好學可就是不進步呢?這就是我想和大家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人們為什么要虛心?那是為了聽取別人好的意見。人們為什么要好學?那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知識。好!問題就出在這里。聽取意見和豐富知識在“虛心使人進步”這個過程中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目的,它從中間這么一插,“使人進步”的這一最終目的就被常人忽視了。人性的弱點往往是達到了一個目的,就失去另一個目的,階段目的不是虛心好學的原本目的。因此,嚴格來說,虛心好學是不能直接使人進步的,在虛心好學與成長進步中間還存在著一個重要環節,那就是改變。虛心好學應該說是進步的前奏、鋪墊或者說是一個積累。改正是虛心好學到進步整個過程中的一個轉折點,或者說是一個飛躍,也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分水嶺。如果沒有改變就不會有進步的結果,前面的虛心好學也就成了擺設和無用功。有很多人一輩子很注重學習,到了五六十歲還不注重改變,終身就這樣荒廢了。
虛心好學要一輩子,改變可能只需幾小時。別看這幾小時,決定著進步與不進步,成功與不成功,對于每一個人來說,改變是何等的重要啊!
有人會說,我天天都在改變,過去我抽煙,現在不抽了,過去我開車快,現在不快了等等。不可否認,不良習慣和做錯了的事,大家都在改變,有些是自己吃了虧,栽了跟頭,有了沉痛的教訓,不改不行。我們稱之為“被動改變”。有些是外部環境的影響,規章紀律的約束,上級領導的處罰,我們稱之為“強制改變”。總之,這樣的改變還不能使自己發生質的改變,最有效的改變和改變的最高境界是發自主觀的沖動,改變自己性格中的不肯改變。這句話有點繞嘴,反復讀幾遍,理就通了。
今年春節,我去給一位老同事拜年。他告訴我住2單元306室,我找到后看見門上寫的是206。不敢相信自己,便輾轉到了3單元找到了306室,因不知道哪個是正確的,便用手機與他確認。他到樓下迎接我時,還在強調自己住306,其實他住的就是206。因為他住3層,所以他就定勢為306。住3層就是306的定勢使他十一年對門上的號碼206視而不見。事隔半月,我授意其他同事再次詢問他家的門牌號,他還是脫口而出:“306。”
這件小事使我深刻地懂得了一個人需要改變的是什么,最難改變的又是什么。人的一生,改變的東西固然很多,但最難改變和最根本的改變應該是性格中不肯改變的思維定勢,只要這一點能夠改變,其他方方面面的改變才能奏效,才能使人不斷進步。
那么,障礙人改變的因素還有哪些呢?
一、不善于傾聽。不聽別人說話的人一定是只顧自己說話的人。與人交流,自己說個不停,壓根兒不給別人說話的空隙,別人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打斷。你不傾聽別人的意見,怎么能校對自己的行為是對是錯?對錯都拿不準,改變肯定無從談起。
二、不知道什么是“悟”。有些人雖然很善于傾聽,但不走腦子。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沒有把改變自己需要的有效信息在腦子里過濾沉淀,知識再好,意見再對,不悟就不是自己的。悟的越深,改變的就越迅速,越徹底。不悟什么都白搭。
四、“拉不出屎來賴茅坑”。雖說勇于承認錯誤但找出一大堆客觀原因,一會兒天不湊巧啊,一會兒有人使壞,就是看不到自己的問題。本來應該是改變自己,卻去改變別人,那還不亂彈琴?
五、缺乏改變的勇氣。對于每一個人來說,改變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改變是一種煎熬,改變是自我折磨,改變更是意志的考驗。孫悟空如果不是在煉丹爐里煙熏火烤49天,哪來他火眼金睛的本領?豬八戒受不了痛苦,所以他想變得漂亮一些都不行,何談變成人了。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的人,把床改變一下位置就睡不著覺,要是把席夢思改變成硬板床,那還不要了他的命?
固執己見,執迷不悟,都是改變的死敵。障礙改變的因素因人而異,各有不同。我認為這里面還有一個天性的問題。有的人自己和自己較勁,天天都在變,有的人“響鼓不用重錘”,暗示一下,很快就變。有的人任你嘴皮說破,恨不得把心掏給他,就是不見他改變。難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話到處流行,所以,不要奢望人人都能改變,人人一夜之間都會改變,自己改變和改變別人有時也要認“麻袋底繡不出花”、“朽木不可雕”這個理。
虛心好學通過改變能結出進步碩果,改變在虛心好學與成長進步的人生旅途中的確重要,但改變從字面上理解,似乎讓人有一種原先不好,改了就好的味道。為了改變,脫一層皮,掉幾斤肉,頂多只是一個進步,再往高拔一點,也只能算得上是追趕別人。由此看來,改變比起飛躍肯定要顯得遜色和層次低一些,飛躍應該說是在改變基礎上的一跳。既然虛心了一輩子,學習了一輩子,何不飛躍一把,讓人生更加光輝燦爛呢?
改變使人進步,飛躍卻能使人先知、先覺、先行。
所謂先知,不是特異功能,也不是算命先生。我認為,只要是世界上發生了的事,哪怕過了若干年你才知道。只要比競爭者早一分鐘,你就算是先知。這說明了你的觀察力不是靜止的,而是時刻改變著的。
所謂先覺,不是神機妙算,也不是料事如神,只要你在大家習以為常的生活中能發現一點點有用的東西,并悟出其道理,你就算先覺。這說明了你的思考力沒有定勢,正反向、順逆向思維形態總在變換著。
所謂先行,不是盲動蠻干,也不是超前冒進。先行只不過是你在別人正琢磨是今天改變還是明天改變的時候,你已經改變。
綜上所述,比改變更高的飛躍,是先知、先覺、先行。然而,對于一個拼命學習而不懂得改變、不善于改變的人來說,虛心好學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因為越虛心、越好學,越能為不改變找到理論和借口,這樣無疑加固了以前的一成不變。改變就會慢慢的被不改變所淹沒。
在大家都在強調學習的時候,我更看重的是“不在于你學習了多少新知識,而在于你淘汰了多少舊知識”。虛心好學不能使人進步,記住,加上改變才能使你飛躍。
往進步一面的改變不易,往落后一面的改變相對易,不管你是變好還是變壞,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起決定作用。假如認識到了這一點,如何改變,改變到什么程度,內外因的平衡關系就不難掌握了。 三、不敢承認錯誤。你要說不改變是因為不知道錯了還情有可原,問題是許多人明知道錯就是不承認自己錯。這樣的人,一類是固執,“廁所里的石頭——又臭又硬”,另一類是虛榮,“鴨子死了——嘴還硬”。唯恐承認錯了被別人看不起或受到批評,更怕承擔責任。殊不知,這是在放棄和拒絕進步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