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福相依,禍至不懼福來不喜
【原文】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直解】政治寬厚清明,民眾便淳樸忠誠;政治苛酷昏暗,民眾就狡黠、抱怨。災禍,幸福孕育在其中;反之亦然。
誰能知道究竟是災禍還是幸福呢?它們并沒有確切的標準。正會轉變為反的,善轉眼間成為惡,人們的困惑由來已久了。
因此,有道的圣賢方正而不銳利,有棱角而不傷及他人,率直而不張揚,明亮而不耀眼。
【點睛】《淮南子》記載的“塞翁失馬”的故事,形象地揭示了福禍相倚相生的道理。世有毋望之福,人有毋望之禍。
最好的態度還應該是禍至不懼,福來不喜,特別是不可得意忘形。禍患來時要經受得住,把持得住,順其自然,
幸福降至時要冷靜對待,淡然處之,方能樂極不生悲。
posted on 2011-10-25 17:34
王陸唐 閱讀(302)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老子道家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