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到一個有趣的觀點:早崩潰,不破壞。這個理論給我了許多思考,不只是軟件開發上的,更有很多對人生的看法。
這個理論大致是這樣的一個意思:當前的軟件設計,與其說是科學不如說是藝術,因為并沒有一個嚴格的方法和論斷可以定奪一個軟件的好壞,也沒有一個確定的工業標準(通常很科學化的東西都可以很快的用工業標準來描述)可以指導、確保軟件的開發過程不那么隨意。正因為如此,當前的軟件世界問題多多,而且久違的銀彈還是沒有出現。那么,在實際開發的過程中,如何開發出一個質量高,又符合要求的系統呢?這就是“早崩潰,不破壞”理論存在的價值了。它是說,項目你可以讓它盡早的崩潰,實時的崩潰,以發現問題,從而改正這些Bug,使系統能夠暴露問題,盡早的恢復到正常的狀態。這就引出了測試要頻繁的進行,甚至是使用測試驅動進行開發。當然開發的早期,會陷入比較痛苦的狀態,問題多多,不知道如何解決。不過這些都是有好處的,做了這樣的工作,確保了發展方向和軟件質量的正確性,就使你的系統在最后才不會產生嚴重的破壞。破壞——disaster 級別的,有時是很難恢復的。所以這么看來,前期的打擊會造就后期的輕松與成熟,這何嘗不是大大的值得呢?
這個理論看似只是針對軟件開發的,卻給我了許多額外的思考。生活、工作、愛情等等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
生活中,從最小的小孩子呀呀學語,蹣跚學步,多讓家長“崩潰”啊,是不是,呵呵(其實我覺得那時候要是自己有意識,也會很崩潰的),可是卻造就了他們未來發展的基礎;最近要開始學做菜,因為要去北京發展了,這個學習過程也是很崩潰的,不過想想未來,做菜可以帶來自己伙食的改善,可以增加自己的技藝,可以讓家庭更幸福,可以讓父母更開心等等,這個未來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所以,生活實際上也是“早崩潰,不破壞”的。
工作中,你初期進入公司,總有個人生地不熟的過程,總有個和公司文化適應的過程,不是每個人都那么幸運,可以一去就融入環境的。一進公司,要學習很多知識,要學會與同事友好的相處,這些東西別看貌似很小,其實壓力會不小的,所以也是很“崩潰”的。但是從長遠來看,只要你努力的去做好前面的一切,那么這樣的過程會讓自己得到很大的提高,會讓你的人際關系更加的順暢,會讓你的工作更加的舒心,當然經濟價值也會逐漸的體現出來。這就使得你后期的“破壞”的可能性就很低了。看來有時“郁悶”“崩潰”不見得是一件壞事情,關鍵是你不要迷失,不要認為你的生活會永遠如此,要開朗些,陽光些,繼續努力下去。
最后就是關于愛情了。我有一些朋友曾經跟我說過他們希望找從來沒有談過戀愛的女孩子或男孩子,這樣固然是好,因為單純,可以給人很純凈的愛情的感覺。但是我個人覺得,如果一些女孩子有過戀愛的經驗,至少是曾經很努力的去喜歡過一個人,能成熟的思考一些問題。這對于將來的愛情和婚姻是很大很大的一筆財富(當然愛看書的女孩子除外,因為她們可以從書中體驗人生,使自己思想成熟起來)。先前的愛情失敗的確會讓一個人很“崩潰”的,愛情失敗無所謂對錯,兩個人不可能一方全對,另一方全錯。兩人皆有不對的地方,皆有處理不當的事情,只是多少而已。失敗的愛情雙方都是輸家,沒有人是贏家。不過這樣的“崩潰”是有好處的,它會引起你的反思,會讓你思考自己的錯誤,從而為下一次感情做好準備。當然,“崩潰”的原因,也可能是真的不合適,那么你就更要好好總結一下,從而為下一個合適的做好準備。關鍵是,不要讓“崩潰”麻痹了你,喪失了去追尋真愛的勇氣,這是最最主要的!“崩潰”不是“破壞”,關鍵是看你怎么處理,怎么對待。只要結局不是“破壞”,那么前期的“崩潰”均是有很大的價值的!
歸根到底還是,要有勇氣,要能耐得住壓力和寂寞,不要為社會和生活的繁雜喪失那顆珍貴的心,在那最艱難的時刻,聽聽你自己的心是怎么說的,堅強下去,你可以的。
傻傻的想,傻傻的揣摩,隨便寫寫,從軟件談到人生,供大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