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11年11月12日~13日,由國家教育部軟件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主辦的“2011年高等學校軟件測試課程教學論壇”,在上海同濟大學召開,無疑對國內軟件測試人才的培養,及測試領域的全面發展起到積極推動的作用。這里要特別感謝軟件測試領域知名專家朱少民老師的分享,下面是來自興浪微博關于此事的截圖。
1、對于線下的技術沙龍活動,51testing應是國內舉辦場次最多,時間最早的一家了。自2007年開始,分別在一線城市的北京,上海,深圳輪流舉行。在深圳舉行的沙龍一般情況我都會參加,每次去叫上一些朋友,都有一些收獲。乘著國內軟件迅猛發展的態勢,社會發展步伐的需求,今年7年份在天國之府的成都也開始舉行,使得更多的同行朋友可以相互交流、分享,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2、軟件測試是軟件研發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網上不少軟件研發社區也有專門的測試版塊,在線下也組織一些演講活動,如MPD(亞太軟件研發團隊管理)峰會,自去年開始,就在全國各地作不同巡回演講,對推動軟件測試領域的發展無疑是正向的。
■ 測試專業微群層出不窮
自今年以來,比較關注微博生活,幾乎在半年多的時間里,我就收到不下10個測試微群的邀請。比如敏捷測試,落地微群,軟件測試,軟件測試俱樂部等,盡管這些微群的影響力還不足夠突出,但有一點足可以說明在線上活動的測試同學非常活躍,大家都在積極討論,相互學習與分享,且這種氛圍的交流沒有國界,常能讓你感受到世界沒有距離,技術無界,非常High!(這一點也是互聯網的優勢哦J)。
■ 不可忽視的信息福射影響
從今年收到的一些二三線城市,如蘇洲,桂林等地一些讀者朋友的來信中,領略到社會對軟件測試需求的變化,測試對軟件質量的重要性已從幾年前的認識層面,上升到了實施層的執行階段。現在,這股氣息已擴散到了華夏大地的大江南北。盡管目前他們那邊的軟件園才剛剛建成,公司軟件開發模式還屬小作坊等,但國內外此領域發展已有的積累一定可以使他們成長得更快,更順利。這亦是好事,也是社會發展大環境的影響,大勢所趨,信息化網絡化社會發展的必然。
綜上,看到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這些變化,相信測試朋友們與我有一樣:高興,鼓舞倍增。然而,不時不時在網上或一些書報上,總是提及軟件測試正處于萌芽階段、初級階段云云,一年過去了,二年過去了,幾年后還是萌芽、初級階段嗎。常在想,我們現在到底走到一種什么階段,這些階段的劃分又是以什么標準來判斷的呢,并試圖通過研究國內外一些知名企業軟件測試的發展情況,嘗試給出一個比較合理的答案,以致能按圖索翼,尋找一些規律。以是有了下面的“測試領域發展階段淺析”
【測試領域發展階段淺析】
下面是世界頂級的軟件公司微軟的軟件測試發展歷程圖,從這個圖中或許我們可以找到一些比較、借鑒。

■ 圖解
1、1975年微軟成立,1979年,招入第一個測試實習生,名叫Lloyd Frink。<<微軟的軟件測試之道>>中有相關的故事介紹,也就在那時,微軟開始意識到軟件研發團隊中需要有測試人員,屬測試認識的萌芽階段。
2、1983,招入第一個全職的STE(Software Test Engineer)。在測試意識萌芽了近4年后,微軟件有了第一個正式的測試人員,接下來也就有第二個、第三個正式的測試人員,意味著從測試的萌芽階段邁入到測試初始階段,屬測試發展的必由路徑。
3、1985, 招入一批STE(下圖為當時微軟刊登在西雅圖時報上的一則招聘廣告),并成立獨立的測試部門,標志著在微軟公司,軟件測試步入了正軌,開始了他們正式的軟件測試發展時期。到了2005年,他們在全球已有9000多名STE。由于公司業務的發展,及技術積累到一定程度,量變帶來一系列的質變等。STE已不能很好地表達對這個崗位人員的稱呼時,他們對測試工程師的稱謂改為SDET(Software Development Engineer in Test),這又是一個進步,是歷經了20年歷練后總結出來的給測試人員的最合適的稱謂。那么這20年,對于微軟的測試來說,它是一個高速發展變化的發展階段,而在SDET之后是邁向更高一個臺階的階段。

(注:上圖來自于《微軟的軟件之道》)
從宏觀的角度,縱橫國內外關于軟件測試的所見所聞所感,分享下我對國內軟件測試發展階段的看法(劃分),如下圖所示。

■ 圖解
1、萌芽階段:2000年之前,國內軟件公司有專門設立軟件測試崗位的可說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情況是代碼設計人員編碼完成后,進行調試,對基本功能自行進行確認。據悉,即使是目前排名等一的軟件公司華為也是在1997年才有正式的測試崗位。
我是在1997年開始在一家臺資企業從事軟件測試的,那時找到這份工作向同學、朋友說起,基本沒人知道是做什么的。好在自己是學計算機出身,軟件工程這門課中有一些章節專門介紹軟件測試。俗話說“既來之,則安之”,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還是需要把它做好,這是對工作負責的基本要求,于是到處找相關的書籍、資料進行學習,只可惜那時基本找到的仍是軟件工程類的書。后來,隨著國內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在90年代未,在家里終于可以方便地通過電話線上網了。記憶比較深刻的是上國外的www.QAForums.com網站,也就在哪,發現了我們與國外測試領域發展的區別。
2、初始階段:2000年后,由于互聯網信息產業的迅速掘起,不僅改變著我們的工作方式,也影響著日常生活中我們與同學、朋友之間的交流方式。也就是在互聯網上,在國內首家上線的“中國人才熱線”上,第一次看到有一家港資公司發布了招聘軟件測試員的信息。后來,每隔一段時間,我又到網上搜搜,發現關于招聘軟件測試員、甚至提到招聘軟件測試工程師的公司越來越多,甚喜!朦朧前行幾年后,終于依稀看到前方的曙光,正穿過厚厚的云層向我們走來,走來……。
自2003年后,隨著國內軟件外包公司的快速發展,市場把對軟件測試的需求推向了一個高潮。同時,屬國內高科技領域的軟件行業一方面是受國家政策的傾斜,另方面也是社會發展之需,本土軟件公司的發展勢頭同是異常迅猛。而大家都知道,有軟件的地方,就需要有軟件測試,因為軟件測試仍是至今為止最好的提高軟件質量的手段。此階段,在互聯網上百度或google一下“軟件測試員”,“軟件測試工程師”,便有成千上萬的相關信息出來。冥冥之中,全國上下,大大小小與軟件相關的公司都開始設立軟件測試崗位,并招聘相關人才。也正因為有這些社會需求,全國各地的測試培訓、測試服務機構猶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地涌現,如領測軟件測試,北大青鳥、達內,51testing等,也就在這個階段的2004年,目前國內知名的測試專業網站51testing出現了。
3、發展階段:如同其他專業領域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大環境的發展變化,測試專業領域的發展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著。軟件測試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專業,與軟件開發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在測試模式、測試方法上與開發的模式、架構直接相關。比如:由.net架構開發的軟件,測試對象分析必會涉及到.net軟件運行原理及相關知識等。如果操作系統是采用嵌入式開源Linux系統,那么采取的測試模式、方法會與Linux系統相關,等等。
大家都知道,在IT領域,軟件的開發技術更新換代日新月異,換而言之,伴隨著不斷變化的測試對象,測試技術、測試方法、測試知識也在快速地變化著。近幾年,大家對這方面的討論比較多,或許是要學要做的事多了,在網上討論一些如薪水低,測試不受重視,技術含量低等這些方面的貼子少了,取而代之更多的是相對比較務實的貼子。如工作中的點滴總結分享,問題解決方法分享,技術應用分享,行業信息分享等。
最后是最近這二三年,測試專業走進了高校,可以說給測試領域人才的培養起到了突破性的推進作用。為什么這么說,在學校的集中成培養,可以更系統地學習相關專業知識,例如統一的課程,用書,實習與管理,相當于批量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