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墨攻》的劇本,當時很詫異,記得以前學的墨家是主持“兼愛,非攻”的。上次去墨攻劇組看了他們拍攝,更激起了自己想了解墨家理論的欲望。于是昨晚秉燭夜讀,看完了墨子第一卷《親士》。掩卷深思,整理如下:
1、墨家理論很多思想來源于易。
“今有五錐,此其铦,铦者必先搓。……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長,故曰太盛難守也。”這一段主要講了易的乾六爻,亢龍有悔。看看上九的卦辭,“上九曰:「亢龍有悔。」 何謂也? 子曰: 「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可以看出這二者其實有很多的相似之處。除了墨家,其他家理論都有類似的觀點,比如儒家中庸,有“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之說。
2、人才重要。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這是天下無賊的經典臺詞。
“入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非賢無急,非士無與慮國。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 ;“歸國寶,不若獻賢而進士”。鄧小平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要說,人才是第一生產力。
3、效法自然。
易的六十四卦,講了自然界的各種變化。古人以自然為師,以天地變化,山水規律作為實物發展的表象,經過不斷的總結,總理,形成了各自的觀點。縱觀古人的傳世之作中,到處都可以看到古人效法自然的痕跡。就像第一點引用的文字。學習古人之文字,更應該學習古人之師,自然。
古人行文,如高山流水,善用自然界的各種變化來喻理,深刻而又淺顯。每次看完,都忍不住膜拜。
posted on 2006-01-10 17:18
coffee 閱讀(495)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讀書明理