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胡鍵 發布于 2007年12月29日 上午1時52分
- SOA
- 主題
- InfoQ聲明
隨著社區對SOA經驗的積累,人們對于它的態度也越來越務實。在2007年,SOA不乏一些亮點。例如,SCA因最終成為OASIS的標準而變得更加開放,又有幾個WS相關的協議被關閉了,新工具也在一如既往地推出等等。但是,最應該關注的恐怕還是一些觀念和思想上的變化。因為,工具最終還是為人所用,而不應是人被工具束縛。這也是本次選擇新聞的原則,即思想第一,工具技術第二。
1. SOA != Web服務
許多人認為SOA和Web服務是一碼事——但它們不是。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Zapthink的分析師試圖為此查找原因,并聲稱到了更清楚地區分這些術語的時候了。
點評:認為SOA = Web服務的人不在少數,雖然Web服務應用廣泛,但它終究只是SOA的一個實現技術
2. 如何決定服務的粒度?
最近來自Zapthink的一份報告討論了服務的粒度,以及服務的規?;蛘邚秃铣潭热绾斡绊懫湓O計。他們給出了一份表格,列出了在開發服務的時候可能需要作出的權衡。
點評:粒度的劃分已是軟件設計中的老問題,劃分合適的粒度并不容易,也沒有公式可直接照搬。看看專業咨詢公司的建議,也不失為一種好的參考。
3. 李錕談Fielding博士REST論文中文版發布
日前,Roy Thomas Fielding博士關于REST的論文中文版已正式對外發布。在這個2000年所著的論文中首次系統闡述了REST的架構風格和設計思想,對理解Web架構和HTTP、URI等標準背后的原理非常有幫助。InfoQ中文站編輯霍泰穩就此采訪了主導此次公益性翻譯的Ajaxcn.org網站站長李錕。
點評:在長時間容忍復雜的WS-*之后,REST成了人們的新寵。飲水不忘挖井人,看看這篇論文,或許會對你進一步理解REST有幫助,尤其是它還有中文版。
4.爭論:REST需要描述語言嗎?
追蹤上周在此討論的關于REST vs. WS-*的爭論,值得注意的是,以REST化服務契約為主題的爭論在最近幾天甚囂塵上。
點評:REST本來就因其簡單而吸引使用者,但是隨著使用者的日益壯大,各類需求也紛紛涌出。是保持其純潔性,還是根據用戶的需求進化?給REST增加描述語言不再僅僅是給REST增加一個特性這么簡單。
5. ESB這個詞到底是什么意思?
微軟Connected Systems部門的程序經理Nick Allen在他的博客中收集了對ESB的幾種定義,并澄清了微軟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
點評:ESB到底是什么?是模式,是產品?各說紛紜,看看微軟是怎么說的。
6. 開源是SOA的未來之路嗎?
Dana Gardner引用了最近發布的一些報告,為開源和SOA之間的相互促進提供了進一步的佐證。開源的道路會讓SOA更容易被人接受嗎?
點評:開源運動已經深入人心,也成了快速獲取用戶的途徑。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們參與SOA,開源也成了一種很自然的選擇。
7. 讓敏捷方法和企業架構和諧共舞
一份來自Cutter Consortium的報告向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敏捷方法和企業架構兼容嗎?”并且也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是的,但需要付出努力”。該報告的作者推薦運用特殊技巧以允許敏捷方法和企業架構互相受益。此外,他們的觀察結果、分析和建議也直接適用于敏捷方法和“面向服務的架構SOA”之間的結合。
點評:在嘗過敏捷方法甜頭之后,人們開始熱切地尋找敏捷在其它方面的應用之道。這次,他們將目光盯向了EA。
8. 面向服務用戶界面的出現昭示服務器支持的MVC死亡來臨?
Nolan Wright認為服務器支持的MVC實現已是過往之物,而服務、Ajax和DHTML則必將大幅簡化我們構建Web應用的復雜度。
點評:MVC過時了?類似的話已經聽過多次,看看這一次又有什么新鮮的內容。
9. Oslo:微軟將組合應用帶入主流
10月30日早上,微軟公開了簡化SOA的愿景與路線圖,橋接軟件+服務并將組合應用帶入主流。該成就的代碼名稱是“Oslo”。
點評:從ActiveX到.NET,MS在創建新名詞方面的速度總是大于確切解釋它的速度。Oslo,就是微軟制造的又一新名詞。
10. SOA重在技術還是業務?
Nick Gall認為脫離技術去討論SOA是有問題的。他這是看了Andrew McAfee的一篇批評“無關技術論”的貼子之后有感而發。當然技術是重要的,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業務需要不是更重要嗎?
點評:技術、業務孰重孰輕,應該很容易分辨吧?應該注意的是,兩者不是絕對割裂的。沒有業務,技術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沒有技術,業務就沒有落地的基礎。
jwebee
我的個人網站
posted on 2007-12-31 21:49
周行 閱讀(232)
評論(0) 編輯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