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在研究c語言gui時看到了cgi。之前花了些時間找c語言的gui框架,也找到了幾個暫時比較滿意的,但是看到了cgi后覺得也可以嘗試一下。在web開發方面有點經驗,或許會簡單一些。Google了一下,現在討論cgi,尤其是c語言cgi的話題已經很少了,花了些精力,總算搭建好了一個可用的開發環境,也運行出了程序。下面簡單分享一下,我的實驗過程。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情。
首先,需要用到的這些工具和代碼:
C語言編譯器,我用了IDE(Vsiual C++ 2008 Express Edition,下面稱VC2008),其他編譯器(gcc、tcc等)也可;
Apache服務器,我用的是USBWebSever中包含的Apache服務器(下載地址) ,這是個AMP服務器套裝,不用安裝即可使用,而本地安裝的Apche服務器也可以使用;
cgic(下載地址 ),這是用ANSI C寫的一個cgi庫,這里用它提供的代碼來測試我們的運行環境,其他規范的c代碼也是可以的;
接著,編譯C語言的cgi程序。
在VC2008里面建一個Visual C++空項目;
從剛才下載的cgic代碼壓縮包中提取cgic.h、cgic.c和cgictest.c三個文件,添加到新建的項目里面;
打開當前項目的屬性頁(在解決方案資源管理器右擊項目名稱,選菜單中的屬性),在配置屬性-C/C++-預處理器中找到預處理器定義,添加WIN32;
這時可以按F7生成解決方案,VC2008開始編譯代碼和鏈接,生成可執行文件(.exe)。報出若干警告,忽視之。這樣cgi程序就做好了。
然后,配置和啟動Apache服務器。
對于本地安裝的Apache服務,需要修改配置文件httpd.conf若干內容(參考文章鏈接),如下:
- ScriptAlias /cgi-bin/ "E:/apache2/Apache2/cgi-bin/"
- <Directory "E:/apache2/Apache2/cgi-bin">
- AllowOverride None
- Options ExecCGI
- Order allow,deny
- Allow from all
- </Directory>
- AddHandler cgi-script .exe .pl .cgi
|
其中E:/apache2/Apache2/cgi-bin/要改成你準本放cgi程序的目錄。修改好httpd.conf后可能需要重啟Apache服務器
對USBWebSever,似乎不用修改httpd.conf。如果需要,應該對settings目錄下的httpd.conf類比上面的內容進行修改,文中{rootdir}/cgi-bin/這類文字最好不要修改!修改好以后,雙擊USBWebSever.exe就可以啟動Apache服務器了。
最好把剛才生成的cgi程序(.exe文件),復制放到上文中提到的/cgi-bin/目錄下,文件名最好改成index.cgi這樣的形式。對于USBWebSever,cgi-bin目錄應該是root目錄下的cgi-bin目錄(如果沒有要新建一個),不是和USBWebSever在同一目錄下的cgi-bin目錄。我的目錄結構是這樣的

打開瀏覽器輸入http://localhost:8080/cgi-bin/index.cgi(地址取決于你自己的具體設置),就可以看到cgi程序已經運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