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直在做企業信息化方面的開發,有必要了解一下相關的理論。
同事推薦的幾本書。
霍頓(F.W.Horton)的信息資源管理(IRM)理論
威廉。德雷爾的數據管理(DA)理論
詹姆斯馬丁的信息工程方法論(IEM)
看了之后有些吃驚,很多概念和理論都是上世紀80年代,還有60年代就提出的概念,做了這么久的開發居然沒聽說過,在規劃方面沒有一定的理論指導,都是些野路子方法。
還有許多平時用到的概念和方法找到了淵源,原來是這哥們或那哥們提出,老外的版權意識就是強對幾十年前提出的理論都會整理出哪個觀點是哪個人提出的。
不然很多方法一直覺得理所當然是那么用的,看過這些資料才知道理論提出的背景,除了這種理論解決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方法,各有什么優缺點。
信息工程理論總結起來,就是以數據規劃為基礎,自定向下規劃。并提供了一系列的技術用于自下向上的設計方法。對企業信息化中比較重要的業務流程有很大的篇幅。
目前的收獲是,1.在系統規劃方面有了完整的理論指導;2.了解了規劃、分析、設計階段會有哪些技術,哪些已掌握的技術需要加強、哪些技術需要學習。
老外的書翻譯過來的在中文版看著費勁,找了本國內編譯出版的,寫得不錯。
信息工程與總體規劃概述。
本書討論計算機信息系統總體規劃的方法論,重點是總體數據規劃。
第一章是本文的綜述,目的是使讀者盡快了解信息工程概念和總體數據規劃方法的大意,因此是全書的提綱。
第二章到第四章是信息工程產生的背景和方法論的分析。這三章按三個主題展開:數據處理危機與轉折;信息工程的原理、方法與工具;信息工程與結構化方法。
第五章到第十章比較全面深入地介紹總體數據規劃的一整套方法,是本書的主體。編者根據近幾年參與中大型企業計算機信息系統總體規劃設計工作的實踐,深感探討先進科學的方法論的極端重要性,特別是總體數據規劃的內容、方法,以及與后續開發工作的銜接等問題,更是迫切需要解決的。為此,我們較全面地翻譯介紹了詹姆斯·馬丁所倡導的一整套方法,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從而盡快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總體規劃方法論。
第一章
從需求分析開始的傳統生命周期開發方法論
數據結構和數據是相對穩定的,而數據的處理過程則是經常變化的。總體數據規劃方法。
軟件工程僅僅是關于計算機軟件的規范說明、設計和編制程序的學科,實際上信息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
信息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前提是:
1.數據位于數據處理的中心。
2.數據是穩定的,處理是多變的。數據類型是不變的。
只有建立的穩定的數據結構,才能是行政管理或者業務管理上的變化為計算機信息系統所適應,這正是面向數據系統所具有的靈活性,面向過程系統往往不能適應管理上的變化需求。
3.用戶必須真正參與開發工作。Design with,not design for.
第二章
信息工程的組成部分
自定向下規劃和自下向上設計方法論
重點分為三個部分:
企業模型、實體關系分析和數據模型的建立(即主題數據庫的規劃),以及數據分布規劃。
總體數據規劃簡介
四類數據庫環境
1.數據文件;
2.應用數據庫
3.主題數據庫
4.信息檢索系統
規劃方法
1.進行業務分析建立企業模型
2.進行實體分析建立主題數據庫模型
3.進行數據分布分析
第三章
信息工程概貌
1.關于全面開放的規劃
2.關于業務分析
3.關于數據分析,數據可以表達成與使用無關
4.關于自動化工具
信息工程的基本組成
1.企業模型,企業模型的開發是在戰略數據規劃期間進行的。
2.借助實體關系分析,建立信息資源規劃。這是自頂向下的數據類型分析,這些數據是必須被保存起來的,還要分析他們之間是如何聯系的。
3.數據模型的建立,產生詳細的數據庫邏輯設計
導致信息工程產生的一個重要認識,是組織中存在的數據可以描述成與這些數據如何使用無關的形式,而且數據需要建立起一定的結構。這一點較面向對象的思想很接近,可以把數據模型任務是數據對象。
信息工程的建設基礎
戰略的數據規劃工作
信息工程方法論
1.關于企業信息化戰略規劃的方法
2.關于信息系統設計實現的方法
3.關于自動化開發工具
第四章結構化方法與信息工程
信息工程是在進行戰略需求規劃,信息需求規劃,總體數據規劃和數據分布規劃的基礎上,使用結構化設計和結構化編程的方法。
結構化系統分析
數據流圖
結構化系統設計
信息工程是面向數據的方法,結構化方法是面向過程的方法。前者可以使用未來,后者只能使用過去和現在。
戰略需求規劃
戰略需求規劃是信息工程的基礎工作,不僅要對現有需求規劃,還要對未來需求規劃。
1.加強用戶之間的溝通合作。
2.加強高層領導者之間的溝通并為之提供支持。
3.提高資源需求預測和分配的準確性。
4.提供內部mis的可行點。
5.提出新穎而高質量的應用系統。
信息需求規劃
信息需求:
1.事務處理工作的管理信息需求;
2.高層領導者的管理信息需求;
3.企業發展和改革發展方面的信息需求;
傳統的軟件工程和數據庫技術盡管有分析設計方法,但缺乏自頂向下的規劃,不能適應大型復雜系統的建設。信息工程強調總體規劃,形成了一套自頂向下規劃與自下向上設計的完成的方法學,為大型復雜系統的建設提供了保障。
第五章總體數據規劃的組織
戰略規劃
1.戰略業務規劃
2.戰略信息技術規劃
3.戰略數據規劃
戰略數據規劃,即總體數據規劃是信息工程規劃工作的核心和基礎,需要研究它的組織方法。
戰略規劃的目的是使信息系統的各部分能共同工作。
對戰略規劃的詳細程度要有恰當的理解。
第六章 企業模型
..........................
今天看了五章的內容,休息一下。
忙完手頭工作繼續學習,2012-2-28
總體數據規劃的第一步是進行業務分析,建立企業模型。(編者按:目前電信行業都已經建立起了完善的企業模型,其他行業還沒看到)
企業模型是對企業結構和業務活動 本質的、概況的認識。
用職能區域--業務過程--業務活動 這樣的層次結構來描述。
1.研制一個表示企業各職能區域的模型;
2.擴展上述模型,使它能表現企業的各項業務過程;
3.繼續擴展上述模型,使它能夠表現企業的各項業務活動。
依靠企業高層,分析企業的現行業務和長遠目標,按照企業內部的各種業務的邏輯關系,將他們劃分為不同的只能區域,弄清各職能區域包括的全部業務過程,再將各個業務過程細分為一些業務活動。
建立分析企業模型的過程,是對現行業務系統再認識的過程。
職能區域
職能范圍、業務范圍,是指一些主要的業務活動區域,如銷售、市場、財務、認識、生產。
職能模型,職能區域圖表
業務過程
企業模型的二級結構是業務過程的識別、命名、定義。這項工作主要由分析人員來完成。
1.業務過程與組織結構
2.識別業務過程的參考模式
產品、服務和資源四階段生命周期
計劃,獲得,保管,處置(編者按:原書有一張圖表,這里就不列出來了),模式的每一階段都有一些業務過程的類型。
3.業務過程與負責人
4.經驗
業務活動
每個業務過程中都存在一定數量的業務活動
業務活動分析
1.功能分解的程度
2.凝聚性活動,1.產生清晰可識別的結果,2.有清楚的邊界,3.是一個執行單元,4.自封閉的,獨立于其他活動。
3.冗余活動和功能組合,
企業模型的建立過程
可以理解為邏輯模型
企業模型的特點
完整性、適用性、永久性
關鍵成功因素
3~6個決定成功與否的因素
1.關鍵成功因素的確定
關鍵成功因素應該成為最高層管理人員管理控制企業系統的基礎,對一個行業來講關鍵成功因素差不多是相同的。
如食品公司:廣告效果,貨物分發,產品革新
2.關鍵成功因素的審查
第七章主題數據庫
獨立于應用的數據
數據庫環境的原則
1.企業的數據應該得到直接管理,與使用的職能分開;
2.數據描述不應由使用數據的應用包含,而應當由獨立的數據管理員設計;
3.數據應該獨立于現有機器資源;
4.使用統一的工具和設施管理資源;
5.有適當的安全和保密控制;
6.高層管理人員要參與數據庫的總體規劃和決策。
面向過程的系統分析方法
面向數據的系統分析方法
主題數據庫與組織內各類人、事、物相關,而不是與傳統的應用相關。
總的來說這部分沒什么干貨,就是對前面方法論的細化和再次說明。
這本書側重于方法論和理論概念。在規劃部分有具體的指導,在具體分析和設計技術上著墨不多。
第八章實體活動分析
第九章數據分布規劃
第十章規劃與開發建議
這兩天比較忙,后邊章先顧不上看了。
第八章和第九章應該跟軟件工程里的內容是一致的,原來項目開發時經常要用到。第十章討論BSP方法,要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