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完YouTube之后,Google計劃今年在中國做點事情。”對于眾多國內視頻網站而言,這條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消息究竟意味著春天腳步將至,還僅僅是“看上去很美”而已呢?
在剛剛走過“微視頻元年”的中國,據不完全統計,到2006年年底國內視頻網站數量已超過150家,視頻搜索市場規模也有2300萬人民幣,而2007年這個數字還將增長160%多。預計到2010年,視頻搜索市場規模將達2.8億元。
一方面,該領域的發展空間依然吸引著眾多后來者;另一方面,資金、版權、盈利模式等也依然是懸而未決的關鍵考驗。“Google正籌劃將旗下網絡視頻業
務拓展到中國,收購和將YouTube漢化都是可能的方案。”不久前,以16.5億美元閃電嫁入豪門的YouTube究竟能否成為中國視頻網站可望亦可及
的新偶像?
類似的絆腳石如何搬
盡管業界對Google與YouTube這起“豪
門婚姻”不同的聲音頗多,悠視網CEO李竹還是認為收購搬掉了YouTube發展的兩大絆腳石,是一條好的出路:“一是YouTube面臨的版權問題,被
Google收購后,Google能夠大規模地簽約有版權的內容,YouTube就能專注在其長項UGC(用戶上傳內容)上的發展。二是YouTube可
以利用Google很好的廣告銷售渠道,實現內容的多元化發展。”一言以蔽之,YouTube走收購之路避免了考驗帶來的不確定性,被收購本身就已經是一
種成功。
事實上,國內視頻網站面前的攔路虎很大程度上還是那只“兇猛動物”:UGC的版權問題一直難以界定,互聯網用戶的個人行為如果
涉及到某些機構的利益,那UGC平臺是否也將承擔連帶責任呢?高昂的成本支出使包括YouTube在內的眾多視頻網站一直未能實現正常的盈利狀態,裁員甚
至關門的風聲也隨之屢吹。如果說以上問題尚有國外經驗可以參考借鑒,那么互聯網帶寬相對昂貴、收費問題、視聽許可牌照問題以及政策不穩定等特有的因素,更
是國內視頻分享網站發展的諸多掣肘。
YouTube的啟示不可復制
類似的大手筆
收購會發生在中國嗎?優酷網總裁古永鏘認為暫時不會。“但是,在2007年的晚些時候可能會發生整合,所以把內容做好,把模式做好就是此次收購給我們的最
大啟示。”磊客網高層也有著類似的思考:資本市場的盈利,是不是視頻網站在視頻互聯網初級階段的盈利方式?單一的視頻網站是否需要加入某一強大的系統中,
從而產生盈利模式?
更多的業界人士則表達了一種危機感,國內外市場環境的不同使他們意識到單純的模仿并非出路所在。如六間房CEO劉巖
就指出,視頻分享網站之間的競爭已經極為慘烈,沒有足夠資本的中國版YouTube模式的視頻網站將被淘汰。TV
ix.cn執行總裁吳波說:“大家都在盯著效仿YouTube,難道我們也要等著被百度、微軟收購嗎?中國的視頻分享網站必須尋求創新,特別是提升自身的
核心競爭力。”
OpenV的CEO伍昕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最近openV在嘗試一種“網絡+電視”的新型商業模式,意圖將O p
enV塑造成視頻整合傳播平臺,打通電視和網絡之間的價值鏈,使兩者價值疊加。目前這一商業模式已經非常清晰。迫在眉睫的挑戰就是如何快速獲得廣告主的認
同。據記者了解,目前無論是Y ouTub e開創的“贊助商頻道”,還是國內視頻網站采用的“貼片廣告”,其盈利效果均不理想。
喜憂參半發展期
“相對于2006年這個‘微視頻元年’,今年微視頻在中國將步入成長期。”古永鏘這樣定義他的2007年,“根據有關機構監測,2006年在中國有超過
5000萬互聯網用戶訪問過微視頻網站,已占到中國寬帶用戶總數的60%。2007年這一數字還將大幅度提高。”這一年,短、精、快的微視頻將形成流行文
化,看微視頻、用微視頻記錄社會、生活、時尚和表達自我,將像博客、網絡聊天一樣,成為大眾化的運用。隨著寬帶的進一步普及和音像設備軟硬件技術的平民
化,微視頻將和大視頻(電影)、小視頻(電視)一道兒在未來逐步成為主流視頻媒體之一。
成長期對于用戶來說無疑是爽的,然而對于微視頻
的從業者,它將是“成長的煩惱”甚至“苦惱”。古永鏘表示,美國能出現Y ouTub
e這樣大一統的寬頻平臺,并不意味著中國也能出現這樣的公司,因為中國的視頻社區大多是從模仿Y ouTub
e起步,因此存在一種一窩蜂的現象,發展到后來就不免出現一種諸侯爭霸的春秋亂世的市場格局。我們已經看到不同的公司從不同的切入點參與到這個龐大的市場
中來,但在成長一段時間之后,隨著市場的成熟,整合與淘汰將不可避免地發生,最后達到一定程度的產業集中。
顯然,中國的視頻網站不是在
坐等好日子的降臨。盡管要丟開對Y ouTub
e的模仿,轉而探索更適合中國用戶的經營方式并非朝夕可待的事,但它們已紛紛在著手開源節流,通過加強技術開發來降低帶寬成本,同時改進觀看效果以吸引用
戶。比起上世紀互聯網大泡沫的年代,而今的創業者顯然要冷靜和成熟許多。在這個先有資本和概念驅動,后有美好前景展望的當下,足夠的耐心和資本應當是他們
全力儲藏的過冬食糧。
作者:何苗 | 出處:中華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