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個文章大概的題目如:
軟件測試行業缺口多少多少萬;
軟件測試人員比博士還值錢;
軟件測試越老越吃香;
軟件測試是金飯碗;
等等等等。
以下是我的一些個人看法。
1、行業
我們都知道媒體的報到都是因為一些利益驅動的,并不是為了良心和行業的良性發展,要是從工作的角度來說,我覺得他們很到位,但是少了一點,就是社會責任心。做為一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我覺得應該說點事實,不要把一個本來挺好的行業最后糟蹋的不像樣子。做為一個軟件測試從業人員(我從一畢業就開始做軟件測試),我覺得這些都不靠譜。
在我的記憶中,跟測試同行聊天時,軟件測試行業的缺口是一個所謂的牛人被媒體采訪時問到的。但是這個牛人,自己也沒有做過統計,于是乎,兩眼一轉,把心一橫,在我不知道別人也不可能知道的心態下說出了這么一個數據:大概30萬吧。實際上,這個數據沒有經過任何公開的媒體調查(如果調查了后,就是這個數據,我覺得還有點借鑒意義)。結果就被一些寫手們越扯越大。反正寫錯了,也沒人打屁股,要寫就要引人眼球,可勁的造吧。這種鼓吹的結果就是讓一群人很盲目的進入了這個行業,結果發現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于是經常看到有人問,我什么什么經歷,轉測試行不行呀?就有些人很不負責任的回答:只要努力,就行!我靠,也不想想,人家那么多年的其他行業的經驗,為什么還要轉測試呀?工資也不見得就高(這個問題稍后細說),也不見得輕松,上升空間也不見得有原來的行業多,干嗎要鼓勵人家換這個行業呀?(排除有些人骨子里就喜歡測試這個行業的。另:大部分人工作還是工作,并不是當成事業來做的,所以談不上對哪個行業有非常深的興趣)。
所以在選擇這個行業的時候,還是需要理智的思考的,曾經有一個朋友,工作大概四五年了,做過:網管、保安、保險推銷等等的工作,技術基本沒有積累。問我:我能不能轉行做測試?我問了他一些基本的計算機知識和測試的基本知識,我說:你還是別轉了,不如做點其他的事情。不過我也說了,我只是提個你不要轉的建議,你要是非想轉,我也可以告訴你要學什么。在很多情況下,我覺得更理性的思考才說出建議和決定比較合理,不要以為有了一份心就什么都有了,兩碼事。因為人的激情是有時間間隔的。
測試人員的素質要求。可能是因為我進入了這個行業,老是有人在說這個行業的人需要什么樣的技術和素質。大多數的都會提到一個字眼:浮躁。就是測試人員切忌浮躁。我暈,什么人不忌浮躁呀?這是對人的基本素質要求,而不是對測試行業的人的素質要求。可能有人說了,測試嘛,要細心,浮躁了就不能細心了。這種說法貌似合理了。但是,這絕不是測試人員的核心要求。極端一些說(因為極端的假設可以讓問題更清晰),如果一個人只有細心,你是測試招聘人員,你會招嗎?那這里就涉及到另一個問題了:就是要有技術。什么是技術呢?測試行業什么是技術呢?突然有這個問題似乎讓人不知道怎么回答,有一種滿肚子都是話突然之間倒不出來的感覺。于是,冷靜一會,這種喜歡吹噓的人就會擺出一堆話來:測試理論呀、測試方法呀、測試工具呀、測試流程呀等等等不都是技術嗎?在我有限的知識體系里,個人覺得,這些都不是技術,只是測試人員應該有的常識。測試工具的使用只是測試人員應該掌握的技巧。
2、薪水
薪水的誘惑。我看到過很多次說軟件測試行業薪水如何如何高?XX出來不是八千就是五千的。還有人說,軟件測試行業是IT中最高薪的行業,越老越值錢!我個人覺得軟件測試行業絕對不是常青樹。也不可能越老越值錢。現在做軟件測試,找工作的人,一堆一堆的。好好看看這個市場,它不是缺少要做軟件測試的人,而是缺少有經驗的人。并且一般的經驗,也不值什么錢。工作三四年(甚至更多)的人,5-6千的人,大有人在,而不是像有些廣告上說的,這個行業進來就是萬兒八千的。以為是找BUG是撿錢玩呀?我遇到的做測試的,工作十年左右的,也不過是在萬元左右。人家這么多年都是白混的呀?在軟件測試行業,從純技術的角度來說:能拿到2萬/月的人,很少很少。(請不要以某個個例來反駁,因為個例沒有意義)。有些人擠破的頭皮進外企。從大局來看(僅個人觀點),外企在國內就沒有真正把技術拿進來過(這里應該說大部分,不能一棍子全打了),所做的也無非是些邊邊角角的苦力活。所以外包才有市場,才會發展起來。幾乎我認識的所有的測試行業的人都說外包沒有技術含量,國內的外企難道不像外包嗎?只是形式不同罷了。就拿中國的某些制造業來說,也有一部分屬于這種狀況,結果金融風暴來了,人家倒了,你也倒了。曾經有不止兩個在軟件業混了十幾年的人跟我說:中國沒有什么技術(我知道這句話有失偏頗,但它反應了一些現狀)。再回到軟件測試這個行業,首先,我認為剛畢業的大學生,不要指望一下子能爬多高。走的不穩總有一天摔倒。如果家里特有錢,像我一華為的同學跟我說的,那里有開著奔馳去上班的,一個月拿幾千塊錢的。人家那是自我實現追求。而我們大部分的人,還是老老實實的,想想這一生應該怎么過,才能買得起房子,買得起個二十萬以下的車吧。軟件測試從業人員,自己把自己一輩子能賺的錢都算算。你這一輩子的閑錢能達到十萬嗎?你敢亂花亂玩嗎?你沒有先消費后還貸嗎?這是時尚,還是不得已而為之?是你的能力不足,還是這個行業已經限制了你的上限?就算是你到了級別,有多少人可以到副總?有多少人是技術總監?就算你是技術總監,又有多少公司的技術總監一年超過30W?我出來工作兩三年之后,就有人說,我的工資漲的飛快。我個人在想,這些錢,還不夠我的生活。因為我也要買房,買車,生兒育女,贍養老人。有沒有想過這些事情,如果全壓在你和你老婆(老公)身上的時候,多少的薪水夠用的?有人也說了,有錢就過有錢人的生活,沒錢就過沒錢人的生活,反正過窮富不是一樣過嗎?一輩子很快就過去了。這種說法是無奈還是滿足現狀?說的時候心酸嗎?看著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上的不一樣的學校。玩的游戲沒有人家玩的好,你什么感覺?就告訴自己,我的能力只能是這樣了嗎?選擇一個行業,你就要知道,這個行業的薪水段在什么樣的層次,就像一個同事跟我說的:一個片警拿一個包出去賭錢,里面都是幾百萬的人民幣。你是不是遺憾自己選錯了行呢?當然不能這樣對比對吧。因為我們靠自己的能力,吃自己的飯。呵呵,這么對比一下就是要看這個文章的人想清楚,你想拿多少工資?這個行業能給你的只有這么多,你自己選擇去吧。當然,也要看清楚的是,這個行業,比出去在大太陽下搬磚強多了。
好吧,薪水暫時靠一段落。
3、技術
技術,真實認真做軟件測試的人應該有這樣一種感覺。軟件測試不容易做。它需要的知識太多了。如果僅玩數據庫,只要把oracle搞的特別精通,我想一年工資二十萬應該沒有什么問題吧。但是軟件測試行業是你要把好幾種工具和語言都玩精通可能才值那么多錢。就拿性能測試來說吧(因為這一塊是我一直做的,拿來打比方應該偏差不會太大),你只會性能測試工具就敢出去要萬元/月以上的工資了嗎?你敢要,誰愿意給呀?別以為自己可以是根蔥了,其實還沒發芽。我們都知道,在軟件測試行業的JD一般都是:OS/network/DB/tools/applications/middleware、還有一些語言呀,腳本(腳本也是一種語言這里分開一下)呀,都包括的,就算不全包括,也要有一部分。你得懂呀?不懂全部,你得懂幾個吧?你不懂,有人懂呀。那工作機會不就沒了嗎?怎么辦呢?學吧。每天晚上搞到一兩點,死勁的玩這些東西,大概找工作的時候,可以跟人侃了。我這個也會了那個也會了。但是呢,不能問深。因為學的廣嘛。所以哪有時間細細的琢磨呢。所以問深了就暈了。人家一看,唉,這個人不求甚解,算了吧。也許很巧合,面試了一家公司,人家問的,也都被你忽悠上來了。總算找一工作。也是刷了好多人的。要是能把上面所說的每個東西,都玩了個精通,那出去找工作,問什么會什么,太牛B了。但是公司毛了,這樣的人,我們能養得起嗎?這種情況很少出現,我們就不去說它了。還要說軟件測試行業。其實我們也知道,軟件測試行業,在要求廣泛的同時,也開始慢慢細化。越來越強調專向發展的人。所以,在進入這個行業的人,不要指望能把所有的公司JD都拿得下來,你只需要考慮是不是能滿足其中一兩種就可以了。并且僅這一兩種也大概夠你玩個十多二十年的。到那時,你已經不值錢了,因為還有一堆堆的年輕人在嗷嗷的叫著找這類的工作。國內工作到四十歲的技術人員,還有純干技術的嗎?(當然是有的,這里我說的是大部分情況下)我也有純技術做了一二十年的同事,他自己也說他這種現象不正常。(這個和國家的福利待遇等都有關系,我這里不再展開說了。)
4、追逐
追逐,如果從現在的大學生失業率來看的話,進入這個尚末成熟的軟件測試行業,不見得是件壞事,因為亂世出英雄嘛。當然,在出英雄的前提下,就會有些懷才不遇的人很快的被糊里糊涂地砍倒在戰場上。所以進入這個戰場,就做好看清流彈的準備。不要報怨,認真的走好自己的路,不要和別人對比,因為不成熟的市場是沒有什么可比性的。技術路線和泡沫市場的路線差距還是很大的。當然IT的技術路線和傳統工業的技術路線差距也是很大的。我們基本上也算是產業工人的一部分,但是,我們并不是越老越值錢,如果不盡快在自己老到被人推倒在沙灘上之前趕緊找到自己的位置,相信在自己沒有可利用的價值之后,很快就被淘汰。一個人被利用并不悲哀,悲哀的是沒有可利用的價值。從比較職場的語言來說,我們之所以有工作,是因為老板們或者領導們認為我們還可用,想拿的工資更多,就讓領導們覺得我們還有更多可用的地方。所以,盡量的去追逐那些在市場上看來有價值的知識,從而讓自己的打工路,更平坦。(如果不想打工的話,那就追逐當老板應該有的知識。)不過,要注意這條路上,重點要知道自己追逐的是什么,而不是隨大潮,看著別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很快那些大眾型的知識都不值錢了(IT的更新也是很快的),所以要找準自己的位置。
謹以此文,描述個人對測試行業的看法。如果打擊到某些人或某類人,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