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軟件的質量意識
“質量問題是關鍵,但是現在又有多少企業是重視質量的,反倒是年年都生產出一大堆的垃圾。一個企業質量意識形態是由上而下的,領導注重質量才能把質量提上去,單單是靠下層員工有質量意識而領導要求的卻是數量,要求的是短期效益,這樣的質量是根本提升不了,中國建筑壽命縮短到30到40年就是一個事例”
那我想說的是:這樣的環境,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如果你愿意暫時犧牲一些所謂的管理職務,進入真正的重視質量的企業。你就可以在正確的路上走完人生未來的職場之路。但世上無完美的事,即使一個重視質量的企業,在內部也會有部分中基層人員局部的不夠重視質量,只要數量和進度。大多數情況下公司高層(最高的那幾個)是重視質量的,因為他們更在乎長期利益,更在乎賣出去的產品或服務的品質代表他在客戶面前的面子和人品。所以,如果高層不是投機取巧型,上市撈一把就跑的投機分子,足可以在環境中堅持。這個堅持不是1-2個月會改變的,有可能會是1-2年才會改變的,畢竟產品的bug很可能要在放量上市時,才會大量暴露,這時公司的高層中層都不得不開始重
視質量,來亡羊補牢,否則所有先前的投資就有可能付之東流。在此我分享2個我幾年前的經歷吧。
N年前我參與一個項目時,在看了該項目的需求,了解了項目成員和項目技術積累現狀后,看到項目的計劃時間表時,我心里就敢肯定決不可能按時交付項目的。當然,我內心也希望能發生奇跡該項目能幸運的按時交付。在后續的產品設計階段,我看到了產品架構文檔和部分設計文檔后發現架構師設計時思考的過于簡單,很多場景未考慮,或考慮時選取的算法過于簡單,當時就給架構師提出了幾十個可能的設計問題,在架構師確認了二十多個后,郵件正式發給了PM。可惜,PM和架構師都沒有采取行動去改進(因為項目的基本功能實現的時間和人力太緊張了),我心里只能是暗暗的祝福他們好運,但這時我可以肯定這個項目不可能按時完成了。 結果在1年后,碰到該產品的測試人員,他告訴我那個項目幾乎延期了60%的工期,而且產品測試時發現了大量設計的問題,為了修改和驗證這些設計問題,開發和測試都加了很多班阿。此時,我既喜既憂。喜的是我的判斷,我的質量預言兌現了。憂的是這個項目的所有參與人,公司都付出了太多的代價了,如果當初架構師和PM能把我發現的設計缺陷及早修正,或許也能減少后期所付出的代價。
M年前,我到一個新公司后發現很多測試人員和測試經理為了與開發人員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bug要求不嚴。甚至有的組出現不做壓力測試的情況,理由是壓力測試出來的bug開發改不了,測了也沒有意義。同時項目中PM和開發經理權力過大,只要進度,進度和質量沖突時,一定是犧牲質量,測試經理早已習慣,也不堅持質量了。整個氛圍普遍是等出了問題后再亡羊補牢,提前做的預防性工作都不受支持,認為是浪費。 很多開發領導認為,只要我有測試部這個組織,找來了幾十個測試人員,我的質量就OK了,可是在一個測試人員都對開發人員過于偏軟的氛圍中,測試人員在很多關口也隨大流了。雖然我當時很看不慣,但無奈我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只有盡可能地在我的領域做好工作。并
在心中期盼我的預測不要兌現。可是M+1年后公司很多產品在市場上忽然出現了很多問題,PM日子過得難受,開發和測試經理日子過的也難受。我的預言又一次兌現了。從此以后這個公司的開發人員和PM們痛定思痛,終于把質量放在了第一位,進度可以延遲但質量不會讓步了。同時測試人員也被要求必須嚴格地做黑臉。M+2年后,該公司的產品因為價格便宜質量又高,銷量猛漲了幾倍。
我想我的答案已在分享的2個案例中了。真的是應了《無間道》中的那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我現在往往只需要幾天時間就能提前預判該項目最后的進度和質量結局,雖然我心里依然希望該項目能走大運,能創造奇跡,希望我的預言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