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幾篇關于用例級別如何設定的文章, 總結總結吧。
根據二八原則或者稱數據統計,前20%的用例可以發現80%的重要BUG。
當設計測試用例時,分配優先級非常不容易,且這個優先級也不是固定不變的。
一般,我們會假設發現的bug的嚴重程度和bug對應的測試用例的優先級是平行的。
1、最高(又稱Build Verification tests)也叫冒煙測試用例,一組你運行以確定這個build版本是否可測的測試用例。
2、高:這種用例運行,能發現重要的錯誤,或者它能夠保證軟件的功能是穩定的。俗稱大的基本功能的測試用例
3、中:檢查功能的一些細節,包括邊界,配置測試
4、低:較少執行的測試用例,并不代表它不重要,而是說不是經常被運行。例如壓力測試錯誤信息等。
用例級別設置的流程:
1、如果沒有很多的時間來確定優先級,那么可以先大致的進行劃分:
把所有功能性驗證的用例標注為高
把邊界值或錯誤能力的用例標注為中
把非功能性和易用性的標注為低
2、提升和降級
針對1描述的所有高級別的功能性用例劃分為重要和不十分重要兩種,然后重要的保持高,不十分重要的降級為中。同理,對應中級別的用例,重要的進行升級,不十分重要的保持中。對應低級別的,重要的升級,不十分重要的保持。
3、確定BVTs
BVT (Build Verification Test)
BVT是在所有開發工程師都已經檢入自己的代碼,項目組編譯生成當天的版本之后進行,主要目的是驗證最新生成的軟件版本在功能上是否完整,主要的軟件特 性是否正確。如無大的問題,就可以進行相應的功能測試。BVT優點是時間短,驗證了軟件的基本功能。缺點是該種測試的覆蓋率很低。因為運行時間短,不可能 把所有的情況都測試到。
將高優先級的用例劃分為嚴重和重要, 嚴重的將升級為bvts
經過這個流程后,大致會控制bvt10% 高為25% 中55% 低10%
具體還要結合具體的項目和質量目標確定。
倘若從文檔的角度,用例的級別首先要繼承需求點的優先級級別,整理的測試需求進行優先級定義,然后對需求對應的測試用例進行優先級定義;
因為在根據客戶需求和產品需求說明書提取測試需求時,在所有的需求中,有客戶急需使用的部分,有客戶頻繁使用的部分,有系統絕對不能出現錯誤的部分,這些都是高級別的需求點。
所以要考慮四點:
1、測試需求的級別
2、測試用例導致的錯誤的級別
3、測試用例對應的場景使用的概率(頻率)
4、測試用例發現問題的概率
所以在實際測試中,若用例發現的bug頻率很高,我們就應該適當地調節它的級別。
又比如一個定義級別很高的用例,發現在實際測試中出現錯誤的觸發條件是否罕見,所以就適當降低,或者客戶需求產生了變化,對某個需求要求很低了,所以也適當降低。
因此,
1、建議將涉及到業務流程的用例,整理到一個專區,定義為P4
2、每一個需求的主測試用例定義為P4
3、每一個需求的輔助測試用例定義為P4或P3
4、級別為高的需求點的完善性測試用例,建議性 易用性等,定義為P3 P2
5、級別非高的需求點的主測試用例為P3 或P2
6、級別非高的需求點的輔助用例完善用例 建議用例易用性用例為P2 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