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軟件產品大型化、復雜化、系統化帶來的挑戰,抓住云計算帶來的發展新機遇,解決軟件測試理論、工具與應用不相適應的矛盾?如何推動軟件質量保證體系向縱深發展,結合超大規模復雜系統對可靠性的要求,將軟件質量管理與開發過程緊密結合,幫助企業實現軟件質量水平的持續提升?如何破解軟件知識產權遭受侵犯的難題,將中國軟件知識產權的保護與軟件著作權的申請、使用、管理相結合,建立促進軟件正版化與產業技術創新的長效機制?如何培養高端、復合型軟件人才,突破軟件產業遭遇的人才瓶頸,建立符合軟件人才市場需要的培訓體系,滿足企業對專業領域軟件人才的需求?如何應對貨幣政策逐漸收緊的趨勢,開拓融資渠道,創新為軟件園區和企業提供個性化的投融資服務?
面對軟件產業技術變革,創新商業模式成為應對變革的重要手段,本屆年會以“前瞻科技創新 重構商業未來”為主題,成功舉辦了主論壇與軟件知識產權、軟件人才培養、軟件投融資、軟件測評技術和軟件質量保證五個分論壇。來自工信部的領導、兩院院士及典型企業總裁等與業界一起分享“軟件產業商業模式面向服務的創新與變革”,促進新模式下認證測試、產品質量、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投融資體系等軟件產業生態重構,促使軟件產業步入融合、轉型和調整的新階段,助推中國新一輪軟件產業發展浪潮。大會期間,記者就中國軟件評測中心周潤松先生進行了采訪。
Q:在軟件公司,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是否有一個合適的比例?比如在一家偏向研發的公司,研發人員相對占多數。而在一家做測試的公司,相對測試人員占多數,是否有這樣的比例問題呢?
A:與我國的國情有關。更與軟件測試的受重視輕度有關。在國內,軟件測試逐漸被重視。包括軟件產品有登記測試,可以證明企業有能力生產這個軟件,而這個測試只是政府的行為,作為簡單的抽測。從軟件工程師角度來說,從 2004年開始有測評師這樣一個增項。很多研發型企業并沒有專門的測試人員,軟件的測試工作就由研發者自己來完成。有的企業也可能做交叉型的測試,比如兩個工程師互測,但這樣的情況并沒有很好的開展。自己研發自己測試有個弊端,開發者會有固定的思維定式,很難解決軟件自身的問題。企業保證研發就已經是很吃力的事情就不可能投一筆資金來維護一堆測試人員。相對國內,測試人員相對匱乏,我們也可以在一些報道上看到極度缺乏測試人員這樣的廣告。我們缺少的不是低端的測試人員我們缺少的是對測試有較高領悟的高端測試人才。
Q:幫助理解“測試人員的成功不在于找出多少個Bug,而是說服開發人員修復多少個Bug”這句話。
A:測試工程師的使命是發現程序中的缺陷,但在企業固有投入的狀況下不可能完全修復所有的缺陷。企業也好,開發人員也好都有自己的權衡。往往在測試的時候有個過程,從理解軟件開始到實施測試。測試之后才會發現軟件的缺陷,此時我們才會和開發人員進行核對,如果不是對軟件對業務流程理解問題那么此時才會進一步考慮,在現有投入狀態下,這個版本是否需要修復這個缺陷或者直接將這個功能刪掉,或者下個版本時將此功能修復好。軟件的缺陷可分為三級,重要級別,一般級別以及建議級別。遇到嚴重級別的bug,必須要進行修復,否則將會導致軟件崩潰。一般級別的bug,并不會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依據情況進行修復。而建議性問題則在易用性以及美觀度提出一些建議。通常情況下,測試并不是保證軟件沒有任何問題,而是更多的去發現問題,叫軟件更健壯叫用戶使用起來更放心。
Q:在您的工作中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肩負開發和測試雙重工作的人員,是否會比較煩感測試,他們寧可去寫代碼也不喜歡進行測試?
A:你提出這樣的質疑可能是你會關注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薪酬的問題。在我國,開發人員的薪酬要遠遠高于測試人員,而在國外卻恰恰相反。如果你是一名合格的測試工程師,你所處的位置應該是在開發人員之上的,并不是一個不懂開發的人。相對開發人員,測試人員的開發功底相對較低,在一些小企業中,他們的測試只是簡單的功能驗證,只是將正向的合理的流程順利走完,他們并沒有針對異常輸入以及惡意行為進行測試。
Q:我們的測試是否和“跑分”的測試一樣呢?
A:非也。你所說的跑分測試,其實是個基準測試,定義一個評分體系,而我們拿到產品便會對其原始需求進行分析,承諾的需求是什么樣子,然后根據需求詳細到測試點,再對其設計測試方法進行測試,如果滿足我們的要求說明該測試點沒有問題,如果沒有通過則是一個缺陷。最終出一份報告,報告的內容是告訴系統目前有哪些地方沒有達到標準,為何沒有達到標準。
Q: 目前我國有很多相關培訓,如果說學員學滿而歸,所在企業購買一套測試系統,如果是這樣,我們這樣的第三方測試機構豈不是沒有什么作用了?
A: 這樣的情況也有,不過有句話說的比較貼切,叫“王婆賣瓜”。有些時候測試的能力與我們相當,并能出一份類似的評測結果。而我們目前的角色是充當一個第三方的角色,我們更多的是去驗證你的話是否如你所說。我們培訓的學員雖然是參加了培訓,但能否建立一個有效的測試體系和測試團隊我們不敢打這樣的保票。如果產品我們來測試可能我們出的測試報告有100頁,而他們自己可能只有十幾頁,這充分說明了測試的細膩度不同。
采訪對象周潤松簡介:

碩士,高級專業職稱,核高基實施部、高級測試工程師。 2004 年 5 月加入中國軟件評測中心至今,多次主持國家大型政府網站及辦公應用系統的性能測試與調優工作,同時參與電子發展基金 IPv6 測試平臺研究工作。在 J2EE 應用系統測試領域,多次作為項目負責人領導組織大型應用系統的性能測試與調優工作,具備相當豐富的大型應用系統現場性能測試及調優工作經驗。先后參與了中石化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國家開發銀行辦公應用系統、北京市公安局 110 接處警系統、中國移動 12580 信息查詢系統等性能測試工作。 2007 年底至 2008 年 6 月份,領導完成了第 29 屆奧運會票務系統的功能以及性能測試工作,通過測試優化,有利的保證了票務系統的第三次實時售票工作,系統承受了頁面峰值流量 2900 多萬 / 小時。同時在城市智能交通領域,配合北京市交管局完成了美國 NTCIP 城市智能交通系統開放式通訊協議的引進工作,多次配合北京市交管局進行城市智能交通信號控制器的 NTCIP 通訊協議選型測試工作,發表期刊論文一篇,并成功組織了一次國內城市智能交通通訊協議研討會,極大的推動了 NTCIP 協議在國內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